在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小塘镇马埠江村,返乡创业大学生何美凤、陈艳玲、毕涛颇有名气。2021年,他们流转400多亩稻田种植优质稻,同时养殖5万多羽小塘麻鸭,带动当地100余名贫困户增收。放弃城市优越条件回到家乡,他们只为一个质朴的情怀:把家乡的老字号品牌——小塘麻鸭振兴起来。
返乡创业大学生何美凤、陈艳玲、毕涛合影。 童中涵 摄
“白领”变“潮农”
这三个返乡创业大学生中学历最高的是何美凤。1989年出生的她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本科专业是水产养殖,研究生专业是水生生物。
“马埠江村依山傍水,有水质清澈的石马江,又有被评为中国地理保护标志产品的小塘麻鸭。这么好的农业品牌,一直缺农业人才发展振兴它。”何美凤说,自己2016年毕业后一直从事教育培训工作,工资待遇也还不错,但在她的心中一直有个美丽乡村梦,希望将自己所学应用到振兴家乡中。
2021年,她把这个想法与同是湖南农业大学毕业的陈艳玲分享,两人一拍即合。在她们的“游说”下,同村学过机电专业的“90后”大学生、退役士兵毕涛也加入其中。三个昔日城市的“白领”变身新时代“潮农”,他们分工明确,学种养专业的何美凤是团队的“技术专家”,学人力资源的陈艳玲负责整个合作社的人员配备和调剂,毕涛则扛起了农机操作和维修的“大旗”。
2021年底,三人成立新邵县城山头生态农业合作社,2021年采取村民入股分红的模式,流转土地种植了400亩优质稻,养殖小塘麻鸭5万多羽。
成群的鸭子在水中嬉戏。 童中涵 摄
“新农民”的苦与甜
万事开头难。刚从事农业生产时,繁重的农活压得三人喘不过气来,就连既当过兵又当过健身教练的毕涛都有点扛不住了。2021年5月插秧时,为抢抓播种时节,毕涛开着插秧机在地里从早上一直忙到天黑,晚上一到家就躺在椅子上动都不想动,连饭也吃不下。但一想到,如果唯一懂机械操作的自己累趴下了,插秧就会错过时节,所以再苦再累也逼着自己去干完。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21年,他们种的优质稻,由于采取的是鸭粪育肥、生物方法防虫害,稻米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他们养的小塘麻鸭采取传统散养模式,吃的是石马江里的小鱼小虾、稻田里的虫子和田螺,而且足足养够四个月才销售,一上市就因肉质劲道、口感好,销售火爆。
更让他们欣慰的是,村里不少贫困户到合作社务工后,彻底改变了生活。70多岁的贫困户刘素娥,因丈夫瘫痪一直生活拮据,2021年在合作社务工就赚了2万多元;50多岁的刘梨花腿部有残疾,走路一瘸一拐,在合作社负责看鸭子后,每年也有2万元左右的收入。
“他们有时在山上采了蘑菇,就拿来感谢我们,这些细节让我很感动,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陈艳玲说。
愿与有志青年一道打造“麻鸭小镇”
2021年小试牛刀后,三个大学生的创业故事在当地传为美谈。不少村民慕名而来,纷纷投资这支“潜力股”,成为合作社股东,目前共有106名村民入股合作社。今年,他们进一步扩大种养规模,流转新田铺、小塘、巨口铺三个乡镇的5000余亩土地种植优质稻,小塘麻鸭的养殖规模也达到20万羽以上。
“一路走来,真的要感谢小塘镇政府和新邵县民政局驻村扶贫工作队的支持,尤其是新邵县商务局先后组织我们前往长沙等地参加大型展销会,让我们的小塘麻鸭走出新邵,俏销省内外。”陈艳玲说,三人的梦想是,以后人们想吃鸭子,就会想到小塘麻鸭。
今年除了扩大种养规模外,三人还发挥特长,自编自导以小塘麻鸭为主题的短视频,通过抖音等网络平台销售家乡特产。
“虽然每天忙起来可能只睡五六个小时,但只要有时间我们就想文案、拍视频、编段子。”何美凤说,拍视频的目的一方面是展示小塘麻鸭,同时也希望展现新时代农村青年的活力,吸引更多有志青年回乡创业,一起把小塘麻鸭品牌做大做强,未来把马埠江村建设成一个“麻鸭小镇”。
关于新邵县三位大学生返乡创业故事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湖南特产网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
姓 名:
联系电话:
留言备注:
我要留言(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26 企业通过我们找到了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