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湖南特产网!

洛龙镇:加强道路建设,发展多元产业,带动贫困致富!

近年来,洛龙镇按照打通出境路、提升主干路、连接断头路、完善旅游路、配套产业路的要求,打造了“外畅、内通、景连”的开放性交通网络。截至目前,全镇已完成组组通公路建设50余公里,剩余50公里将在2021年全面建成。

多元发展 你种茶叶我种菜。

七月,烈日当空。

从三院村田坝组公路边走过,“三院村村社合一豇豆种植示范基地”标识牌显得格外醒目,远远地就能听到基地里工人们说笑的声音。

“这些土地都是我们流转给合作社的,以前是种水稻和玉米,收成也不好。现在不一样了,既有土地流转费,在自己家的地里打工还有工资。”田坝组村民丁润碧笑着说。

在五一村何千子豇豆基地,近250亩豇豆长势喜人。据基地负责人介绍,这些豇豆四月份种下去,7月底就可上市。

在五一村杭白菊基地,10厘米高的杭白菊刚打顶,再过几个月便可采摘。

这些豇豆、杭白菊,只是洛龙镇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缩影。

“以往,财政靠烟叶,工资靠烟叶,村民收入靠烟叶。产业结构单一,3000余贫困群众如何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亟需发展多元产业。”洛龙镇镇长程孟强说。

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是关键。近年来,洛龙镇按照“23221”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和“菜县菇乡”目标定位,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产业扶贫为根本,深入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突击特色、扬长避短,聚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以“扩菜、增菌、稳烟、壮茶、固药”为产业发展思路,因地制宜选准主攻产业;积极探索新模式,全力引龙头、调结构、扩规模、创品牌、展特色,以“公司(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大户)”模式全面推进产业全覆盖。

2021年,全镇稳定种植商品蔬菜2.75万亩、投放食用菌500万棒(400棚)、种植烤烟1万亩以上、管护茶园近2万亩、种植杭白菊2000亩和以玄参、天麻、党参等为主的中药材4000亩,同时全面配套冷库、烘干线、育苗棚、食用菌大棚及产业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实现蔬菜(食用菌)综合产值5000万元、烤烟茶叶药材产值1亿元,辐射带动贫困人口3000余人。

抱团发展 旅游富民奔小康

走进大塘村华桥客栈,69岁的刘少芳正和儿子、儿媳一起打扫客栈卫生,厨房里还依稀能闻到一股淡淡的消毒水味道。

“今天下午客人就要到了,必须要搞好卫生。”刘少芳说。

在大塘村,像刘少芳家一样的乡村客栈一共有67家,自2001年以来,每年六月,大家就开始准备迎接重庆的客人。

大塘村平均海拔1500米,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与海拔只有200米的重庆市武隆县城形成了鲜明的气温反差,是重庆市民避暑的好地方。

近年来,大塘村充分依托当地生态文化资源优势,坚持以促进贫困群众收入倍增为核心,采取“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方式,以改善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为基础,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一个集休闲、旅游于一体,独具民族特色的旅游边贸大村庄正逐步形成。

“我已经是连续第七年来大塘村了,每年都来住两个月,这里温度低、空气好、环境优美,老板们待人又热情,我都记不清介绍多少朋友来这里了。”重庆北碚区游客胡超英说。

“以前客栈的吃住是分开的,去年我就开始推出吃住一体化。自己养猪、养鱼、种菜,让游客既能吃到放心的菜,也能体验乡村生活,现在生意好得很,两个月的时间,纯利润就达12万元以上。”刘少芳笑着说。

目前,该村已组建生态旅游农业开发公司1家,建成乡村客栈(农家乐)73家,可同时容纳1000余人食宿,2017年全村共计接待游客2000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达230万元以上。

  • 特产动态
  • 特产问答
  • 特产百科
首页 |网站简介|网站声明|正在咨询|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