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湖南特产网!

擂茶是哪里的特产

一、擂茶是哪里的特产

擂茶,作为独特的饮品,其发源地和分布广泛。起源于湖南益阳桃江,但现在已超越地域限制,在广东的揭西、陆河等地,江西的赣县等地,福建的将乐等地,以及广西贺州黄姚等地都有它的身影。擂茶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制作方式,是将芝麻、花生研磨后冲水饮用,口感类似豆浆,带有甘醇的滋味,四季皆宜。

擂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明清时期尤为盛行,是汉族传统养生茶饮之一。据说,它起源于中原人的药饮习惯,但现在在中国华南六省,包括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福建和台湾,都有各自的擂茶制作方式,配料选择上各具特色。

不仅口感独特,擂茶还有诸多健康益处。喝擂茶有助于消除油腻,清肝明目,润肺健胃,甚至有防风祛寒、清热通络的功效,适合日常保健。擂茶的制作过程繁琐而讲究,需选用陶制擂钵和擂棍,以及炒熟的花生、茶叶、芝麻等,通过轮流研磨,加入薄荷提香,最后与热水和盐调和,配上客家炒米或虾米炒青菜等小吃,共同构成一道家常而温馨的茶点。

总的来说,擂茶不仅是一种地方特产,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健康价值,值得在各地品尝和传承。

二、将乐四大特产

该地区的特产有龙池砚、擂茶、西山纸、将乐蜜饯。

1、龙池砚:龙池砚是传统手工艺品,以墨池中砚石色彩斑斓、质地优良而闻名。

2、擂茶:将乐擂茶是客家人的传统饮品,以大米、茶叶、芝麻等为原料,经过研磨、搅拌、过滤等工序制成。

3、西山纸:将乐西山纸是传统的书写用纸,以当地特有的竹纤维为原料,手工制作而成。

4、将乐蜜饯:将乐蜜饯是一种传统的果品,以当地特有的水果为原料,经过腌制、糖渍等工艺制成,口感酸甜可口。

三、擂茶的分类有哪些

1、桃江擂茶,喝桃江擂茶,还有摆碟子的习惯。古香古色的八仙桌上,一般都要摆上八只碟子,有枯香的壳花生、焦香的油炸红薯片、滚壮的番瓜子、香酥的巧果片和紫色的洋窝都是一些自家制作、开胃可口的绿色食品。桃江人除了婚丧嫁娶等重要日子举行大型的擂茶会以外,平日自家人在一起也经常喝擂茶。由于桃江人常年喝擂茶,加工擂茶是桃江地区家庭主妇的主要任务之一。

2、土家擂茶,主要分布在湘、黔、川、鄂交界的少数民族地区,是土家族的一种特产,由土家五谷杂粮:大米、生姜、芝麻、大豆、花生、玉米等辅以茶叶为原料在特制的擂钵中擂制而成,具有营养丰富、健康养身和健胃养颜等诸多功能,是热情好客的土家、苗族款待客人和馈赠的最佳之品。

3、客家擂茶,在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擂茶算得上客家饮食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擂茶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闽有居建阳县的畲族雷大爷创始擂茶的传说;湘有诸葛亮麾下进军湘中遭遇瘟疫,一老妪制擂茶祛疾的故事。有关的文学记载也散见在一些古籍中,如黄升《玉林诗话》所载《肝胎族舍》一诗曰:道旁草屋两三家,见客擂麻旋足茶。

四、擂茶是哪个地方的特产?擂茶出名的地区

中国是世界茶叶的故乡,种茶、制茶、饮茶有着悠久的历史,说到制茶,擂茶很多人不了解,那么擂茶是哪个地方的特产?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擂茶是哪个地方的特产?

顾名思义,擂茶得用器具来“擂”。

它的主要器具就是擂持和擂钵。

擂茶的基本原料是茶叶、米、芝麻、黄豆、花生、盐及橘皮,有时也加些青草药。

茶叶其实不全是茶叶,可充当茶叶的品种很多,除采用老茶树叶外,很多是采摘野生植物嫩叶,如山梨叶、大青叶等等,不下十余种。

经洗净、焖煮、发酵、晒干等工序制作而来,常年取用。

擂茶在中国华南六省都有分布,保留擂茶古朴习俗的地方有:湖南的桃源、临澧、安化、桃江、益阳、凤凰、常德等地;广东省的揭西、清远、英德、陆河、惠来、五华等地;江西省的赣县、石城、兴国、于都、瑞金等地;福建省的将乐、泰宁、宁化等地;广西的贺州黄姚、公会、八步等地;台湾的新竹、苗粟等地。

擂茶出名的地区特产

1、桃江擂茶

桃江擂茶是芝麻和花生为主,少量绿茶,一起放入碾钵里擂碎,后用白开水冲泡,加入少许白糖。

擂茶制成后稠粘如糊,色呈淡咖啡色,香气扑鼻,入口滑溜柔润、甜爽。

2、安化擂茶

风味独特的擂茶是安化山区闻名遐迩的土特产,堪称当地一绝。

安化擂茶制作用料很讲究,农家在制作擂茶时,都是选用自家产的上好茶叶,按一定比例加入大米、豆、花生、芝麻、甘草、菊花、艾叶等中草药,放进陶制土钵(又叫擂钵),用茶枝做成的圆头木棒(又叫擂棒),加少许水细细地研碎,磨成泥状后倒进茶钵里备用。

3、将乐擂茶

将乐擂茶是清水擂茶。

将乐人喝擂茶,属于客家擂茶系列饮食习俗,已有超过1100年历史。

在将乐,家家户户都有擂钵和擂棍。

将乐擂茶用茶叶、生姜、大米制成,制作讲究,先将三种原料放在陶制擂钵,再用擂棍反复捣磨,再加入韭菜、陈皮、番薯粉丝、粳米粉干,以及适量的盐,加水在大锅里煮成稀粥状。

食用时,再撒上一些香料,如油炸花生、炒大豆、炒芝麻等。

五、擂茶的分类

喝桃江擂茶,还有摆“碟子”的习惯。古香古色的八仙桌上,一般都要摆上八只“碟子”,有枯香的壳花生、焦香的油炸红薯片、滚壮的番瓜子、香酥的巧果片和紫色的洋窝……都是一些自家制作、开胃可口的绿色食品。

桃江人除了婚丧嫁娶等喜庆日子举行大型的擂茶会以外,平日自家人在一起也天天喝擂茶,一般用来充当中午饭。由于桃江人常年喝擂茶,加工擂茶是桃江地区家庭主妇的主要任务之一。 土家擂茶,主要分布在湘、黔、川、鄂交界的少数民族地区,是土家族的一种特产,由土家五谷杂粮:大米、生姜、芝麻、大豆、花生、玉米等辅以茶叶为原料在特制的擂钵中擂制而成,具有营养丰富、健康养身和健胃养颜等诸多功能,是热情好客的土家、苗族人款待客人和馈赠的最佳之品。“海碗里观色,茶杯里品味,木碟里闻香,肚子里回味”;这是我们土家的特产——土家擂茶,请品尝。土家擂茶起源于汉,相传,汉武帝时期,将军马援率兵南下远战交战,途径湘西武陵地区时正值盛夏,无数士兵患有当地流行瘟疫,民间一老翁以祖传秘方——擂茶献之,将士们病情迅速好转,之后,土家擂茶就广泛流传于民间,至今土家族人一直都保留有喝擂茶的习惯。在美丽的凤凰古城,土家擂茶更是和镇城之宝姜糖、血粑鸭一起被称为“凤凰三宝”。

【凤凰土家擂茶赋】

凤凰灵秀,长熊希龄,产沈从文,出黄永玉,生土家擂茶,此湘西四杰:政、书、画、食,为人倾爱;

凤凰的美丽和人文为世界所倾倒,土家擂茶的美味让人更加向往凤凰。天开图画 食出凤凰 土家擂茶。

在湘西,在民俗,无书可观天,无画可阅山水,无歌可赏鸟鸣,惟土家擂茶不可替代。

擂茶待客,擂茶致礼;醇厚民风,在土家擂茶里繁衍。宾朋相聚,款待宾客,惟擂茶不可缺,情感信仰,在土家擂茶中沉淀。

在湘西,土家擂茶祖先,文人墨客,颂传千年;在湘西,擂茶擂钵,有迹可循,渊源历史,溯至东汉末年。

土家擂茶,于湘西灵土,于湘西民风,于湘西文化,破土于斯,蕴万千机缘,成就一张古老的大湘西名片。

土家擂茶,承湘西民间古秘,得湘西气候,承湘西美味,取湘西酉水,古法擂制、其酱香幽雅、口味醇甜、原料爽净、浓香带酱;

兼具醇香与营养﹑酱型细腻﹑清型纯净﹑质地优雅!

土家擂茶,源于自然,浑然而成,自成饮界一品,实乃湘西一绝,华夏美食之奇葩! 在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擂茶算得上客家饮食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擂茶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闽有“居建阳县的畲族雷大爷创始擂茶”的传说;湘有“诸葛亮麾下进军湘中遭遇瘟疫,一老妪制擂茶祛疾”的故事。有关的文学记载也散见在一些古籍中,如黄升《玉林诗话》所载《肝胎族舍》一诗曰:“道旁草屋两三家,见客擂麻旋足茶。渐近中原语音好,不知淮水是天涯”。足证研麻,泡茶款客,是当时江南的一种风俗。此外,汪增棋先生引《都城纪胜,茶坊》“冬天兼卖擂茶”、“冬月添卖七宝擂茶”;又引“杭州人一天吃三十文木头”这一古语,说明历史上南宋偏安,人口众多,擂茶相当普及,甚至日耗大量木质枣擂杵。 俗话说,五里一音,十里一俗。安化县虽然和桃江县唇齿相依,也同样喜欢喝擂茶,但是,其擂茶的制作方法与味道,却截然不同。

像香喷喷的稀饭

安化县的擂茶稠如粥,香中带咸,稀中有硬,通俗地说,就像一香喷喷的稀饭。每碗擂茶里面,有嚼的,有喝的,喝上一碗,就是一餐不再吃饭,也不会觉得饿。因此,如果说你有机会去湖南省的安化县,有谁家请你去喝擂茶,你最好是空着肚子去。

安化的擂茶制作非常讲究,原料也多种多样。除了茶叶以外,还有炒熟了芝麻、花生、黄豆、玉米、大米、绿豆、番瓜子,以及生姜、食盐和胡椒,其中主要原料是大米和茶叶。当地人把炒熟的大米等用石磨磨成粉备用,再把茶叶、生姜和芝麻用擂钵擂成糊状,和磨成粉的原料一齐倒入锅中滚开的水里面,一起煮成糊状,就成了擂茶。

以茶待客

每当有客人来访,好客的主人便操起竹筒勺子或者是木制勺子,吧哒吧哒,给客人盛上一大碗,双手恭敬地递到客人手上。芳香四溢的热气,馋得客人直流口水。不懂山里面山规的客人接第一碗擂茶后,都会迫不及待地喝了起来。可是,客人刚刚喝下去一点,眼尖手快的女主人就会操起勺子给你重新添满。因此,喝起来就没完没了。按照当地的习俗,如果说你喝完手里的这一碗就不想喝了,那你就别把手上这碗擂茶再喝下去,让它留在碗内,等到临走离开主人家时,再一口气喝完,然后告辞。

摆“碟子”的习惯

喝安化擂茶,还有摆“碟子”的习惯。安化“碟子”和桃花江“碟子”基本上是一样的。古香古色的八仙桌上,一般都要摆上八只“碟子”,有枯香的壳花生;焦香的油炸红薯片;滚壮的番瓜子;香酥的巧果片和紫色的洋窝……都是一些自家制作、开胃可口的绿色食品。

为什么要摆八个碟子呢?当地人说两个意思:

一是八个人坐一桌,表示每人都有一份;二是八字是个吉利数字,当地人信奉“桌摆八,有财发”的信条。

安化人除了婚丧嫁娶等喜庆日子举行大型的擂茶会以外,平日自家人在一起也天天喝擂茶,一般用来充当中午饭。

由于安化人常年喝擂茶,而且茶水也较稠,所需的原料十分多,加工起来也颇费力费时,所以,加工擂茶是安化地区家庭主妇的主要任务之一

揭西的客家人素有煮擂茶的习俗,夏秋季节,天气酷暑,人们劳作之后,经常不大想吃饭,往往以擂茶为午餐。中午时候,客人来访,主人家必定要煮擂菜招待。姑娘出嫁之前,凡是接受喜糖的邻居,也要煮一钵香擂茶请新娘吃,以表示祝贺,另外,家中病人新愈,也要煮些邀请曾经照顾过病人的友邻吃,以表示感谢。

制作并不复杂

揭西擂茶的制作并不复杂,主料是大米或爆米花,但配料复杂。先把花生、芝麻、茶叶、金不换或者苦辣芯,放在擂钵里,用擂茶棍擂成糊糊,冲上开水,然后在砂锅里炒些萝卜干、甘蓝菜、大葱、青葱、黄豆、树菜等等。或者再配些瘦肉丝、虾仁米、鱿鱼等,最后混合炊熟的白米饭(或者爆米花)。这样的擂茶吃起来甜、酸、辣、苦、咸五味俱有,大开胃口,饶有风味。特别是到了每年正月初七,家家户户都吃擂茶,因是初七用七种菜,故称“七样菜茶”,也有用十五种菜的,则称“十五种菜茶”。

悠久的历史渊源

揭西擂茶有较为悠久的历史渊源,陆羽《茶经》卷三“闻南方有一困蜀妪作茶粥卖”,结合河婆地名的传说,此蜀妪可能就是指何婆。陆羽是唐朝人,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他所说的茶粥就是把茶叶碾碎成细米,加上米粉、油盐,制成茶团或茶饼,饮用时捣碎,放些葱、姜、椒、桂等调料,用水蒸煮,煮成一大锅茶粥供大家食用,这就是最初的擂茶。

美妙的传说

揭西擂茶有其美妙的传说。北宋时,潘仁美奉宋太宗之命南下征服南汉王朝,派一小分队途经揭西进攻广州。到了河婆因为士兵大都是北方人,加之天气炎热、水土不服,士兵们纷纷上吐下泻,病势严重,将领们心急火燎,却又束手无策,何婆闻讯赶来,传授了一个秘方,用“三生汤”一喝擂茶治病。根据需要,她吩咐一些人去摘茶叶,一些人去挖生姜,有些人去碾米,有些人去找擂钵和棒子。等把这些东西办齐以后,很快就制成了大量的擂茶。因用擂钵,而称“擂茶”。何婆说给那些病倒了的士兵每人喝一大碗滚烫烫的擂茶,然后蒙头盖脑睡上一觉。次日醒来,人人浑身大汗,个个大打喷嚏。说也奇怪,病人们都痊愈了。后来,征南人马有一部分留下来屯田,于是擂茶不但在揭西县,而且在粤北、湘西、赣南等客家人聚居的地方流传下来,成为客家饮食民俗的一大特色。 “岭岗顶上望山花,望到屋家煮擂茶。大人细哩食三碗,仅仅吃亏出门蛇(人)!”这是五华县棉洋镇绿水村一带群众传唱的一首山歌,说的是吃擂茶的习俗。据了解,五华县南部棉洋、桥江、梅林、龙村、硝芳、丁畲一带的群众都有喜欢吃擂茶的习惯。当地群众已把这项习俗作为一种饮食保健和热情待客的重要方式。

笔者从五华棉洋镇松岗嶂茶场工人处现场看了擂茶的制作方法:一个能盛3壶水的陶制擂茶钵,根据吃擂茶的人数多少,取适量的茶叶放在擂茶钵里,再根据自身喜好,加上适量花生米、芝麻、精盐等调料,然后用一条血药树做成的擂茶棍,使劲搅拌至粉碎、黏稠,加上适量开水,再搅拌,此时用勺子盛出来,再加上米花、菜叶,还可以放些萝卜干等,就是一道天然的美食了。

擂茶又香又甜,好处是止饥、止渴、提神、生津。据村民们反映,当地男女老少都会做擂茶,他们几乎天天吃擂茶,一天至少一餐。据悉,由于茶叶碱性较高,对于时下吃肉多,肠胃酸性高,易患“富贵病”的人来说,吃了擂茶后,肠胃更舒适,精神会更好。 擂茶是客家人独特风味的食品,在瑞金同样世代相袭,广泛流传。

瑞金擂茶是将适量的大米加进芝麻、花生、绿豆、黄豆、茶叶、桔皮等擂制后,熬煮而成。擂茶风味独特,清香、微苦,呈灰绿色,稀糊浑浊,喝时加些香油,十分可口。瑞金人辛勤劳作后,喝上一碗擂茶顿时心清气爽,开胃解乏,擂茶有部分中草药,能起到解毒通气清凉的功效。

瑞金人不论乡下人还是城里人,男女老少都爱喝擂茶。擂茶不仅可以充饥,又是应时的饮料。农妇们擂好茶,煮熟后满满一盆端上桌来,左邻右舍围坐一起,边喝边聊,喝不完的擂茶,扯不完的家常。

擂茶制作方法独特,将各种原料混合在一起擂制而成,擂制的工具是“擂钵”和“擂棍”。擂钵是一种内壁刻有细密凸凹痕的陶钵,擂棍是一根约2尺长的硬木棍。擂制时,将原料倒入钵内,主妇们坐在矮凳上,左右大腿紧紧夹住擂钵,双手紧握擂棍,使劲在钵内擂磨,将各种原料擂成细末粉,然后加水倒入锅中煮沸即成。瑞金人独特的擂茶,吸引着众多海内外人士,他们以到瑞金能喝上擂茶为荣。2001年,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建功来瑞金采风时,瑞金文艺界的人士以擂茶招待他,陈建功称赞瑞金擂茶清香爽口,好喝极了。 打底

在将乐,擂茶是普通人家即兴制作出来的饮料 。

顾名思义,擂茶得用器具来“擂”。它的主要器具就是擂持和擂钵。擂持为一根2尺长的棍子,一般用茶树枝或白蛇藤制作而成(属于可食杂木),讲究的话,可在擂持上端刻环沟系绳悬挂,下端则刨圆便于擂转;而擂钵是当地的一种特制陶盆,其内壁布满辐射状沟纹(其粗糙程度是为了擂茶过程中增加摩擦力),呈倒圆台状。

将白芝麻放擂钵内,用擂持反复的“擂”。

添料

等白芝麻基本上被擂成了粉末,将茶叶及干橘子皮倒进擂钵与基本擂好的茶粉混合,再进行适量的擂。据说,加入茶叶、干橘子皮后擂茶的营养保健功效将更显著,所以当地人都把这道工序称为“锦上添花”。

将乐人在基本配料的基础上,还根据季节变化和客人的口味灵活调整配方:例如冬春一般加生姜、肉桂用以温通经脉、通阳化气、祛湿驱寒。夏天可加鱼腥草、藿香及当地称为“凤尾草”、“鸡爪草”等的草药,制成防暑擂茶,或加金银花、荷叶、淡竹叶、薄荷等制成清凉解毒擂茶。秋天可加贡菊或杭白菊。对于喜欢喝香茶的人,可将芝麻炒过(或一部分炒过)再擂,亦可加入炒花生米、炒黄豆等。“听说用黑芝麻打擂茶,美容养颜的效果更好。”

细擂

在客家人的传统中,“细擂”这一环节往往是宾客和主人轮流动手擂茶,每个人都可以一展自己的擂茶技艺,所以这一环节也被称为“各显身手”。于是,我们这些从没有擂过茶的人,也都轮流上场体验一把……

在“细擂”到配料足够细时,阿娟妈冲入大量热开水。据说,此时开水的水温很有些讲究,温度不能太高,也不可太低。水温太高易造成混合物的蛋白质过快凝固,冲出的擂茶清淡而不成乳状;水温太低则冲不熟擂茶,喝的时候不但不香,而且有生草味。“一般水温控制在90摄氏度左右,冲出的擂茶才能'水乳交融’。”阿娟说。

至此,粗加工的擂茶工序已告完成。剩下的还有细加工,即“过筛”,其目的是滤去茶渣,取过“捞瓢”,把钵里茶渣过滤完毕,把那些乳白色的茶液斟到茶碗里。但大部分讲了人都喜欢喝粗茶,白芝麻研磨成的粉末,再将乐被称为”擂茶底“,根据个人口味不同,而自行选择是”擂茶底“。然后按照长幼顺序依次敬奉给客人,整个擂茶的流程才算大功告成。

喊茶

擂茶制作完毕,亲朋好友围在桌子上喝着热气腾腾的擂茶。此时,一些瓜果茶点,加上天南地北的聊天,是擂茶这种动手劳作后快乐的延伸。

在将乐,喊人喝擂茶被称为“喊擂茶”。在当地,这很有点儿规矩:四时八节喊过节茶,平日里喊互酬茶,有喜事的喊喜茶,请人帮忙的喊答谢茶。喊擂茶喊得最火热的时候还数八月中旬。这时节考上大学中专的、招工了的、毕了业的都喊擂茶,重点请老师,去喊的人汗流浃背,那诚挚的神情,真有点“茶不醉人人自醉”的风情……

  • 特产动态
  • 特产问答
  • 特产百科
首页 |网站简介|网站声明|正在咨询|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