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一的名词,只是作为地名出现
1.潞水,古水名,即今浊漳河,在山西。
2.潞江,水名,即怒江。
3.潞河,水名,旧指北京通州以下的白河。
这几个寓意比较好,供参考。1、麓:山麓;山脚;寓意基础牢固。2、潞:潞水;潞江;水势汹涌澎湃;寓意事业兴旺发达,勇往直前。3、璐:美玉;寓意洁净,纯洁,人若美玉。4、鹭:鹭鸟;寓意天高任白鹭飞,未来的发展不可限量。5、禄:官吏的俸禄;寓意官运亨通,财富滚滚来。6、琭:形容稀少;寓意越少越尊贵。
隋朝大运河是现在的隋唐大运河。
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今北京,南至今杭州。后代通过浙东运河延伸至今绍兴、宁波。从先秦时期到南北朝,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开凿了大量运河,其分布地区几乎遍及大半个中国。
西到关中,南达广东,北到华北大平原,都有人工运河。这些人工运河与天然河流连接起来可以由河道通达中国的大部分地区。
例如从现在的北京不远的通县起,即可乘船顺潞水由泉州渠到沟河口入海,经过一段短短的海程,再进入泒河,经过平虏渠,入漳水,经过利漕渠和白沟而入黄河,进入汴渠上游,沿蒗荡渠而下,
由颍水入汝水,再由汝水的支流舞水入泚水,入淯水,入汉水,入杨口渠,入长江,入洞庭湖,入湘水,入漓水,入西江,沿西江可达番禺城,或由江陵溯长江达巴蜀,以通西南。
这四通八达的水道为后世开隋唐大运河奠定了基础。大业元年至六年,隋炀帝动用百万百姓,疏浚之前众多王朝开凿留下的河道,修了隋唐大运河。
扩展资料:
隋唐大运河很容易湮塞,甚至湮塞的与岸平齐。唐、后周、北宋要经常开凿、疏浚、整修,才能令隋唐大运河能继续使用。
到南宋,因缺乏及时的开凿、疏浚,导致大运河因部分河道淤塞而衰落。南宋时,通济渠河道湮塞,至今已经无运河遗迹可寻。
原因是南宋时,北方沦陷,南宋统治者为了防金兵南下,破坏了运河上的各种设施,务使金船不能南下。
绍熙五年,黄河在阳武决口,洪水南下,夺泗入淮,夺淮入海,金统治者听任黄河泛滥,以贻祸南宋。于是淮水流域一带,遂常闹水灾。淮河改由运河南流入长江,通济渠逐渐淤塞为陆。
同时元朝定都北京以后,开始开凿京杭大运河,又开辟了海运,导致通济渠逐渐失去了它的重要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隋朝大运河
石景山与四平山之间的山谷之中,原有车箱渠。车箱渠是戾陵堰的配套工程。
戾陵堰和车箱渠是北京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之一。这一工程的最早记载见于五世纪成书的《水经注》:“鲍丘水人潞,通得鲍丘之称矣。高梁水注之,首受漯水于戾陵堰,水北有梁山,山有燕剌王旦之陵,故以戾陵名堰。水自堰枝分,东经梁山南,又东北经刘靖碑北。”鲍丘水即今温榆河,漯水即今永定河,它勾画了这一水利工程的走向:经戾陵堰拦截的永定河水,从车箱渠进入高梁河后汇人温榆河,再流入通县境内的潞水。
载于《水经注》中的刘靖碑文,说明了工程的建造经过及其规模:“魏使持节都督河北道诸军事征北将军建城乡侯沛国刘靖,字文恭,登梁山以观源流,乃使帐下督丁鸿军士千人,以嘉平二年立遏于水,导高梁河,造戾陵遏,开车箱渠。”可知戾陵堰始建于嘉平二年(250)。这项水利工程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在永定河上修一道水坝。枯水季节可以蓄水,提高水位,洪水季节又能顺利行洪。充分考虑了永定河不同年份、不同季节水量差别大的特点。东西走向,在四平山和石景山之间形成了一个小水库。工程之二,在石景山和四平山之间的地形缺口处,凿穿小山梁修通一条渠道,因其形似车箱,故称车箱渠。渠道和高梁河勾通,绵延四五百里,灌溉二十多万亩土地。十二年后水利使者樊晨,重修水门,浇灌面积达到了一百多万亩。
姓 名:
联系电话:
留言备注:
我要留言(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26 企业通过我们找到了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