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岩 古城墙 八镜台 郁孤台 浮桥 文庙 慈云塔 夜话亭等以上均在市区,祝你玩的开心
龙南县是典型的客家人聚居地,除了拥有全国最多的客家围屋,还有千百年积累下来的客家民俗用品,这些有形的物质符号承载着客家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厚重博大的文化。
江西赣州的龙南县素有“客家围屋之乡”之美称,境内保存着370多座客家围屋,以客家围屋为主要内容的客家风情驰名海内外,关西客家围屋还被评为江西十大特色美景。
客家人,这是一个充满颠沛流离、饱经风霜的苦难的代名词,客家人迁徙过程充满血泪和辛酸;客家人,这又是一个富有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光辉的代名词,客家人历经磨难,创造了著名的客家精神和文化——其光荣和辉煌值得客家人引以为自豪。
当客家先民辗转奔波,最后找到闽、粤、赣交界地区这片大本营时,被周边的其他民系视为“客人”,即“外来人”。“时时为客,处处为客”的客家人,不单被称为“客”,而且也自称为“客”,表现出客家人的大度和豁达。正是有这种大度和豁达的精神素质,客家人才能做到“身入他乡即故乡”,才能把赣南、闽西、粤东三角地带的土著居民融合进来,最后“反客为主”,形成独特而优秀的客家民系。
全国文明镇----南康市潭口镇
文明花开 南康市潭口镇创建“全国文明镇”纪实
转自:赣南日报 时间:2005年12月5日10:42
初冬,中央文明委传来喜讯:南康市潭口镇被评为“全国文明镇”。笔者日前走马南康市潭口镇,现代文明气息扑面而来:整洁宽敞的街道、碧绿如茵的草地、气势宏伟的广场、景色秀丽的新村庄、人流如织的商业区……人们随处可感受到规范有序的交通秩序、如画的风景以及城镇居民的文明风采。
潭口镇把村镇建设作为创建文明镇的必备硬件和带动区域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战略措施来抓,把规划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当作龙头工作来抓。近年来,该镇先后聘请省、市城乡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对小城镇建设、农村村庄建设、农民知识化工程、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等进行全面规划,制订出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规划。依照规划,该镇累计投入4.2亿元,每年以0.2平方公里的速度拓展镇中心区面积,先后建成了全省乡镇一流的文化广场、商业步行街和赣南小城镇一流的农贸市场,建成了金牛大道、潭口大道、金石大道等几条宽35米以上、长500多米的宽敞街道。在农村,该镇投入1600多万元,建成了56公里通村水泥公路,实现了村村组组通水泥公路,并建成了3.2万米“三面不见泥”的高标准水渠。同时,突出抓好村镇人居环境建设,把新农村建设工作有机融入创建“全国文明镇”工作,极大地改善了村镇生产、生活条件。
在创建文明镇工作中,潭口镇做到年年有规划,事事抓落实,并把经济建设放在创建文明镇的首位。近几年,该镇大力开展“读书兴农”活动,规划建立了镇村组户四级培训网络,设立了68个农民培训点,使全镇2.1万农民经过培训掌握了1至2门实用致富技术或就业技能。在此基础上,该镇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了强镇富民的十大产业,包括1000亩花卉、3000亩果园、从业人员1200多人的木材加工园区、年纳税上千万元的矿产品加工产业等,并引进了年产15万头生猪的加大集团原种猪场,还培育形成了无公害蔬菜、优质葡萄、草莓等特色农业产业。全镇农民以每年递增300元的速度增收,2004年,该镇人均纯收入达到3080元,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60元。
多年来,潭口镇还注重增强全民创建意识,发动千家万户建设美好家园,形成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该镇先后举办了2万多人参加的农民文化节、创建卫生村镇万人签名等全民性的创建活动,组建了卫生监督、法律援助、科技服务、文化服务、医疗服务等几支群众性队伍,管理和服务文明镇创建工作。在小城镇和农村,分别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落实“门前三包”卫生管理责任制,把文明公约、村规民约和行为规范贯彻落实到农村、机关、学校,真正做到了事事有人管。该镇还加大投入,建成了社区、农村老年活动中心,建设了一批农民公园、农村文体休闲娱乐区,各村建设了文化中心,组建了老年太极拳队、秧歌队、腰鼓队、女子健身队、少年武术队等群众文体组织,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该镇还着力抓好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行业作风建设。各部门、各单位、各居民区重视搞好诚信服务,通过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机制,强化社会监督等手段,把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贯穿到创建工作中,营造“人人都是发展环境”的良好氛围。目前,该镇共有18个单位分别荣获全国、省、市级“青年文明号”或“文明单位”称号。(雅兰)
南昌部分风味小吃和特产
牛舌头
又叫牛招财,也是民间制作的一种传统面点。用白色和红色糯米粉相配,又用白、红糖搅芯子与糯米粉相配,中间成白色,再用红色(即加点红糖揉拌的粉)镶边。粉内要有糖料,制成后用70度的油煎,即成为红边白芯的点心,香甜爽口。
牛肉炒粉
不少地方有肉丝炒粉、三鲜炒粉,可南昌独特的是牛肉炒粉。据传,南昌的牛肉炒粉,起码也有几百年的历史。其肉嫩,粉软、味鲜,烹调制作也很讲究。
木瓜凉粉
又叫粟子豆腐,是南昌民间非常盛行的夏季防暑饮料。即用木瓜粉或粟子粉为主要原料(现大多用薯粉代之),把粉煮得象稀饭那样,倒入木盒或水桶内,待凉后便成豆腐状。
米粉蒸肉
南昌人每年立夏前后都喜欢蒸上一碗米粉蒸肉,据说立夏日吃了不会生痱子。人们把大米加八角、桂皮等香料炒熟后研磨成粉,将五花肉切成厚片浸渍上辣椒油、酱油,再加白糖、料酒、味精等调味 品,然后倒入米粉拌匀,再将粘满米粉的肉一片片叠在碗内,上笼蒸熟至烂,吃时将肉扣在盘内即可。
“皇禽”酱鸭
这是南昌煌上煌烤禽总社生产的传统烤卤制品。该社依据皇家贵族膳食营养配方,调合现化人口感,精选优质的放养湖泊水鸭,经过30余钟优质天然香辛料浸泡,采用现代高科技保鲜技术精心加工而成,口味纯正、口感鲜美,该品问世以来深受海内外美食家高度赞誉,产品畅销不衰,为居家、旅游、招待贵宾、馈赠亲友之佳品。
三杯鸡
因烹调鸡块时加入甜米酒、猪油、酱油各一小杯,不放汤水,用炭火将鸡块炖熟,故名。
安义枇杷
南昌安义县所产的枇杷,果实圆形,表皮薄嫩,肉质厚实,鲜甜微酸,汁多爽口,风味独特。而且它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C和糖、钙、镁、铁等成分,营养价值很高。枇杷鲜果既可生食,又可制成罐头、果酒和果酱。用枇杷的叶、果核、果汁加冰糖可熬成著名的枇杷膏,有清肺、止咳、润喉、生津之功效。
风味烤卤
风味烤卤特色食品携带方便,吃起来配酒配饭随君自便,即卫生味道又好,更是亲朋好友之间相互馈赠的上好礼品。
荆柴麻
荆柴麻属进贤县地方品种,种植历史悠久。该芝麻乌黑光亮,有一定的药效作用。经常食用,可以减少脱发,延缓白发,保持头发乌黑有光泽,是较为理想的保健食用品。
鳅鱼钻豆腐
这是南昌民间长久流传的一道名菜。
葡萄豆豉
呈颗粒状,黄褐色或黑褐色,表皮皱起象葡萄干,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
南昌米粉
久负盛名的南昌米粉,具有洁白、细嫩、久漂不烂、久炒不碎的特点。南昌米粉历史悠久,主要制作原料是优质晚米。
石头街麻花
石头街麻花以配料考究,制作精细,揉搓均匀,功夫独到而著称于市。它选用精白面粉,一级白砂糖,上等清油等优质原料,每生产一百斤麻花,要在料里掺进八斤新鲜鸡蛋黄。反复揉搓,直到面料均匀,然后搓成麻花。煎炸时,油要多,火要文,油温严格控制在七成。这样做成的麻花油生、糖实、个小、型美、色润、香甜、酥松、爽口。
江西名扇
黑、白纸扇,油纸扇和绢扇,都是用本省出产的竹筋细匀的毛竹做扇骨。
南昌瓷板面像
“南昌瓷板画像”是工艺美术的奇葩。瓷板画像源远流长,它融古代、西洋的技艺于一体。
鄱阳湖银鱼
银鱼古名“脍残鱼”,是鱼类中较小的一种。银鱼细长光滑,全身银白,呈肉色,晾干后质地雪白,透明,因而得名。
江西珍珠
珍珠,自古以来不仅是贵重装饰品,还是珍贵的药材,具有安神定惊、清热益阳、明目解毒、润泽肌肤等药疗效用。
江西梨瓜
江西省的“梨瓜”,是我国甜瓜中的珍品。瓜色洁白,外形象梨。吃起来水灵、香甜。每只瓜重一至二斤。
南昌大曲酒
南昌大曲酒为江西地方历史名酒之一。酒度为六十度,具有清亮透明,芳香扑鼻,入口香绵,纯正醇厚的特殊风味。
丁坊酒
丁坊酒是江西传统的甜型黄酒,以南昌县坊村所产品质最佳,故名“丁坊酒”。
胡卓人蕲蛇药酒
蕲蛇,又名“五步蛇”,是江西常见的一种剧毒蛇。用它泡制的胡卓人药酒是传统名贵药酒,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李渡高梁酒
是江西省具有特殊风味的历史传统名酒之一,因产于南昌进贤县李渡镇而得名。酒度为五十六度。
李渡毛笔
李渡毛笔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生产历史。传说秦代蒙恬发明“柳条笔”不久,咸阳人郭解和朱兴由中原流入江西临川李渡一带,传授制笔技艺。
瓷器
在南昌的繁华商业街道两旁,可见最多的是大小不一的各类瓷器商店,也正是由于江西省一向被认为是中国瓷器大省的缘故,更借助于南昌是江西省省会城市的便利,所以,在这里选购一些正宗的中国瓷器,倒是较为轻松的乐事。
姓 名:
联系电话:
留言备注:
我要留言(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26 企业通过我们找到了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