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东县有15个镇,9个乡,城关镇(行政机关驻地)、石湾镇、新塘镇、大浦镇、吴集镇、甘溪镇、杨林镇、草市镇、杨桥镇、霞流镇、荣桓镇、白莲镇、高湖镇、蓬源镇、莫井乡、踏庄乡、高塘乡、南湾乡、大桥镇、三樟乡、栗木乡、珍珠乡、石滩乡、德圳乡。衡东县,隶属于湖南省衡阳市,位于湖南东部偏南,居湘江中游的衡阳盆地与醴攸盆地之间。
风俗文化
影子戏是一种以渔鼓说唱与纸型或牛皮影子相结合的摹拟戏。声腔分道情、四平、神仙腔、昆腔及小调五类。明代,用渔鼓伴唱,多为一人班;清代为二人班,增加锣鼓、课子、胡琴,一人打锣鼓,一人耍菩萨(影型),甲唱乙和,绘影绘声。影型镂花古朴、细腻,为民间剪纸雕刻艺术珍品。民间传说、历史故事、戏曲剧本等都被吸收为影子戏桥路,剧目多达2000余出。乡里人家有喜庆,必请班子入户,演唱一出或数出连台戏,左右邻居围而观之,很是热闹。
衡东土菜
衡东土菜源远流长。清朝时期,三樟黄椒就因清脆可口、色味俱全,被赐为“贡椒”。此外,杨桥麸子肉、新塘地皮子、草市豆腐、霞流咸蛋、石湾脆肚等土菜也早已成为代表菜。衡东人就地取材,开始大规模经营衡东土菜餐饮。
衡东话
衡东话是衡东县域的主流方言,属于湘语长益片。它与衡山话极为相似,两地原属同一区划,故也常常统称为衡山话。衡山话分为前山话和后山话,衡东县均使用前山话。衡东话有21个声母,39个韵母,6个声调。朴素的农业元素和淳朴的人文风俗。
截至2014年衡东县辖有15个镇,9个乡。
衡东县辖15个镇,9个乡,城关镇(行政机关驻地)、石湾镇、新塘镇、大浦镇、吴集镇、甘溪镇、杨林镇、草市镇、杨桥镇、霞流镇、荣桓镇、白莲镇、高湖镇、蓬源镇、莫井乡、踏庄乡、高塘乡、南湾乡、大桥镇、三樟乡、栗木乡、珍珠乡、石滩乡、德圳乡。
衡东县,这个位于南岳衡山东部的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设立可以追溯到1966年,那时从原来的衡阳市衡山县分离出一部分区域,设立了新的衡东县。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时期,衡东的先民已经在湘江和米水流域繁衍生息,开创了灿烂的农耕文化,遗址的发现揭示了这片土地的古老历史。
随着商朝中叶中原文化的渗透,衡东进入了青铜器时期。战国中期,随着楚文化的南移,衡东进入了铁器时代,这里的文化发展进一步深化。明朝时期,衡东的文化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进步,相继建立了多个书院,如何克明、彭浚、谭鑫振等名人也在元、清两代崭露头角。
公元前201年,秦朝统一中国后,衡东开始有了正式的行政建置。自三国吴太平二年到1966年,衡东经历了多次行政区域的变迁,包括隶属于衡阳郡、衡州、衡州府、衡阳道、衡阳地区的衡山县。
1966年1月18日,衡东县正式成立,因其位于衡山之东而得名,归属于衡阳专区。1984年,随着衡阳地区和衡阳市的合并,衡东县成为了衡阳市的一部分。到2000年,衡东县下辖15个镇和9个乡,人口总数为70.02万,其中农业人口占大头,非农业人口较少,具体分布于德圳乡、城关镇等各乡镇。
扩展资料
衡东县位于湖南省第二大城市——衡阳市东北部。1966年从衡山县析出新置,地处衡阳盆地和湘江中游,南临衡阳市珠晖区、衡南县,西接衡山,东濒攸县,北连株洲县,是开国元勋罗荣桓元帅故里、中国土菜名县。地广物丰,山水含情,有“鱼米之乡”之美誉。县域面积为192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50万亩,总人口73万,辖15个镇,9个乡,561个村,25个居委会。地形以丘陵为主, 属亚热带季风温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7.7℃,雨量丰沛。2012年完成财政总收入9.3138亿元,2011年完成GDP151.7亿元。
姓 名:
联系电话:
留言备注:
我要留言(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26 企业通过我们找到了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