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周边自驾游推荐去黔阳古城、洪江古商城、高椅古村、通道万佛山。黔阳古城位于怀化市的南侧,距离怀化市有50多公里的距离,开车1个多小时就到了,黔阳古城是国内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建筑之一,比凤凰古城早900年,比丽江古城早1400年,可谓是历史悠久。
洪江古商城古时候因为水运交通发达,所以这里成了一个很重要的商业中心,至今这里依然保存了很多的明代寺院、古庙、商行,清代的钱庄、洋行、会馆、作坊、店铺、烟馆、客栈、青楼,民国的学堂、报馆等。
高椅古村距离洪江市就比较远了,而且一路上山比较多,路也不好走,想要去这里,那简直就是九曲十八弯,所以这个古村的游客并不是很多,商业化基本没有,比较安静,民风比较淳朴。
高椅古村生活的基本都是侗族,如果你想了解侗族文化的,可以来这里走走。
通道万佛山最大的特色就是绿植丰富,还有我们平常很难看到的丹霞地貌和原始森林,这里也被地理学家誉为“绿色万里长城”。
主要景点有:万佛山、千岁峰、撑架岩、仙人居、金龟觅食、天生鹊桥、平坡岩门、三十六弯迷宫。
沅、巫二水流经洪江,为洪江商埠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水上运输条件。
沅水始于贵州,汇纳黔东南和湘桂边陲许多河流,经洪江,入洞庭,贯长江;巫水源至城步,汇集沿途大小溪流,过绥宁、会同,由洪江注入沅水。在交通十分闭塞的旧社会,沅水成了连结湘黔边陲与长江下游广大地区的交通纽带。
沅水上游和巫水流域大片土地,雨量充足,资源丰富。这里盛产的木材、桐油,是长江中下游人民生产、生活的必需物资。这些物资,以水运之便,皆聚集洪江而后外运常德、长沙、武汉、上海以及赣、粤、苏、浙各埠;这些地方的日用产品,又由沅水而上运集洪江,再散销至滇、黔、桂和湘西地区。加之洪江河面宽阔,港坞优良,来往船只便于停泊,洪江遂成为当时来往物资的重要集散地。
洪江商埠的形成尚无确切史籍可考。据传说,犁头嘴(沅、巫两水汇合处)为古时渡口,设有驿站。初为墟场,开设茶馆、酒家、豆腐坊等经营小店。清康熙以后,洪汪日趋繁荣。据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王炯《滇行日记》记载,洪江已是“烟火万家,称为巨镇”。随着商业贸易不断扩大,洪江凭借水运的优越条件,时而成为万商云集,舟樯林立的繁华闹市,使地处群山环绕之中的简陋墟场,发展成为湘西重镇,曾被誉为“七省通衢”、“小南京”、“小上海”。犁头嘴又是精华荟萃之中心,曾流传着“汉口千猪百羊万担米,比不上洪江犁头嘴”的歌谣。
在二街一甲巷、犁头嘴、里仁巷、堡子坳、北辰宫、龙船冲、余家冲、勤俭巷、三街高坡宫、木粟冲、油篓巷、四街土脚坑、煤炭坡、老街、狮子楼等地还保留明、清古建筑380多栋,面积达53942平方米。现居住二千多户人家,共六千多人口。
这些青瓦灰墙、阁楼飞檐、旁斗贯彻的窨子屋,按井字型排列,随断续保存的约有三、四公里的青石板路和石板码头而蜿蜒迥深、高低错落。在这形若网织、状似迷宫的“七冲、八巷、九条街”中,竟完好地保存着明朝的寺院、古庙、墟场、驿站,清朝的书院、行台衙门、钱庄、银号、会馆、作坊、店铺、客栈、妓院,民国的烟馆、茶楼、洋行、学堂、报社等遗址。康熙、乾隆、道光、同治、光绪、民国时的门匾、楹联、石雕、石刻、题字等随处可见,尤其是那二十余座图案精美、雕工精致、风格各异的太平缸,更是美轮美奂,令人叹绝。
古色古香,雕龙画凤,装饰花样,讲究排场的大宅楼多为两进两层或两进三层。一般配有箱房、中堂、主室、杂房十几间。主人皆为豪族显贵。其中有明、清遗老、诰命夫人、进士、举人、秀才、有国民党元老、将军、土匪、也有地下党员、革命英雄人物住过。这样宠杂混用的窨子屋,光“庆元丰”油号老板一家就拥有50多栋。由此可见当时的富贵之风。
洪江自古是驿站,是商埠,是繁华似锦的都市。早在明朝嘉靖年间,洪江就有了贩运货物的商人。清康熙1687年,著名文人王炯在《滇行日记》中就记载了洪江“烟火万家称为巨镇”的繁华。到光绪宣统年间“五府十八帮”的生意经营更是红火。民国1934年,洪江3.76万人,经商做生意的就达1.3万人。抗战时期,人口增至16万人左右。全国20多个省市包括国外的洋人和港台澳的商人纷至沓来,开设商业店铺的就有1300余家。此时,洪江有了“小南京”之誉,自然成为为湘西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湖南省第十行政督察专员行署,省政府洪江行署相继在此设立,广西、贵州、四川的军阀为争夺这块宝地大动干戈。一批文人墨客了慕名而来。弹丸之地的洪江,竟先后拥有了15家钱庄、7家银行、17家报社、29所小学、4所中学、44个经商码头、30多家烟馆、40多家妓院、60多个寺、庵、庙、宫、殿、堂、馆、祠等宗教场所。遗憾的是这些地方已大都被拆除,只有为数不多的遗址依稀可见,尽管这些古建筑外表斑斑点点、驳驳落落,但它见证了一座古镇开创荣华基业,清炼珠光宝气的宝贵景象,见证了一个争财斗富、穷奢极侈的腐朽社会,也见证了聪明朴实、精明强悍的洪江人百折不挠、艰苦创业的辉煌历史。他们为我们后人留下了一大批弥尔珍贵的财富说起旧江南,人们便会想到上海那灯红酒绿气派豪华的十里洋行;想到黄浦江、长江上来来往往的商船鱼帆;想到码头上正待运往各地玲琅满目的百货如山……也许人们不曾想过那黄浦江和江南沿海往来穿梭的船身上,那亮晶晶透彻彻的桐油是从哪里来的?不曾想过码头上运往东南亚的“洪油”是从哪里来的?港口上从仓库里一车车,一包包运上内地,走云南、四川、贵州的百货是从哪里大船换小船,分河分汊集散的?如果说与旧江南沿海从唐、宋至明代到民国期间一直保持贸易关系的称远亲的话,旧江南的这个远亲就是湘西的“小南京”洪江。
三千年前中国最早的水上丝绸之路带来的洪江商城近来,中国民俗学专家林河先生,用许多考古和史书资料说明,中国的丝绸之路最早是在三千年前的商代开始的水上丝绸之路。其路线是四川的物资经长江还未到三峡前就转酉水经酉阳、秀山入沅陵(古黔中郡府地)的沅水通过洪江再换苗船进贵州黄平(古且兰国旧址)到达清水江的源头,再换马帮进云南入缅甸或越南,再从陆路或海上过印度洋到达西域。林河先生提出的水上丝绸之路早于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代,也把洪江古商城的历史提前了三千年。同时林先生的理论见解也解释了我心中的一个谜团。我们在洪江看到一块据说是元代的文物,上面上铁铅倒的模形洪江街市景图。非常繁华。但人们说洪江总是说明清时期的古商城,但元代的这块铁板市“洪江上河图”又是怎么回事呢?这才得到答案。
从地理版图上说,洪江的确很小很小。就是在湘西的版图上,洪江也只能算是一个弹凡之地,一个小时不要就可从城东走到城西。然而就这小小的弹凡之地,汇聚了直通洞庭入长江的沅水、巫水和舞水。上扼滇、黔、蜀的颈口,下开洞庭、长江的航道。洪江早在古楚吴之争时,就是楚国有名的产桐油之地,到清代,洪江的洪油每年输出量为二十万担,约合700万公斤。江南沿海一带的渔船及客船的油漆多是从这里产出,并因洪江而命名为“洪油”。
贵州和湘西的优质的木材也是从洪江集散,成为皇宫、贵族的上等栋梁之材。据清代县志载,清代时全城3.76万人,就有1.5万人经商。因此洪江早在明、清时代,就落户了衡州馆、徽州馆、福建馆、武宝馆、黄州馆、七馆、辰沅馆、山陕馆、江西馆、贵州馆等十大会馆。随后清代末期至民国时期,鼎盛时期,洪江接纳了来自全国20多个省县的商贾游客和流寓之人,行商流动、来往返复、坐商久住、子孙繁衍。商业行会会馆也由清代的十大会馆发展得更多。如山西会馆、新安会馆、陕西会馆、四川会馆、长沙会馆、常德会馆、湘阴会馆、麻阳会馆、苏州会馆、湖州会馆、池州会馆、南昌会馆、永州会馆等等。这些会馆大多建于清康熙、乾隆年间,发展到民国初期。几经翻修,馆舍更是巍峨堂皇、气势恢宏。而且各大会馆都置有大量的房地产,收入颇丰。如“庆元丰”油号老板一家在洪江置的房地产就多达50多栋窨子屋。
也正因为这样,早在明代万历年间的1573~1620年,洪江犁头嘴(今沅江路),就已形成一定规模的物资交易、集散市场,店铺林立,作坊成片,成为洪江最早的港口商埠。公元 1687年的清朝康熙二十六年,著名文人墨客王炯在他的《滇行日记》中记载了“烟火万家,称为巨镇”,并以“商贾骈集,货财辐辏,万屋鳞次,帆樯云聚”来形容他眼中的湘西洪江。
我国著名的文人沈从文,1940年在沅陵住了一些时候,畅流了沅江。当华北大地一片战争硝烟弥漫之时,大后方作为重庆陪都的湘西洪江,江河上大商船在他的眼中,仍就是“在沅水流域行驶,表现得富丽堂皇,气象不凡,可称巨无霸的船只,应当数‘洪江油船’。这种船多方头高尾,颜色鲜明,间或且有一点金漆饰……”沈从文在他的《沅水上游的几个县份》开篇说道:“由辰溪大河上行,便到洪江,洪江是湘西的中心…通常有‘小重庆’(当时国民党政府迁至重庆,成为中国的陪都。也是非沦陷区的第一大都市。因此将洪江与重庆比,可见文人眼中的洪江之繁华)的称呼。”380多栋古窨屋讲述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明清的窨子屋是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历史的一大特色。形式四合院,高高的封火墙内,屋顶从四方成比例的向内中心低斜呈小方形天井,可吸纳太阳的阳光和空气,洪江的窨子屋多为两进两层或两进三层、三进三层。三层上南北间有天桥通连。洪江的窨子屋多为依山就势而建。以山为骨架,水为血脉,构筑于高坡,或就于坎边,不是坐落在深巷,就是吊脚于岸边低洼处。整个窨子屋屋檐连着屋檐,高墙连着高墙,曲径通幽的青石板和高低错落的石级码头相连,贯穿整个古商城。
古商城窨子屋由于大小不一,风格各异。有如宫殿式的高梁大气兼楼宇式,有回字形式院落式。外墙壁是老青砖砌成的封火墙,墙内是木质结构的堂屋和厢房。其特点是中堂极为宽敞,廊阶用平平整整石板铺就。中堂、厢房两侧的墙体多为双头马头山墙。由于庭院幽深,为了弥补阳光的不足,大多窨子屋楼都有一个晒楼(台)。洪江古城与其他地方的古城窨子屋不同的最大特征在于它的“商业”特性。这里不仅铺面千店,而且最有商城标志的是那一扇扇门墙。洪江的古商城座座豪商居住的窨子屋,进门的门墙不是平常的长方形平面直角开门,而是呈现几何等边双斜角开门。进入庭院后,窨子屋的建筑结构也与其他古城窨子屋的建筑不同。洪江的窨子屋一层如店面,高而宽畅,二层多是通达的仓库式结构,三层有小间。或者前院二层为大厅及仓库;后院三层为居室。洪江古窨子屋还有三个特点,一是窨子屋院中的天井由狭小变大,再由大变小;二是门穿装饰由简入繁,由粗变细;三是墙头彩绘与挑梁简洁明快,有着商业行特有的性格。古窨子屋堂内一般有干天井和湿天井。大多窨子屋楼进门大门都用条块的青石板镶嵌。古巷中随处可见的是那雕有精美的鱼龙花鸟图案或刻有名家书法诗词的青石板组成的水缸。古城人称之为“太平缸”。以储水防火,养鱼观赏。可见古城人生活没落却雅兴依旧。
古窨子屋的门窗多有雕花画梁。其门楣、楹柱、照壁、窗格、家具均饰有龙游凤翔、云纹动物图案,生灵活现、古韵音色、袅娜飘逸,堪称一绝。据洪江有关资料显示,古洪江早在“明末清初,商业就日趋繁荣,外籍商人为联络族谊之情、维护同乡利益各成一帮,相继设立会馆、寺庙,出现了一大批以‘十大会馆’为代表的明清古建筑(窨子屋)群。在300多年前,洪江就形成了‘七冲八巷九条街’的格局”。
在洪江市志中,从宋代的1075年就有洪江砦(寨)的记载。再是从古街道来看。所谓街道,就是人口聚居的地方形成市容,为方便市民共同生活需要拓展的市内交通路道。旧时称之为“马路”。即社会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对步行取而代之的是马,人马走的道称之为马路。约定俗成,马路这个路名词便传承下来。而马路两旁依路而建的居民及商店就组合成街。换句话说,有街的地方就有市,有街就有街道。街道能说明其历史的变迁。
洪江的古商城街道一般平整稍直且长的称之为街,沿山沟而建形成的街道称之为“冲”,冲街之间因地势所致形成的走道为巷。街巷密集交错,石阶遍布,狭窄弯曲,除正街外,长度最长的500余米,一般在200~300米左右,宽在2~4米,路面全是用石板铺设。是典型的久远古商城建设模式。也难怪一些专家看过洪江古商城后说,这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活化石。
烟馆妓院,成了旧洪江富足的一大黄色景观大凡繁荣的土壤都会滋生出腐朽来。洪江从明代开始兴旺到清朝至民国年间,这块土地上曾一度挥金如土。而在这块当年繁华的“小南京”中,最让人堕落、让人丧失意志的是烟馆和青楼。洪江的烟馆在旧时可是湘西一带有名的。大量鸦片都是从洪江或过贵州至云南、四川至达东南亚,或经洪江到江南吴楚。在洪江古商城的发展史上,洪江的妓院是随着洪江商业繁荣而“繁荣”的。最多时期多达两条街,形成青楼市场。
洪江的八方来客,由原来赶来做生意到发展成湘西旅游圣地,还是民国18年以前的事了。随着洪江商埠的开通繁荣,来洪江寻找发财机会、经营商品,寻觅来游玩的人也络绎不绝。这使得洪江一度地窄人多。于是饭店客栈也繁忙起来。
于是洪江于民国18年(1929年)开始征收旅业捐、妓捐、筵席捐税。可想而之当年的洪江真可谓是朱门酒肉臭。
在洪江众多的宫馆义园中,有意思的是洪江的妓女们也有自己的行业同公会。而且洪江的妓女们用自己的方式爱国抗日。
我们在洪江三清宫的大门上依稀还认得出上面的一副对联:
上联:几番忠告全无用
下联:两颗原弹就投降
横联:姑娘抗日
这副对联被洪江人保存下来,至今还在三清宫的门楹上。有人说这个对联是双关语,有的说这是抗战时期,妓女们看不惯国民党官员不去抗日,天天沉醉在灯红酒绿青楼中,有意发泄。总而言之,看到这副对联,我想人们对旧洪江的妓女们看法肯定不一样。
历史终归为历史了。洪江的青楼史,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只是当年妓院的窨子楼。解放后,人民政府对妓女进行管制性治病、教育并解散。许多妓女从良,参加工作。如今的妓院早已人走楼空,住进来的都是后来的居民。因此,当我们看到那一溜溜排着的高楼窨子屋,看到至今仍然保存完好的门墙暗道,不由得对当年洪江的奢侈瞠目结舌。
姓 名:
联系电话:
留言备注:
我要留言(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26 企业通过我们找到了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