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河北省辖县级市,邢台市代管,地处河北省中南部,南宫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因西周八士之一的南宫适封侯于此得名,西汉初置南宫县,境内有南宫湖、普彤寺、普彤塔等名胜古迹。
说到南宫大家首先肯定想到的是南宫地区的大枣,南宫大紫枣曾经参加了2007年的世界林业博览会,以其独有的果肉厚、果核小,品质好、营养价值高深受与会各国专家好评,被评为了2007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金奖、北京奥运推荐果品一等奖、中华名果奖。那么除此之外南宫还有哪些特色的美食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南宫大枣
南宫是个农业大市,自古以来就有种植大枣的习惯,以种植大紫枣为主,大紫枣以其独有的果肉厚、果核小,品质好、营养价值高。南宫大枣果实颗大,皮薄肉厚,红枣枣皮入口即化,不会卡牙,枣肉丰厚,色泽饱满,口感极佳!
2、南宫熏菜
南宫熏菜可是地道的肉食,说白了就是熏肉。上品的南宫薰菜里面的肉其实并不是很多,几分肥几分瘦。制作时的火候把握、粉茨与肉的比例以及灌肠衣、摆挂、薰制、凉冻都有着各家的不传秘技。据说,南宫市旧城十字街周家的熏菜为正宗。现在的南宫熏菜已经由原来的单一形式,发展演变为一系列熏制肉食品,像香肠、熏鸡等都被称为南宫熏菜。总之,南宫熏菜的味道很独特,只有南宫有这个味道,出了南宫,再吃不着了,可谓平原一绝。
3、南宫饼卷
南宫饼卷,是南宫地方特色小吃,东边与清河、枣强交界的紫塚镇,西面与新河、巨鹿相邻的苏村镇,都把饼卷当成了既经济又可口的美食。
4、南宫焖饼
外地叫炒饼。但是外地的跟南宫的味道差很远。南宫焖饼用大饼切条,无论是豆芽还是白菜,或者是蒜薹,焖出来的味道各自不同,最想吃的是南宫的豆角焖饼。这个在外地是吃不到的。即使有,出了南宫,就丝毫没有南宫味道。山东那边的都是很厚的,石家庄的很淡味道,北京的油太大,河南的太干。
5、南宫条子
条子其实就是粗粮面条,主要用山有面和少量白面的混合面条。白薯,南宫人俗称山有,当时产量高,易保存,秋后家里都有大量的收获,除了窖藏一部分,一部分还要切成片,晒干成山有干,吃的时候加工成山有面。南宫人有吃面条的习惯,家庭主妇粗粮“精做”,把山有面和成面团,外加很少的白面包皮,擀成薄皮切成条子,因为条子没有韧性容易断,不像白面面条筋性高,耐煮,所以条子都切的很短,真正做熟吃的时候也没啥嚼劲。
6、鬼子肉
“鬼子肉”其实就是驴肉。因驴相貌丑陋、颜值不高,模样颇似传说中的牛头马面,因而老年间人们称驴为鬼,故民间称卤制好的五香熟驴肉为“鬼子肉”。加工好的“鬼子肉”呈酱紫色、有光泽,味道清香鲜美、肉烂而不散、软而不松、香而不腻,颇受食客青睐。南七里口村位于南宫县城东南六十华里处。这个村子地处偏僻,入少地薄。可是,风味独特、久负盛名的“鬼子肉”就产于此地。
7、徐马寨烧鸡
徐马寨烧鸡是特色地方名吃,在祖传秘制基础上潜心研究发展而成,其所创制烧鸡色泽鲜艳,香软烂松。原料采用上等柴鸡辅以几十种名贵中药秘制而成,口味独特,熟烂程度特别适合老年人食用。徐马寨烧鸡呈浅红色,微带嫩黄,鸡体型如元宝,肉丝粉白,有韧劲、咸淡适中、五香浓郁、可口不腻。其熟烂程度尤为惊人,用手一抖,骨肉自行分离,凉热食之均可。
8、南宫烧饼
说到烧饼可能很多地方都有,但是南宫的吊炉烧饼就不是随便一个地方有的了,虽然不能像别的地方的烧饼那样可以夹肉,但是干吃南宫的吊炉烧饼本身也是一件很爽的事情。见过做吊炉烧饼的,大冬天穿着半袖站在炉子前都馒头大汉,更不好说夏天啦!这种烧饼需要特别注意火候儿,时间短了不熟,时间长了不好吃。这个吃夜宵的时间,想想都流口水。
9、南宫韭菜
南宫黄韭,河北省南宫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黄韭作为百姓餐桌上常见的食材,可炒、煮、凉拌,亦可作为香料,乃至入药等,口感鲜嫩,味道浓郁,被誉为“菜中珍品”,明清时代曾是宫廷贡品。南宫韭菜种植历史悠久,因独特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所产韭菜以质优、鲜嫩、肉厚、味美而深受消费者欢迎。
10、南宫西瓜
南宫西瓜为夏季主要水果。成熟果实除含有大量水分外,包括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甜度随成熟后期蔗糖的增加而增加。不含淀粉。
华容乡镇简介
华容县城:位于县境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2°33′56〃,北纬29°31′46〃。三国吴太帝黄龙元年(229)于今县东二里是置安南县。隋炀帝大业十年(614)县城迁河西,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迁今城东紫港口,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因避水患,复迁河西故址。民国以前,县、城同名,通称华容;民国元年(1912年)称章台镇,1950年称城关镇。县城得名来源于春秋时楚所筑章华台、容城。2000年,县城建成区面积1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万人。规划面积25平方千米,其范围:东起胜峰乡石伏村,西抵马鞍山,南达护城乡麻里泗集镇,北至万庾镇石山矶。
万庾镇:位于县城北7.5千米处。建国前属万庾乡。建国后为第4区区辖镇,1956年撤区并乡时为万庾乡。1958年属护城公社,1961年从护城公社划出,成立万庾公社,1984年改为建制镇。面积96.7平方千米,10495户,总人口40289人。原辖29个行政村,275个村民小组。现辖26个村,2个渔场,1个居委会,264个村民小组。
宋家嘴镇:据史籍记载,隋代全县版图为十都,宋家嘴即为都埠之一。初为宋姓人户聚居地,故名。原址在今镇区下游2里许的藕池河堤上。1953年整修大堤时移于今地。建国前属清凉乡,解放初属3区,后改隶鲇鱼须区,1956年撤区并乡,定名宋市乡,1958年隶属护城公社,1959年改鲇鱼须公社,1961年从鲇鱼须公社划出建宋市公社,1983年2月社改乡,随后改为建制镇。面积40.4平方千米,总人口21230人。辖13个村、2个场、1个居委会、153个村(居)民小组。
鲇鱼须镇:建国前属清凉乡。解放后,今镇域范围建为准里、时家、保安、黄洋、普贤5乡及鲇鱼须镇,隶3区,后改为鲇鱼须区,1956年撤区并乡,改为时家圻乡,鲇鱼须镇升为县属镇。1958年公社化时属护城公社,1959年分为鲇鱼须公社,1961年再与宋市公社分开,建为鲇市公社。1966年镇区复为县属镇。1969年镇区并入鲇鱼须公社,1980年镇、社分家,镇区复为县属镇。1984年,镇、乡合为鲇鱼须镇。普贤冈集镇。
北景港镇:位于华容县南部。辖区旧名禹甸垸,原为牛氏湖、西湖及藕池河滩涂、淤洲。1902年前后由各地流入县境的移民组织开垦。取《诗经》“自古南山,神禹甸之”之义,名禹甸垸。建国前属景港乡,建国后划为景港、横洲、中岭、北岭、禹九等乡,属2区;1956年撤区并乡为景港乡;1958年与新河乡合并成立新景人民公社,1961年规模缩小,定为景港公社。1984年,为北景港镇。面积75.7平方千米,总人口39227人。辖27个村、两个渔场、1个林场、2个街道居委会。镇区北景港,早期街道建于藕池河堤上,1953年为整修河堤迁入堤内;1951年即建为2区区属镇,1956年为县属镇,1958年改为社属镇,1966年再度为县属镇,1969年复为社属镇,1980年恢复为县属镇,1984年与景港公社合并,为北景港镇镇区。
治河渡镇:位于县城东南。建国前属板桥乡,建国后建有润德、黄蓬、紫南、登瀛、方城5乡,隶1区。1956年撤区并乡为潘家渡乡,乡政府设潘家渡。1958年隶华一公社,1961年规模缩小,建为潘家公社。1983年改名潘家乡,1993年乡政府移驻治河渡,由乡改镇,名治河渡镇。面积45.72平方千米,总人口26597人。辖14个农业村,2个居委会,2个渔场。
三封寺镇:位于华容县东部。建国前属板桥乡。建国后,先后划属4区和1区。1956撤区并乡,改为三封寺乡。1958年成立全县第一个人民公社,取名华一公社,1961年公社规模缩小,置三封公社。1984年设三封寺镇。面积75.8平方千米,人口31136人。辖20个村、1个渔场、1个林场、1个居委会。镇区三封寺。
注滋口镇:位于县境南端,北距县城32千米。原属洞庭湖洲,建国初属华容县第9区,1956年撤区并乡后称隆西乡。1958年隶属幸福公社。1961年从幸福公社独立出来成立隆西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84年隆西乡与县属建制镇注市镇合并为注滋口镇。面积61.12平方千米,总人口38827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3000多人。辖34个村(居)民委员会,247个村(居)民小组。镇人民政府驻注滋口镇区国庆路。
塔市驿镇: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华容县境东北。建国前为塔市乡,建国后为5区所辖,1956年仍为塔市乡,1958年属东山公社,1961年从东山公社分出,置塔市公社,1980年将镇域东境部分村划出建江洲公社,1983年社改乡,6月建塔市驿镇,1995年江洲乡并入塔市驿镇。镇域辖22个村(场)、2个居委会。面积108.3平方千米,总人口31000人。新沙洲集镇原称江洲墟场,1976年前为塔市公社青泥大队所辖,尚为一片荒洲;1980年建江洲公社,公社机关驻此,聚居人户开始增多;1995年江洲乡与塔市驿镇合并,镇政府仍驻此。
东山镇:位于华容县境东北部。镇域明清时为文宣乡,民国时期设三郎乡。建国后建为继林、祖光、焕荣、先金、锡、栋、红烈乡,隶5区。1956年撤区并乡为三郎堰乡。1958年成立东山人民公社,范围包括今洪山头、塔市驿、东山全境,1961年公社缩小,复称东山公社。1970年将桃花山区划出,设桃花山公社,1995年复并入东山。2000年设东山镇。面积98.6平方千米,总人口28241人。镇政府驻地三郎堰。
胜峰乡:位于华容县境北部。建国前属板桥乡,建国初建为板桥、梅伍、栗树、黄湖等乡,初属4区,后属1区。1956的撤区并乡为胜峰乡。1958年属华一公社,1961年缩小至现在规模。面积67平方千米,人口22829人,5846户。辖19个村、场。乡政府驻地毛家巷。
新河乡:位于华容县境西南部。建国前,为沟通赤眼湖进入牛氏湖,在乡境新开一条河道,接通了华容县城和北景港之间的水上运输,故名新河口。建国前属五合、三宝2乡,后划属景港乡。解放后建为开化、县河、移灵、十三等8乡,隶2区。1956年置新河乡,1958年隶新景公社,1961年成现在规模。面积70.5平方千米,总人口3.934万人。辖27个村、1个居委会。乡政府驻新河口。
团洲乡:位于华容县境东南部。旧时属洞庭湖洲。1977年冬,以消灭血吸虫病相号召,设灭螺指挥部,组织全县数万民工围垸灭螺,实际目的是围湖扩田。1980年由指挥部转为公社建制,名团洲人民公社,1983年更名为团洲乡。面积50.9平方千米,总人口23180人。辖15个村、4场、1个居委会;15个自然村取名依次以团字为头,配“结、东、南、西、北、洲、建设、农、福、新、华、容”15字为村名。乡政府驻团洲村。
护城乡:位于华容县城之南。因地势环绕县城,旧时置护城大垸,因以名乡。乡域建国前曾分属章台镇、万庾乡。建国后隶1区,后隶4区,1956年为护城乡,1958年与万庾、宋市、时家圻等乡合建为护城公社,1961年缩小至现在规模,名护城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面积50.9平方千米,人口30284人。乡政府驻地麻里泗,1993年成立麻里泗居委会。
新建乡:位于华容县西境。建国前属梅市乡,建国后建为保合、团城、西来等乡。1956年为西来乡,1958年属东风人民公社,1959年改名操军公社。1961年从操军公社划出,隶梅田公社,1972年从梅田划出,建为新建公社,1983年更名为新建乡。面积43.62平方千米。2000年全乡总人口22713人。新建乡政府驻迎祥垸。
南山乡:位于华容县中南部,距县城13千米处。因旧时以县境南部诸山通称“南山”而得名。建国前为大乘乡。建国后隶2区,1956年建为南山乡,1958年为南山公社,1983年改为乡。面积82.30平方千米,总人口22267人。辖27个村、场。乡政府驻大乘寺。
终南乡:位于华容县南部。建国前属大乘寺乡,建国后建为鱼口、夏家等6乡。1956年名为终南乡。后或称公社、或称乡。面积55平方千米,人口2.2万人。辖23个村、场,2个居委会。乡政府驻地原为鱼口,1991迁终南山。
幸福乡:位于华容县南部。建国前分属岳阳县仁义乡和华容县的东庆乡。1952年划岳阳县部分区域属华容,建为坝合、昭福、团山3乡,隶9区。1956年建团山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因辖区内幸福高级社而得名。面积63.84平方千米,人口3.2万。辖28个村场。乡政府驻坝上。1970年建新洲农场,1980年改为新洲公社,驻地为新洲集镇;1995年新洲乡并入幸福乡。
华容县城:位于县境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2°33′56〃,北纬29°31′46〃。三国吴太帝黄龙元年(229)于今县东二里是置安南县。隋炀帝大业十年(614)县城迁河西,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迁今城东紫港口,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因避水患,复迁河西故址。民国以前,县、城同名,通称华容;民国元年(1912年)称章台镇,1950年称城关镇。县城得名来源于春秋时楚所筑章华台、容城。2000年,县城建成区面积1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万人。规划面积25平方千米,其范围:东起胜峰乡石伏村,西抵马鞍山,南达护城乡麻里泗集镇,北至万庾镇石山矶。
万庾镇:位于县城北7.5千米处。建国前属万庾乡。建国后为第4区区辖镇,1956年撤区并乡时为万庾乡。1958年属护城公社,1961年从护城公社划出,成立万庾公社,1984年改为建制镇。面积96.7平方千米,10495户,总人口40289人。原辖29个行政村,275个村民小组。现辖26个村,2个渔场,1个居委会,264个村民小组。
宋家嘴镇:据史籍记载,隋代全县版图为十都,宋家嘴即为都埠之一。初为宋姓人户聚居地,故名。原址在今镇区下游2里许的藕池河堤上。1953年整修大堤时移于今地。建国前属清凉乡,解放初属3区,后改隶鲇鱼须区,1956年撤区并乡,定名宋市乡,1958年隶属护城公社,1959年改鲇鱼须公社,1961年从鲇鱼须公社划出建宋市公社,1983年2月社改乡,随后改为建制镇。面积40.4平方千米,总人口21230人。辖13个村、2个场、1个居委会、153个村(居)民小组。
鲇鱼须镇:建国前属清凉乡。解放后,今镇域范围建为准里、时家、保安、黄洋、普贤5乡及鲇鱼须镇,隶3区,后改为鲇鱼须区,1956年撤区并乡,改为时家圻乡,鲇鱼须镇升为县属镇。1958年公社化时属护城公社,1959年分为鲇鱼须公社,1961年再与宋市公社分开,建为鲇市公社。1966年镇区复为县属镇。1969年镇区并入鲇鱼须公社,1980年镇、社分家,镇区复为县属镇。1984年,镇、乡合为鲇鱼须镇。普贤冈集镇。
北景港镇:位于华容县南部。辖区旧名禹甸垸,原为牛氏湖、西湖及藕池河滩涂、淤洲。1902年前后由各地流入县境的移民组织开垦。取《诗经》“自古南山,神禹甸之”之义,名禹甸垸。建国前属景港乡,建国后划为景港、横洲、中岭、北岭、禹九等乡,属2区;1956年撤区并乡为景港乡;1958年与新河乡合并成立新景人民公社,1961年规模缩小,定为景港公社。1984年,为北景港镇。面积75.7平方千米,总人口39227人。辖27个村、两个渔场、1个林场、2个街道居委会。镇区北景港,早期街道建于藕池河堤上,1953年为整修河堤迁入堤内;1951年即建为2区区属镇,1956年为县属镇,1958年改为社属镇,1966年再度为县属镇,1969年复为社属镇,1980年恢复为县属镇,1984年与景港公社合并,为北景港镇镇区。
治河渡镇:位于县城东南。建国前属板桥乡,建国后建有润德、黄蓬、紫南、登瀛、方城5乡,隶1区。1956年撤区并乡为潘家渡乡,乡政府设潘家渡。1958年隶华一公社,1961年规模缩小,建为潘家公社。1983年改名潘家乡,1993年乡政府移驻治河渡,由乡改镇,名治河渡镇。面积45.72平方千米,总人口26597人。辖14个农业村,2个居委会,2个渔场。
三封寺镇:位于华容县东部。建国前属板桥乡。建国后,先后划属4区和1区。1956撤区并乡,改为三封寺乡。1958年成立全县第一个人民公社,取名华一公社,1961年公社规模缩小,置三封公社。1984年设三封寺镇。面积75.8平方千米,人口31136人。辖20个村、1个渔场、1个林场、1个居委会。镇区三封寺。
注滋口镇:位于县境南端,北距县城32千米。原属洞庭湖洲,建国初属华容县第9区,1956年撤区并乡后称隆西乡。1958年隶属幸福公社。1961年从幸福公社独立出来成立隆西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84年隆西乡与县属建制镇注市镇合并为注滋口镇。面积61.12平方千米,总人口38827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3000多人。辖34个村(居)民委员会,247个村(居)民小组。镇人民政府驻注滋口镇区国庆路。
塔市驿镇: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华容县境东北。建国前为塔市乡,建国后为5区所辖,1956年仍为塔市乡,1958年属东山公社,1961年从东山公社分出,置塔市公社,1980年将镇域东境部分村划出建江洲公社,1983年社改乡,6月建塔市驿镇,1995年江洲乡并入塔市驿镇。镇域辖22个村(场)、2个居委会。面积108.3平方千米,总人口31000人。新沙洲集镇原称江洲墟场,1976年前为塔市公社青泥大队所辖,尚为一片荒洲;1980年建江洲公社,公社机关驻此,聚居人户开始增多;1995年江洲乡与塔市驿镇合并,镇政府仍驻此。
东山镇:位于华容县境东北部。镇域明清时为文宣乡,民国时期设三郎乡。建国后建为继林、祖光、焕荣、先金、锡、栋、红烈乡,隶5区。1956年撤区并乡为三郎堰乡。1958年成立东山人民公社,范围包括今洪山头、塔市驿、东山全境,1961年公社缩小,复称东山公社。1970年将桃花山区划出,设桃花山公社,1995年复并入东山。2000年设东山镇。面积98.6平方千米,总人口28241人。镇政府驻地三郎堰。
胜峰乡:位于华容县境北部。建国前属板桥乡,建国初建为板桥、梅伍、栗树、黄湖等乡,初属4区,后属1区。1956的撤区并乡为胜峰乡。1958年属华一公社,1961年缩小至现在规模。面积67平方千米,人口22829人,5846户。辖19个村、场。乡政府驻地毛家巷。
新河乡:位于华容县境西南部。建国前,为沟通赤眼湖进入牛氏湖,在乡境新开一条河道,接通了华容县城和北景港之间的水上运输,故名新河口。建国前属五合、三宝2乡,后划属景港乡。解放后建为开化、县河、移灵、十三等8乡,隶2区。1956年置新河乡,1958年隶新景公社,1961年成现在规模。面积70.5平方千米,总人口3.934万人。辖27个村、1个居委会。乡政府驻新河口。
团洲乡:位于华容县境东南部。旧时属洞庭湖洲。1977年冬,以消灭血吸虫病相号召,设灭螺指挥部,组织全县数万民工围垸灭螺,实际目的是围湖扩田。1980年由指挥部转为公社建制,名团洲人民公社,1983年更名为团洲乡。面积50.9平方千米,总人口23180人。辖15个村、4场、1个居委会;15个自然村取名依次以团字为头,配“结、东、南、西、北、洲、建设、农、福、新、华、容”15字为村名。乡政府驻团洲村。
护城乡:位于华容县城之南。因地势环绕县城,旧时置护城大垸,因以名乡。乡域建国前曾分属章台镇、万庾乡。建国后隶1区,后隶4区,1956年为护城乡,1958年与万庾、宋市、时家圻等乡合建为护城公社,1961年缩小至现在规模,名护城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面积50.9平方千米,人口30284人。乡政府驻地麻里泗,1993年成立麻里泗居委会。
新建乡:位于华容县西境。建国前属梅市乡,建国后建为保合、团城、西来等乡。1956年为西来乡,1958年属东风人民公社,1959年改名操军公社。1961年从操军公社划出,隶梅田公社,1972年从梅田划出,建为新建公社,1983年更名为新建乡。面积43.62平方千米。2000年全乡总人口22713人。新建乡政府驻迎祥垸。
南山乡:位于华容县中南部,距县城13千米处。因旧时以县境南部诸山通称“南山”而得名。建国前为大乘乡。建国后隶2区,1956年建为南山乡,1958年为南山公社,1983年改为乡。面积82.30平方千米,总人口22267人。辖27个村、场。乡政府驻大乘寺。
终南乡:位于华容县南部。建国前属大乘寺乡,建国后建为鱼口、夏家等6乡。1956年名为终南乡。后或称公社、或称乡。面积55平方千米,人口2.2万人。辖23个村、场,2个居委会。乡政府驻地原为鱼口,1991迁终南山。
幸福乡:位于华容县南部。建国前分属岳阳县仁义乡和华容县的东庆乡。1952年划岳阳县部分区域属华容,建为坝合、昭福、团山3乡,隶9区。1956年建团山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因辖区内幸福高级社而得名。面积63.84平方千米,人口3.2万。辖28个村场。乡政府驻坝上。1970年建新洲农场,1980年改为新洲公社,驻地为新洲集镇;1995年新洲乡并入幸福乡。
一个镇
姓 名:
联系电话:
留言备注:
我要留言(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26 企业通过我们找到了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