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就是湖南的,湖南常德的特产有很多,各个季节丰富多彩.下面介绍一些我所知道的湖南的腊肉、香肠、红薯都是很出名的还有,茶叶,特别是毛尖茶腌制的菜也是很多的,大家也知道很多辣菜之类的都是湖南产的.石门的柑橘也是很有名的葛粉、蜂糖.....送人都是不错的
常德腊肉
常德芝麻酱
常德昌字牌铸铁锅
津市小磨芝麻油
杉板大蒜
常德腊肉:
系精选皮薄肉嫩的鲜、冻猪肉为原料加工制成。其外形美观,色泽金黄,组织紧实,咸淡适宜,肉松皮脆,肥而不腻,腊香浓郁。腊肉问世于殷周,盛行于春秋,唐代成为军需品。明崇祯年间,已有作坊经营。
常德芝麻酱:
系以优质芝麻为原料,经筛选、漂洗、焙炒、风净、磨品税坯等工序制成。产品质地细腻、芳香可口。
常德的主打特产是酱板鸭啊
我保证谁吃了都叫好啊
那的算是最正宗的了
桃源黑猪外型具有“号筒嘴、螳螂颈、蝴蝶身、鲫鱼肚、鲤鱼尾”等特点,早熟易肥、蓄脂力强、味道鲜美、肉质细嫩。桃源黑猪又名延泉黑猪,属肉脂兼用型猪。
2、汉寿甲鱼,汉寿甲鱼具有体薄片大,裙边宽而厚,腹内脂肪呈蛋黄色;体质健壮,爬行灵活,免疫力强,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食用时,其肉质纯正,细嫩鲜美,有嚼味,其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也优胜于其他种群。

3、城头山大米,是湖南常德澧县的特产。城头山大米富含微量元素硒、天然花青素,曾荣获2012年上海绿博会畅销产品奖,2014年5月荣获第八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金奖。
4、石门马头山羊是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的特产。石门县是全省草食动物生产基地县,是全国马头山羊中心产区。马头山羊是石门县人民经过长期选育而成的一个大型肉用山羊品种。
5、桃源鸡,产于桃源县,为全国著名鸡种。桃源鸡又名铜锤鸡,因其颜色金黄,鸡腿形似铜锤。
湖南澧县甘溪滩镇:找准“突破”口 打好“突围”战
澧县县委学习实践办
湖南澧县甘溪滩镇原是澧县西北山区的一个偏远乡镇,一条狭窄的街道依路而建。自科学发展之风刮到此镇以来,甘溪滩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座颇具规模的山区新城初现端倪,甘溪滩镇街扩两倍,桥架四座,涔河两岸,道路已拉开三纵三横格局,两个新区建设热火朝天,据介绍,甘溪小城镇建设已投入3100万元,县乡财政没有投入一分钱,群众没有摊派一分钱,小城镇建设翻天覆地的变化靠什么?靠的是这个山区的突围之战。
突破口之一:规划先行,拓宽视野画新城
甘溪滩地处三县两省交接地带,青山绿水风光怡人,在湘鄂边界颇有名气。可集镇的小、乱、差、脏却成为无法回避的尴尬。为此,党委政府决定科学规划,在思维上彻底打破旧城镇一线一街的格局。从前年开始,镇党委政府先后五次请规划设计院的专家来镇上把脉,投入资金近十万元,历时3个多月完成了《澧县甘溪滩镇集镇建设总体规划》,成为全县第一个经县人大常委会审议的集镇建设规划。规划拉开了甘溪滩集镇发展骨架,配套公共设施,实现点――线――块的新一轮扩张,由原来的一条中轴线变成三纵三横格局,涔河上新架四座桥,实行纵横连接相互贯通,因地制宜规划了两处集镇新区,再在新区里配套车站、市场,这个规划图把整个甘溪滩镇进行了一次提质扩容,展现出了一个迥然不同的美丽新集镇。
突破口之二:市场经营,多方投入解钱难
规划吸引了投资,政策更激活了投资。甘溪滩镇采取市场运作以地换城,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村居协调――群众自愿――部门服务――利益捆绑的操作模式,由开发商在国土城建部门指导下,和村居群众平等协商征地实施开发,政府维护建设环境,监督开发商是否按规划要求实施,公益设施规模质量是否到位,现在,两个新区分别由两个公司建设,目前已投入基础工程近1000万元,商品房的价格边修边涨,半年每平米涨了200多元,早被抢购一空。走过新修的精华寺桥,镇长曾凡明指着前面的涔河护砌告诉我们,前一段规划的是风光带,这一段规划的是诗墙,甘溪滩人的新生活还得上档次有品位!政府没出一分钱、群众没有一例上访、开发商没扯过一次麻纱,甘溪滩镇成功地上演了无钱办大事的一台大戏。
突破口之三:镇村同治,建管并举提素质
甘溪滩镇在建设新区的同时,加大了镇村同治力度,架设供水主支管网9800米,解决了集镇居民和附近几个村上万人的饮水问题,对涔河沿线进行高标准护砌,解决了集镇周边生猪养殖污染和涔河周围垃圾污染问题,同时,开展了千人下涔河,捡拾垃圾治理白色污染,保护母亲河的行动,积极开展集镇环境卫生居民自建、自管、自护、自创、自比的管理模式,甘溪滩镇居民的卫生习惯、环境意识发生了质的变化。党委政府整合力量,对乱搭乱建、出店经营进行了全面整治,规范广告牌,定点停车,门前清洁……居民们非常配合,镇容变了人也在变。(王蔚、李昊明)
姓 名:
联系电话:
留言备注:
我要留言(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26 企业通过我们找到了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