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千山万水,只为遇见更好的你。欢迎走进《AI侣游》的空间。
中国地大物博,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底蕴。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只要稍加留意,都能发现古建筑、古迹和古道,而每一处都有道不尽说不完的传说故事。
在罗霄山脉的皱褶里,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境内,就有一处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古村落,尽管偶然有游客闯进它的视线,但是,由于当地还没有系统性的抢救挖掘古村落的野史典故,一般人来到这里,除了云里雾里的走马观花,依然无法真正的了解和认识这个古村落的文化底蕴。
这个村落的名字就叫大石门村,在村里还保存着明清时代的建筑群,就先从这栋古建筑说起吧,正门上书写着“正卿第”字样的古建筑,主人是明洪武年间一吴姓人家,当时被授予了大理寺正卿职位(相当于现在的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后人为此建造了这座宗祠以示德行。
紧靠正卿第旁是一条铺满卵石的小道,千万别小看这条小道,它曾经是南来北往的必经之路,是一条古驿道,试想一下,无数的商贾和行人来往驻足,加上古建筑群的印证,这里曾经是何等的繁华。
沿着这条古驿道,不足百米的地方竟然有三、四处宗祠。记得十多年前来到这里,走进残缺的曾氏祠堂,里面的巨大木质柱子和十多米高的厅堂,让人震撼无比。后来考虑到不安全的因素,曾氏后人集资重建了宗祠,但远不如从前的雄伟壮观。
还是以前的建筑质量好,几百年的古建筑,任凭风吹雨打日晒,依然屹立不倒,从残垣断壁和墙上恣意生长的植物来看,根本没有人去维护和修缮。归根结底,可能是原来的屋主不够硬核吧,后来由于家道中落,后人分散五湖四海,这些老房子自然没人照看了。
这颗古银杏树,在近处根本无法给它拍个全身,至少要四人牵手才能将它合抱,相传明朝正德年间,吴氏宗亲从广东带回银杏种子,在自家后院种植长成,一晃500多年过去了,才有今天的枝繁叶茂,在大石门,唯有这颗银杏树,见证了古村落五百年的沧海桑田,繁华与落寞。说它是大石门的镇村之宝,一点也不为过。
稍加留意,大石门的村的古建筑群还是十分的讲究的,青砖马头墙的建筑上精雕细刻的图案栩栩如生,每一个图案都有特定的意义。各建筑之间都留有1米左右宽的巷道,上面铺的都是卵石,在当年来说,石头路面算是最豪宅的标配了,若是平民百姓家,有一条泥巴路就算不错了。
距离村子不远,还有一处重量级的文物,在村口的河边路边,有一块三、四十公分见方的石面上,刻有一首十四句的四字诗,大至是赞美山河、抒发 情感 的意思,石刻落款时间是建兴二年,是西晋时期的年号,距今有1600多年的 历史 ,也是江西省发现的最早摩崖石刻之一。
也是在10多年前,这块时刻旁是一块菜地,脏兮兮的石头蒙上了泥土肥料,不注意的话还真发现不了这块石刻。好在平头百姓也不在意这个东西,外人也无从知晓,所以石刻历经千年,依然安然无恙。现在当地已经在原地建起一个亭子,将它保护起来了,这块石刻已经从弃子成为了幸运儿。
探寻世间美景 美食 ,了解各地民风民俗,搜罗古今传说传奇,敬请关注《AI 旅游 》。非著名 旅游 家、探险家、 美食 家陪你一起流浪地球。如果你有关于诗与远方的故事,欢迎交流讨和留言评论!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改编。
姓 名:
联系电话:
留言备注:
我要留言(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26 企业通过我们找到了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