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湖南特产网!
民间传说(福泉土特产)

[隆回特产] - 民间传说(福泉土特产)

  • 批发价格:未填写
  • 特产类别:未填写
  • 关注热度:
  • 特产特色:未填写
  • 品牌商家:未填写
  • 上架时间:2024-10-12 17:34
  • 咨询价格马上留言
  • 特产详情
  • 产地介绍
  • 联系地址

①大禹传说。古代民间传说。禹是传说中夏代的始祖。他的主要业绩是治水。古籍记载,相传帝尧之时,发生洪水,帝命鲧去治理。鲧治水失败,被杀于羽郊,其子禹继承父业,经13年终于平复水患。后舜禅位于禹,夏王朝由此建立。此外,传说中还有他逐共工,杀相繇,以及应龙助其治水等情节。禹的传说,原含有较多的神话因素,在长期流传中,有关他的神话传说被“历史化”,出现了更多政治性活动的情节,如他派人度量大地、召集臣民开会议事、赏功罚罪、求贤任能等,并为他制造了显赫的家谱世系。这就使禹这个传说人物逐渐脱离了本来面目,成为符合儒家观念的帝王典范。然而,在人民中间,大禹仍然主要是一位具有神异色彩的治水英雄。

有关禹治水的传说,常与地方景物相附合。如传说他从泰山担了99担石头筑堰挡水,这些石头后来变成山东的九节长白山。山西也有大禹治理晋阳湖的传说。这类传说着重表现他不畏艰险、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以此教育后世。

②愚公移山传说。古代民间传说。据称:古时有位年近九旬的北山愚公,因苦于门前太行、王屋两座大山阻碍出入,就立志铲平这两座山。家人、邻里都来相助。他们终日劈山运土,往返于渤海和太行之间,常年不息。河曲智叟讥笑愚公“愚蠢”。愚公对智叟说:“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们每天挖山不止的精神感动了上帝,上帝就派夸、蛾氏二神把大山背走了。这个传说包含着“有志者事竟成”、人定胜天的思想。古今文学家、艺术家、政治家都曾经运用这个传说。毛泽东曾用愚公移山的故事鼓舞和教育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③鲁班传说。古代能工巧匠的民间传说。鲁班是春秋末期鲁国的工匠,名公输般。他技艺超群,又是鲁国人,所以后来人们就称他为“鲁班(般)”。古籍及一些笔记和方志中都有著录。战国时期本来是历史人物的公输般,在民间逐渐变为一个传说式人物。

鲁班的传说大致有两类。一类是讲他发明创造的故事。另一类是关于他修建各地著名桥梁、殿宇、寺庙等建筑的故事。历代工匠希望提高自己征服自然、改进工艺的能力,把鲁班想象成具有神奇技艺和无穷智慧的技师。旧时代的木工、瓦工、石匠对鲁班的敬仰还表现在他们的民俗活动中奉他为“祖师”建庙奉祀。鲁班传说在教育团结工匠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④孟姜女传说。古代民间传说。这个传说流传至今2000余年,几经演变,情节不断丰富,主题也日益鲜明。孟姜女原型为春秋时齐国杞梁之妻,在《春秋左氏传》中是一个知礼的妇女形象。北齐屡筑长城,徭役繁重,民间多征夫怨女。民众将现实与秦代筑长城的苦役相联,使传说变为反筑城徭役主题的新形态。从此,杞梁由为齐国牺牲的战将,变成被打杀的筑城民夫,杞梁妻便成为寻夫认骨、哭倒长城的传说人物。

明清以后的故事将孟姜女说成是葫芦所生,由于葫芦牵连到隔壁而居的孟姜两家,因称孟姜女。孟姜女哭倒长城后,秦始皇见其貌美,欲纳为妃,并接受孟姜女提出的3个条件,披麻戴孝,手执丧杖,为杞梁发丧。最后,孟姜女投海而死。

近世孟姜女故事传播的地域几乎遍及全国,影响十分深远,各地也出现不少异文。由于时代的不同,作品的主题及思想倾向也较复杂。

1928年,顾颉刚编著的《孟姜女故事研究集》出版。该文集是研究孟姜女传说的专集。对这一传说历史演变的研究所提出的问题和研究结论,迄今仍具有相当的科学价值。它在研究方法上,把历史文献与民间口头传说联系起来,进行历史和地理的比较,对中国后来的民间传说与神话研究都产生过不小影响。

⑤牛郎织女传说。牛郎和织女是从牛郎星和织女星的星名衍化而来的。汉魏间,民间即有此故事,故事中牛郎是人间的看牛郎,织女则是天帝之女。织女与牛郎婚配,并生一男一女,最后王母将其捉回,在两人之间划成一道天河,两人只能靠鹊桥每年七夕相会。

牛郎织女传说,千余年来家喻户晓。它的源头,从《诗经·小雅·大东》中可以看到。《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中也有关于它的歌咏。这个故事在民间口头上还生出许多变异的说法,有的与两兄弟型故事结合,把牛郎说成是被兄嫂虐待的弟弟,有的与羽毛衣型故事结合,把织女说成是天女下凡洗澡,老牛告诉牛郎藏匿织女衣服而成亲,最后织女找到衣服飞回天上,牛郎披上老牛皮,上天去会织女。牛郎织女传说是中国封建社会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生活的艺术反映。它以封建家庭生活为背景,通过牛郎与织女结合又离散,只能七夕在天上相会一次的幻想情节,反映了封建宗法制度下的家庭关系及其所造成的婚姻悲剧。后世文人运用这个传说题材写成了《天河配》等戏曲,更扩大了它的影响。它与孟姜女传说、白蛇传说、梁祝传说被称为中国著名四大传说。

⑥白蛇传说。主要描述由白蛇所变的白娘子与青年许仙的恋爱婚姻悲剧。白娘子同其侍女小青清明在杭州西湖遇雨,许仙以伞相借,二人相识并定下姻缘。金山寺法海和尚见了许仙,说他面有妖气,叫他在端午节让白娘子喝雄黄酒。白娘子显形,吓死许仙。白娘子与小青盗仙草救活许仙,但法海又使夫妻分离。白娘子前去索夫,水漫金山后,始与许仙断桥相遇,和好团圆。法海再度破坏,将白娘子镇于雷峰塔下。

白蛇传说最初起源于民间发现巨蟒的传闻。并受到唐传奇《白蛇记》的一定影响。也吸收了一些金山原有的僧龙斗法传说。《西湖三塔记》中进一步反映了白蛇故事的梗概,故事被加上了人妖不可共居的色彩。明末冯梦龙所编的《警世通言》中有《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通俗小说,倾向也是如此。清代初年的《雷峰塔传奇》,减弱了白蛇的妖气,突出了她坚决追求自由爱情的勇敢性格。故事具有一定的反封建意义。《义妖传》和《白蛇宝卷》也表现了同一倾向,其中法海成为恶势力的代表。白蛇传说进入戏曲以后,情节更为丰富,人物性格也更加丰满。白蛇传说从最初的雏形发展到基本定型,其中既有民间文学自身的流传变化,也接受了说唱、小说、宝卷、戏文等俗文学的影响。

⑦梁祝传说。中国著名民间传说。故事表现一对青年男女在封建制度下未能结合含恨而终的婚姻悲剧。最早见于初唐梁载言的《十道四蕃志》。晚唐张读的《宣室志》记载了这个故事的全貌,名为《义妇冢》。其基本情节是:英台,上虞祝氏女,伪为男装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祝先归,二年,山伯访之,方知其为女子,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马氏子矣。山伯后为鄞令,病死,葬鄮城西。祝适马氏,舟过墓所,风涛不能进。问知有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忽自裂陷,祝氏遂并埋焉。晋丞相谢安奏表其墓曰:义妇冢。明代冯梦龙辑的短篇平话集《古今小说·李秀卿义结黄贞女》“入话”列举的几个女扮男装的传说中也有梁祝故事。传说除话本讲述外,还被编为戏曲。经过话本、戏曲再创作,增加了反封建的意义。梁祝传说取材于现实生活,又有传奇色彩,悲剧的结局与理想化的结尾达到和谐的统一。它揭露了封建包办婚姻的罪恶,歌颂了纯洁自由的爱情。梁祝故事从女扮男装开始,到后来的反封建主题,是一个重要发展。传说中的反封建思想日益强烈,因而更加受到人民的喜爱。

⑧刘三姐传说。中国壮族的民间传说。相传桂西宜山地区下枧河中枧村,有一排行第三的刘姓女子,因名刘三姐,三姐系黄莺投胎,喜唱山歌。远近青年与之对歌,无能胜者。青年李示田,勤劳朴实,要求向三姐学歌。财主莫怀仁,见三姐貌美善歌,欲纳为妾,雇人与三姐对歌,为三姐所败。此时,李示田已学得一口好歌,常与三姐对唱。莫怀仁怀恨在心。最后使三姐坠入河中。三姐漂至柳州,与李示田对歌,连唱3天3夜,飘然逸去。后又在桂林七星岩对歌,连唱7天7夜,变为一对黄莺飞去。

刘三姐传说充分体现了壮族人民的思想、愿望和创作才能。它对中国南方各民族社会风俗史和民间文艺学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⑨地方风物传说。指关于某一地区山川、风物等的解释性传说。基本特点是: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对于特定的自然物或人工物的来历、特征、命名原因等,给以说明解释。它经常把风物介绍、故事、说明解释3种成分结合在一起。

中国的名山大川、有名建筑、地方特产和风俗等等都有生动的传说故事予以解说。地方风物传说中包含着大量关于特定风物、山川、建筑、特产、民俗等的知识,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也十分广泛。它表现人民征服自然、改变山河面貌的艰苦斗争,表现过去人民在统治阶级压迫下的苦难生活和各种形式的反抗。人民群众在地方传说中借风物抒发自己的悲欢,表现自己的生活理想,肯定忠贞的爱情。

地方风物传说中有大量作品是运用奇妙的幻想、超自然的形象、神奇变化的手法而创作的。它还以叙述现实生活的创作方法,引人入胜。地方风物传说地方性十分明显,很多传说仅仅为某一地方所特有,但有些故事却广泛流传。

地方风物传说有许多作品是把历史人物和神话人物的故事地方化,有时也使用寓言的手法把山川拟人化,或把一般民间故事落实到特定的地方风物上,形成多姿多态而又独具特色的民间传说的一个品种。

⑩ 反帝传说。 指中国近代反对列强侵略的传说。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屡遭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多次进行反侵略战争。这期间,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很多以反对列强侵略为主题的传说故事,统称反帝传说。

反帝传说可分两类:第一类直接取材于历次反侵略战争。如《义和团的志气永不灭》、《杨司令智取通化》等。第二类不直接反映某次具体的战争,而广泛地揭露侵略者的掠夺活动。大多以外国侵略者盗宝为中心事件,如《金凤凰》、《盗不走的宝船》等。

反帝传说主要歌颂抗敌英雄,包括知名历史人物和普通群众的勇敢和机智,有的故事虽然讲到某种实物、山水,或从某次战争取材,甚至讲某个真实人物的战斗故事,但故事情节并非全是史实,第二类故事想象的成分更大。此类传说的历史价值,主要在于它表现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的坚强意志和抗击外敌的爱国主义精神。

� 农民起义传说 。中国长期封建社会中爆发了多次农民起义运动。其中一些规模较大的运动在群众中留下深远影响。又经过人们不断地回忆和讲述,逐渐演化为传说。此类传说在其形成的初期阶段,往往依附于真人真事。在长期的流传中,由于众多口述者不断的艺术加工,这些传说在很大程度上日渐游离开真人真事的原型而带上浓厚的传奇色彩,成为虚构或基本上是虚构的口头艺术创作。

农民起义传说所反映的主要内容,或以历史事件为主,着重反映斗争的兴起与壮大过程;或以人物为主,着重讲述起义领袖或造反人物的英雄形象与性格;或以某一战役为主,着重描写起义军的机智、神勇与顽强不屈的战斗事迹;或突出一事一物,着重反映起义部队与群众间的军民关系;或反映广大群众对起义军的怀念之情。

作为群众口头艺术创作,农民起义传说并不具有严格的科学史料性。它是劳动人民用以反映自身革命斗争历史的重要文学手段。通过同时代的众多口述者的耳闻目睹和亲身感受,它们往往能够对起义运动及其领袖人物作出较公正的评价,并从不同生活侧面真实地反映当时的社会实质以及人民的苦难与期望等。

苗族杀鱼节的由来

每年三月初九,是居住在贵州龙里、贵定、福泉等地的苗族人民的“杀鱼节”。这天,人们来到河边,从河里叉起一条鲜鱼,架起铁锅,烧起篝火,用河水煮着鲜鱼,喝着米酒,祭天求雨,祝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关于这天还有一个传说。

在很久以前,天王爷有个长得十分漂亮的公主,她聪明伶俐,才貌超人。天王爷宠爱得像掌上明珠。一天,公主突然得了病,天王爷非常焦急,派天兵天将送来了天宫的仙丹妙药,采来了昆仑山的灵芝草,挖来了长白山的人参娃,捞来了大海的珍珠。但是这些药都没有治好公主的病。眼看公主的病情一天天加重了,天王爷急得茶饭不思。后来,天王爷听说“人间江河里的百鱼能治百病”,就立刻派天神下到凡间,从江河湖海里捉去了一百种鱼,熬成汤,端给公主。公主吃了以后,没几天病就好啦。为了感谢鱼的救命之恩,天王爷下令保护江河湖海里的鱼类,不准随意伤害它们。天王爷还下令雨神把雨都下到江河湖海里,不许给人类一滴。

此时,天下大旱,苗家人十分忧愁。于是,乡亲们杀猪,宰牛,祭天求雨。可是,天王爷仍旧一滴水

也不给人类。最后,猪牛都宰杀完了,在三月初九这天,乡亲们从江河湖海里捉来一些鲤鱼、鲢鱼、鲑鱼、鲫鱼和娃娃鱼,来代替猪牛供品,祭天求雨。谁知,天王爷看到人间为了活地杀死了他的恩鱼,想到鱼对他女儿的救命之恩,不由伤心地痛哭起来。他这一哭,就是三天三夜,哭得乌云滚滚,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天王爷的泪水化成了倾盆大雨,从天而降。雨下来三天三夜,遍地流水,灌满了农田,滋润了草木。

直到现在,九里的平坡,贵定的光明,福泉新安寨的苗家人民,每年三月初九这天,都要到河边去杀鱼

藏族沐浴节的来历

每到夏末秋初的晚上,拉萨东南地上空,新出现一颗十分明亮的星星。这时,藏族人民就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沐浴节。传说那颗星星只出现七个晚上。为什么人们把星星出现的七个夜晚定为沐浴节呢?

很久很久以前,草原上出了一个很有名的医生,他的名字叫宇托.云旦贡布。他的医术十分高明,什么疑难杂症都能治。因此藏王赤松德赞请他去做御医,专管给藏王和妃子们治病。但是,宇托进宫以后,心中仍旧忘不了草原上的百姓。他经常借外出采药的功夫,给百姓治病。有一年,可怕的瘟疫流行,许多牧民卧床不起,有的被夺去了生命。这时,宇托奔跑在辽阔的草原上,为一家家患病的牧民治病。他从雪山和老林里采来各种药物,谁吃了病就会好起来。不知有多少濒临死亡的病人,恢复了健康。草原上到处传颂着宇托医生的名字,人们称他为药王。

不幸的是宇托医生去世了。他去世以后,草原上又遭到了可怕的瘟疫,比前一次更严重,许多人死了。生命垂危地牧民只好跪在地上,向苍天祈祷,希望天国保佑。

说来也巧,一天,一个被病魔折磨得九死一生的妇女,突然做了一个梦,梦中宇托医生对她说:“明天晚上,当东南天空出现一颗明亮的星星的时候,你可以下到吉曲河里去洗澡,洗澡以后病就会好起来。”果然,这个妇女在吉曲河中洗澡以后,疾病立刻消除了。一个又黄又瘦的病人,在洗澡以后变成了一个红光满面的健康人。

这件新鲜事传开以后,所有的病人都来到河中洗澡。凡是洗澡的病人,都消除了疾病,恢复了健康。

人们说,这颗奇特的星星就是宇托医生变的。宇托医生在天国看到草原人民又遭受瘟疫袭击,他又不能来到人间来给人民治病,于是把自己化作一颗星星,借星光把河水变成药水,让人们在河水中洗澡以去处疾病。因为天帝只给宇托七天时间,这颗星星也就只出现七天。

从此,藏族人民就把这七天定为沐浴节,各地的牧民们,每年这个时间,都到附近的河水里洗澡。据说洗澡以后,人就健康愉快,不生疾病。 彝族—天书的传说

过去是奉以祖先崇拜为主的多神崇拜,该族的巫师叫毕摩,因为他们在保存和传播宗教及民族文化方面曾发挥重要作用,因而被神化了。该族的神话传说中,提到远古时天地有过三次大的变化:第一次因天上有六个月亮,七个太阳,天官派毕摩下凡,用马桑枝与铁茎草扫除了宇宙的孽障。第二次是风暴肆虐,也是毕摩下凡拯救了人间。第三次洪水泛滥,天官派了三个毕摩携带经书下凡。他们各骑黄牛一头,经书便拴在牛角上。经过汪洋大水时,经书被浸湿了。经书放在青树叶上晒,被沾破了一半,所以彝文经书不全了。另有一说是被老鹰抓破了一半。因此,经书便被视为天书。这里所说的天书,便是彝族古老文化集大成的彝经。其中最著名的彝经典籍《西南彝志,原名的意译是影形及清浊二气。全书共37万余彝文文字,在黔西北水西地区发现,是目前所见到记载彝族古史和文化最全面的书。该书开篇便是创世神话。 彝族的八月十五

在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地聚居的彝族人中,流传着夏历每年八月十五日吃大荞粑粑。跳舞唱歌,欢庆胜利的活动。这个习俗的由来,有个古老的传说。

相传,从前,塔乌山寨里,住着一对年轻的夫妇,男的名叫格勒,女的名叫丝木,她们靠租种山官的几亩薄地过活。尽管山官的租子重得恼火,由于格勒和丝木都肯吃苦,白天下地做活,晚上绩麻、织布、打草鞋,巴心巴肝地过苦日子。因而,日子还免强混得下去。

有一年,格勒家的羊下了只小羊。这小羊长大以后,叫出来的声音很洪亮。有人说这只羊怕是有两个舌头,有的又说舌头倒是只有一个,怕是有两个嗓管。不管人们怎样猜测、议论,羊还是一只羊,只是人们为了区别于其它的羊,把它取名做“双舌羊”。

那一年,偏偏遇上年成不好,山上的野物经常窜进寨子里来伤害牲畜。有一个晚上,一只豹子进了村子,跳进了格勒家的院墙,围着羊厩打转,要闯开厩门叼羊。“双舌羊”闻着豹子的气味,惊恐地大叫起来。那声音非常洪亮,地都震了。豹子突然听到这叫声,吓的转头就跑掉了。这样一连发生了几回,结果格勒家的羊平安无事。可是,村寨里的羊就受害了。邻居阿扎的三只车被抢走了两只,急得没有办法,来找格勒商量。格勒把自家的羊不受害的原因实话告诉了阿扎,阿扎听了想借“双舌羊”去关两天试试。格勒起初不大肯,怕误了事情。又一想,试试也得,如果真这样灵,全寨的羊群就不再受害了。于是,他就把“双舌羊”给阿扎牵着去了。第二晚上,豹子又闯进了阿扎家的院墙。“双舌羊”一叫,豹子闻声逃走了。第三天,阿扎高兴死了!他把事情经过一讲,全寨人都非常高兴。格勒也就把“双舌羊”给各家借去。俗话说老虎的气味糊,豹子的路子熟。大凡“双舌羊”叫过的地方,也就是豹子吓得怆惶逃跑过的地方。豹子就再也不敢来了。这样,塔乌寨的牲畜也就不再受害了。

“双舌羊”能克豹子的消息,象刮风—样,一下子就传遍了方圆几十里的村寨,人们纷纷来借“双舌羊”。格勒也乐意借给大家。果然,“双舌羊”的叫声响到哪里,哪里的羊群就不再受害。

官庄山官家的羊,一天晚上至少要被豹子拖走两只。连瞧门的大只狗也挨豹子背走了。山官气得要死,把管家叫来臭骂几顿也不顶事,羊群还是天天减少。

有一天,格勒牵有“双舌羊”从山官家庄房后面过,冷不防羊叫出了两声,山官听见了,就问:“这是什么叫?咋个会这么怪声古气的?”有人就一五一十地把情况告诉山官,山官贼眼一转,心想:这是一只神羊,应该用来保护我家的羊群。于是便对管家说:“你去把格勒的羊借来,你给他说,我要用柏子村做厩,要用上好的草料喂。”管家应允带了两个人,来到格勒家借羊。格勒说:

“羊被尹无踪借去了。”管家又问道:“哪日送回来?”格勒回答说:“单日你莫来借,双日你莫来牵,过了这两天我亲自送来。”管家听了,非常高兴,便急忙回报了山官。山官一听,气得要死,眼睛瞪得有牛铃铛大,指着管家的脑门,破口大骂:“脓包,你着人家水了!”经山官这一说,管家恼羞成怒,吼道:“好啊,杂种!老子不把羊抓来就不算人!”

“抓不着羊你先抓人!”山官说。

却说格勒打发管家走后,心想山官不会甘休,于是,请来众乡亲商量,赶紧把“双舌羊”转移到外村去了。

管家二次来到格勒家时,凶神恶煞地搜查“双舌羊”,搜不着,便令家丁把格勒捆走了。山官把格勒关进牢里,说哪天交出“双否羊”,哪天放他。

格勒被抓走后乡亲们都很焦心,大家都在想办法,要营救格勒。

山官因为得不着“双舌羊”,心里闷闷不乐,就时常领着人出去打猎,往往一去十多天不回来。格勒已经看在眼里了。一天,山官又带着家丁上山打猎去了。格勒就对两个看守人说:“你们想喝酒吗?”

两个看守人回答说:“早就想喝了,就是有也拿不起钱买”。

格勒说:“我家里有酒。不消你们出钱,只消你们肯跑路。”

两个看守人说:“跑路不咋个。”

格勒说:“既然是这样,我有一件棉衣,又烂又脏,请你们帮我送回去一下,叫我家里拆洗拆洗,冬腊月才穿得成。只要你们去到我家,我家里一定会拿酒招待你们的。”

两个看守非常高兴,托人照看牢门,拿着棉衣到格勒家去了。丝木见了格勒的棉衣,心里明白了几分,一面拿酒招待他们,一面拆棉衣。两个看守几下就吃醉了,倒在火塘边。丝木从棉衣里发现了亲人的书信,她忍不住流出了伤心的眼泪。一会,她揩干了泪水,急忙看信,信上写道:“牛角蜂飞了,牛蚊子下山了,当大荞粑粑上屋顶的时候,把踢人的山羊捆着,叫听话的绵羊带路,鸟儿就可以高飞了。”

熟人的疙瘩易解,亲人的话音好听。丝木明白了格勒信上所写的意思,立刻找来了乡亲们商量。于是,大家分头准备去了。

众乡亲们对山官的横行霸道早已恨之入骨。一听说要惩治山官,营救格勒,大家立刻拿上弓箭、羊叉,来到丝木家,先治了一下喝醉了酒的两个看守,然后让他们领路,人们浩浩荡荡地向官庄进发了。到达官庄的时候,满月挂在天空。大伙明白,这正是格勒信中所说的“大荞耙粑上屋顶的时候”。于是,一声牛角号响,人们便攻打官庄寨门。阿扎从后在放了一把火,瞬间,整个官庄人喊马嘶,像开了锅一样。因为山宫外出打猎去了,他的狗腿子们,也都追着他屁股窜去了,官庄是个空寨子,几下就攻破了。人们一涌而进,救出了格勒,然后浩浩荡荡地向桑格锡山奔来。

山官领着家丁狗腿在桑格锡山一带打猎。这夜,正好回庄。半路上遇上格勒和他的乡亲们。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人们一涌而上,打他个措手不及。格勒人多势众,山官一伙不是对手。山官看看势头不对,勒转马头就跑,想逃过河对岸,谁知刚过到河中间,就被乡亲们一阵乱箭,把他射死在河中了。直到现在,这一条河的水,还时时发出臭味,哨区人就叫它臭水河。

万恶的山官清除了。人们弹起了大三弦,吹响了竹笛,跳起了“方歌”,欢庆胜利。这天,正是夏历八月十五日。从此以后;彝家每年八月十五都要吃大荞粑粑,跳歌,一来是祝贺格勒一家团聚,二来是追念反山官的胜利的日子。

、指才能勇武过人的人。

□《汉书·刑法志》:“〔高祖〕总擥英雄,以诛秦项。”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

□唐杜甫《蜀相》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毛泽东《冬云》诗:“独有英雄驱虎 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2、指具有英雄品质的人。

□《后汉书·循吏传·仇览》:“今京师英雄四集,志士交结之秋,虽务经学,守之何固?”

□唐高适《辟阳城》诗:“何得英雄主,返令儿女欺?”

□《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刘知远见史弘肇生得英雄,遂留在手下为牙将。”

□太平天囯杨秀清《果然忠勇》诗:“起义破关千百万,直到天京最英雄。”

3、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令人敬佩的人。

□毛泽东《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为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而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董必武《邯郸烈士塔》诗:“血染沙场气化虹,捐躯为国是英雄。”

□袁静《伏虎记》第三一回:“伟大的祖国关怀着,惦记着抗美援朝前线的英雄.”

另解:英雄是一个比较主观的概念。一般指在普通人中间有超出常人的能力的人,他们能够带领人们做出了巨大的对人们有意义的事情,或者他们自己做出了重大的事情。

另解:英雄是文学分析与心理学常用的概念。童话中的主人翁就是容格分析心理学里的英雄。人生就是一场的战争,人活着就是要扮演英雄的角色。

解:

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

英雄者,有凌云之壮志,气吞山河之势,腹纳九州之量,包藏四海之胸襟!肩扛正义,救黎民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悬....

英雄者,拥有藐视一切之能力,傲视群雄之气势,世人对其不但敬畏,而且难以捉摸。古今中外,英雄如天上星群,多不胜数。然最为特别者,皆寥寥可数,而终极完美者则放眼望去皆无,皆因没人达到上述之要求,即使宇宙再大,皆无长生不灭者。然若果有此人,皆生命之总和,方能达到长盛不衰。

【常见词语搭配】

[编辑本段]

英雄气短

[a good man caught in difficult circumstances] 谓有才志的人因遭遇挫折或沉溺于儿女私情而丧失进取心.

所以一开口便道是某某英雄志短,儿女情长。——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英雄所见略同

[Great minds think alike;The heroes agree mostly;Good wits jump]杰出人物的见解大致相同。用来赞美双方意见相同

英雄无用武之地

[no scope for displaying one’s abilities] 形容人有抱负、有才能,但却无地施展

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资治通鉴》

【相关成语及歇后语】

[编辑本段]

英雄无用武之地 yīng xióng wú yòng wǔ zhī dì

英雄所见略同 yīng xióng suǒ jiàn lüè tóng

乱世英雄 luàn shì yīng xióng

英雄入彀 yīng xióng rù gòu

英雄气短 yīng xióng qì duǎn

英雄豪杰 yīng xióng háo jié

英雄本色 yīng xióng běn sè

英雄辈出 yīng xóng bèi chū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yī wén qián nán dǎo yīng xióng hàn

无名英雄 wú míng yīng xióng

时势造英雄 shí shì zào yīng xióng

盖世英雄 gài shì yīng xióng

独胆英雄 dú dǎn yīng xióng

草莽英雄 cǎo mǎng yīng xióng

猪八戒充英雄 歇后语

模范找英雄 歇后语

智勇双全威震诸侯 国事为重知错能改

——爱国名将廉颇的故事

所向披靡 卫国安民

——西汉大将军卫青的故事

出击匈奴 威震漠北

——西汉爱国名将霍去病的故事

献身边陲的一代名将

——西汉后将军赵充国的故事

中流击楫 奔赴国难

——志在统一的爱国名将祖逖

历经三代 忠心不改

——岭南巾帼英雄冼夫人的故事

忠勇爱国 力挽狂澜

——唐代爱国名将郭子仪的故事

出奇制胜 以少胜众

——平定“安史之乱”的主将李光弼

杨门虎将 忠烈雁门

——北宋爱国名将杨业的故事

子承父志 再振雄风

——抗辽大将杨延昭的故事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抗金名将宗泽的故事

抗金义重泰山 富贵轻如鸿毛

——宋代抗金英雄李纲的故事

建炎第一功终属

——抗金名将韩世忠的故事

顺昌城的旗帜

——抗金名将刘铕的故事

精忠园的诉说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故事

丹心永存正气浩然

——抗元英雄文天祥的故事

力挽狂澜保卫北京

——明朝爱国名将于谦的故事

忠诚许国威震南疆

——抗倭名将俞大猷的故事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故事

维护民族团结的塞外女杰

——忠顺夫人三娘子的故事

杖策必因图雪耻 横戈原不为封侯

——明末抗清名将袁崇焕的故事

时穷节见真男子

——抗清英雄史可法的故事

赤心报国 丹心永存

——抗清英雄张煌言的故事

劈波斩浪 光照华夏

——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故事

维护祖国尊严 捍卫北疆主权

——清初爱国名将萨布素的故事

勇冠三军威震大漠

——清代蒙古族爱国名将策凌的故事

维护祖国统一的三朝武臣

——清代爱国名将岳钟琪的故事

中国民间传说

中国民间口头叙事文学。由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地方风物有关的故事组成。

特征 在中国民间传说中,故事的主人公一般有名有姓,其中有的是历史上知名的人物,事件发生有具体的时间和地点,有的还涉及国家民族的重大事件;而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的结果也常与某些历史、地理现象及社会风习相附会,因而往往给人以它是真实历史的错觉。但民间传说与严格意义的历史有本质的区别。传说既不是真实人物的传记,也不是历史事件的记录(其中可能包含着真实历史的某些因素),而是人民群众的艺术创作。许多传说把比较广泛的社会生活内容通过艺术概括而依托在某一历史人物、事件或某一自然物、人造物之上,达到历史的因素和历史的方式与文学创作的有机融合,使它成为艺术化的历史,或者是历史化的艺术。

题材 民间传说涉及国家民族的大事、阶级斗争、生产斗争、文化创造、杰出人物的贡献,以及家庭、婚姻、民间的风俗习惯等方面。其内容大致可以分3类:①人物传说。这类传说以人物为中心,叙述他们的事迹和遭遇,也表达了人民的评价和愿望。例如叙述屈原作《离骚》,大声吟哦,感动众山鬼呜咽痛哭。传说人物还包括有帝王将相、农民的领袖、文化创造中的名人、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此外还有姓名不见于史籍的人物传说,如梁祝传说、孟姜女传说、董永卖身葬父的传说、歌仙刘三姐的传说等。②史事传说。这类传说以叙述历史事件为主。如梁山泊传说、杨家将传说、义和团传说、贵州苗族张秀眉起义传说、红军长征传说、八路军抗日传说等。藏族传说《藏王的求婚使者》叙述唐代汉藏通婚,文成公主出嫁藏王松赞干布的经过。③地方风物传说。这类传说叙述地方的山川古迹、花鸟虫鱼、风俗习惯和乡土特产的由来和命名。往往赋予叙述的对象以富有意义的或富有情趣的说明,表现了人们热爱乡土的感情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理想和信念。有关西湖保俶塔、初阳台、来凤亭的传说,台湾高山族日月潭的传说,蒙古族马头琴的传说,傣族泼水节的传说,都是在传说中说明其来历。一些神怪灵异的传说,如关于八仙的传说、灶王爷的传说等,则更是人民信仰的产物。

民间传说的流传往往有地区性。一些影响深远的民间传说常与当地的风土人情相结合,并在流传过程中提炼加工,民间传说往往具有传奇的特色,故事情节既与人间现实有直接的联系,其发展又合乎生活的内在逻辑,同时,通过偶然、巧合、夸张、超人间的情节来引起故事的发展,从而使真实情景和奇情异事达到了有机的统一,既富于生活气息,又离奇动人,民间传说的创作特色,为小说、戏剧的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中国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的民间传说主要有以下12种:

①大禹传说。古代民间传说。禹是传说中夏代的始祖。他的主要业绩是治水。古籍记载,相传帝尧之时,发生洪水,帝命鲧去治理。鲧治水失败,被杀于羽郊,其子禹继承父业,经13年终于平复水患。后舜禅位于禹,夏王朝由此建立。此外,传说中还有他逐共工,杀相繇,以及应龙助其治水等情节。禹的传说,原含有较多的神话因素,在长期流传中,有关他的神话传说被“历史化”,出现了更多政治性活动的情节,如他派人度量大地、召集臣民开会议事、赏功罚罪、求贤任能等,并为他制造了显赫的家谱世系。这就使禹这个传说人物逐渐脱离了本来面目,成为符合儒家观念的帝王典范。然而,在人民中间,大禹仍然主要是一位具有神异色彩的治水英雄。

有关禹治水的传说,常与地方景物相附合。如传说他从泰山担了99担石头筑堰挡水,这些石头后来变成山东的九节长白山。山西也有大禹治理晋阳湖的传说。这类传说着重表现他不畏艰险、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以此教育后世。

②愚公移山传说。古代民间传说。据称:古时有位年近九旬的北山愚公,因苦于门前太行、王屋两座大山阻碍出入,就立志铲平这两座山。家人、邻里都来相助。他们终日劈山运土,往返于渤海和太行之间,常年不息。河曲智叟讥笑愚公“愚蠢”。愚公对智叟说:“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们每天挖山不止的精神感动了上帝,上帝就派夸、蛾氏二神把大山背走了。这个传说包含着“有志者事竟成”、人定胜天的思想。古今文学家、艺术家、政治家都曾经运用这个传说。毛泽东曾用愚公移山的故事鼓舞和教育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③鲁班传说。古代能工巧匠的民间传说。鲁班是春秋末期鲁国的工匠,名公输般。他技艺超群,又是鲁国人,所以后来人们就称他为“鲁班(般)”。古籍及一些笔记和方志中都有著录。战国时期本来是历史人物的公输般,在民间逐渐变为一个传说式人物。

鲁班的传说大致有两类。一类是讲他发明创造的故事。另一类是关于他修建各地著名桥梁、殿宇、寺庙等建筑的故事。历代工匠希望提高自己征服自然、改进工艺的能力,把鲁班想象成具有神奇技艺和无穷智慧的技师。旧时代的木工、瓦工、石匠对鲁班的敬仰还表现在他们的民俗活动中奉他为“祖师”建庙奉祀。鲁班传说在教育团结工匠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④孟姜女传说。古代民间传说。这个传说流传至今2000余年,几经演变,情节不断丰富,主题也日益鲜明。孟姜女原型为春秋时齐国杞梁之妻,在《春秋左氏传》中是一个知礼的妇女形象。北齐屡筑长城,徭役繁重,民间多征夫怨女。民众将现实与秦代筑长城的苦役相联,使传说变为反筑城徭役主题的新形态。从此,杞梁由为齐国牺牲的战将,变成被打杀的筑城民夫,杞梁妻便成为寻夫认骨、哭倒长城的传说人物。

明清以后的故事将孟姜女说成是葫芦所生,由于葫芦牵连到隔壁而居的孟姜两家,因称孟姜女。孟姜女哭倒长城后,秦始皇见其貌美,欲纳为妃,并接受孟姜女提出的3个条件,披麻戴孝,手执丧杖,为杞梁发丧。最后,孟姜女投海而死。

近世孟姜女故事传播的地域几乎遍及全国,影响十分深远,各地也出现不少异文。由于时代的不同,作品的主题及思想倾向也较复杂。

1928年,顾颉刚编著的《孟姜女故事研究集》出版。该文集是研究孟姜女传说的专集。对这一传说历史演变的研究所提出的问题和研究结论,迄今仍具有相当的科学价值。它在研究方法上,把历史文献与民间口头传说联系起来,进行历史和地理的比较,对中国后来的民间传说与神话研究都产生过不小影响。

⑤牛郎织女传说。牛郎和织女是从牛郎星和织女星的星名衍化而来的。汉魏间,民间即有此故事,故事中牛郎是人间的看牛郎,织女则是天帝之女。织女与牛郎婚配,并生一男一女,最后王母将其捉回,在两人之间划成一道天河,两人只能靠鹊桥每年七夕相会。

牛郎织女传说,千余年来家喻户晓。它的源头,从《诗经·小雅·大东》中可以看到。《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中也有关于它的歌咏。这个故事在民间口头上还生出许多变异的说法,有的与两兄弟型故事结合,把牛郎说成是被兄嫂虐待的弟弟,有的与羽毛衣型故事结合,把织女说成是天女下凡洗澡,老牛告诉牛郎藏匿织女衣服而成亲,最后织女找到衣服飞回天上,牛郎披上老牛皮,上天去会织女。牛郎织女传说是中国封建社会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生活的艺术反映。它以封建家庭生活为背景,通过牛郎与织女结合又离散,只能七夕在天上相会一次的幻想情节,反映了封建宗法制度下的家庭关系及其所造成的婚姻悲剧。后世文人运用这个传说题材写成了《天河配》等戏曲,更扩大了它的影响。它与孟姜女传说、白蛇传说、梁祝传说被称为中国著名四大传说。

⑥白蛇传说。主要描述由白蛇所变的白娘子与青年许仙的恋爱婚姻悲剧。白娘子同其侍女小青清明在杭州西湖遇雨,许仙以伞相借,二人相识并定下姻缘。金山寺法海和尚见了许仙,说他面有妖气,叫他在端午节让白娘子喝雄黄酒。白娘子显形,吓死许仙。白娘子与小青盗仙草救活许仙,但法海又使夫妻分离。白娘子前去索夫,水漫金山后,始与许仙断桥相遇,和好团圆。法海再度破坏,将白娘子镇于雷峰塔下。

白蛇传说最初起源于民间发现巨蟒的传闻。并受到唐传奇《白蛇记》的一定影响。也吸收了一些金山原有的僧龙斗法传说。《西湖三塔记》中进一步反映了白蛇故事的梗概,故事被加上了人妖不可共居的色彩。明末冯梦龙所编的《警世通言》中有《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通俗小说,倾向也是如此。清代初年的《雷峰塔传奇》,减弱了白蛇的妖气,突出了她坚决追求自由爱情的勇敢性格。故事具有一定的反封建意义。《义妖传》和《白蛇宝卷》也表现了同一倾向,其中法海成为恶势力的代表。白蛇传说进入戏曲以后,情节更为丰富,人物性格也更加丰满。白蛇传说从最初的雏形发展到基本定型,其中既有民间文学自身的流传变化,也接受了说唱、小说、宝卷、戏文等俗文学的影响。

⑦梁祝传说。中国著名民间传说。故事表现一对青年男女在封建制度下未能结合含恨而终的婚姻悲剧。最早见于初唐梁载言的《十道四蕃志》。晚唐张读的《宣室志》记载了这个故事的全貌,名为《义妇冢》。其基本情节是:英台,上虞祝氏女,伪为男装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祝先归,二年,山伯访之,方知其为女子,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马氏子矣。山伯后为鄞令,病死,葬鄮城西。祝适马氏,舟过墓所,风涛不能进。问知有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忽自裂陷,祝氏遂并埋焉。晋丞相谢安奏表其墓曰:义妇冢。明代冯梦龙辑的短篇平话集《古今小说·李秀卿义结黄贞女》“入话”列举的几个女扮男装的传说中也有梁祝故事。传说除话本讲述外,还被编为戏曲。经过话本、戏曲再创作,增加了反封建的意义。梁祝传说取材于现实生活,又有传奇色彩,悲剧的结局与理想化的结尾达到和谐的统一。它揭露了封建包办婚姻的罪恶,歌颂了纯洁自由的爱情。梁祝故事从女扮男装开始,到后来的反封建主题,是一个重要发展。传说中的反封建思想日益强烈,因而更加受到人民的喜爱。

⑧刘三姐传说。中国壮族的民间传说。相传桂西宜山地区下枧河中枧村,有一排行第三的刘姓女子,因名刘三姐,三姐系黄莺投胎,喜唱山歌。远近青年与之对歌,无能胜者。青年李示田,勤劳朴实,要求向三姐学歌。财主莫怀仁,见三姐貌美善歌,欲纳为妾,雇人与三姐对歌,为三姐所败。此时,李示田已学得一口好歌,常与三姐对唱。莫怀仁怀恨在心。最后使三姐坠入河中。三姐漂至柳州,与李示田对歌,连唱3天3夜,飘然逸去。后又在桂林七星岩对歌,连唱7天7夜,变为一对黄莺飞去。

刘三姐传说充分体现了壮族人民的思想、愿望和创作才能。它对中国南方各民族社会风俗史和民间文艺学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⑨地方风物传说。指关于某一地区山川、风物等的解释性传说。基本特点是: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对于特定的自然物或人工物的来历、特征、命名原因等,给以说明解释。它经常把风物介绍、故事、说明解释3种成分结合在一起。

中国的名山大川、有名建筑、地方特产和风俗等等都有生动的传说故事予以解说。地方风物传说中包含着大量关于特定风物、山川、建筑、特产、民俗等的知识,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也十分广泛。它表现人民征服自然、改变山河面貌的艰苦斗争,表现过去人民在统治阶级压迫下的苦难生活和各种形式的反抗。人民群众在地方传说中借风物抒发自己的悲欢,表现自己的生活理想,肯定忠贞的爱情。

地方风物传说中有大量作品是运用奇妙的幻想、超自然的形象、神奇变化的手法而创作的。它还以叙述现实生活的创作方法,引人入胜。地方风物传说地方性十分明显,很多传说仅仅为某一地方所特有,但有些故事却广泛流传。

地方风物传说有许多作品是把历史人物和神话人物的故事地方化,有时也使用寓言的手法把山川拟人化,或把一般民间故事落实到特定的地方风物上,形成多姿多态而又独具特色的民间传说的一个品种。

⑩ 反帝传说。 指中国近代反对列强侵略的传说。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屡遭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多次进行反侵略战争。这期间,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很多以反对列强侵略为主题的传说故事,统称反帝传说。

反帝传说可分两类:第一类直接取材于历次反侵略战争。如《义和团的志气永不灭》、《杨司令智取通化》等。第二类不直接反映某次具体的战争,而广泛地揭露侵略者的掠夺活动。大多以外国侵略者盗宝为中心事件,如《金凤凰》、《盗不走的宝船》等。

反帝传说主要歌颂抗敌英雄,包括知名历史人物和普通群众的勇敢和机智,有的故事虽然讲到某种实物、山水,或从某次战争取材,甚至讲某个真实人物的战斗故事,但故事情节并非全是史实,第二类故事想象的成分更大。此类传说的历史价值,主要在于它表现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的坚强意志和抗击外敌的爱国主义精神。

� 农民起义传说 。中国长期封建社会中爆发了多次农民起义运动。其中一些规模较大的运动在群众中留下深远影响。又经过人们不断地回忆和讲述,逐渐演化为传说。此类传说在其形成的初期阶段,往往依附于真人真事。在长期的流传中,由于众多口述者不断的艺术加工,这些传说在很大程度上日渐游离开真人真事的原型而带上浓厚的传奇色彩,成为虚构或基本上是虚构的口头艺术创作。

农民起义传说所反映的主要内容,或以历史事件为主,着重反映斗争的兴起与壮大过程;或以人物为主,着重讲述起义领袖或造反人物的英雄形象与性格;或以某一战役为主,着重描写起义军的机智、神勇与顽强不屈的战斗事迹;或突出一事一物,着重反映起义部队与群众间的军民关系;或反映广大群众对起义军的怀念之情。

作为群众口头艺术创作,农民起义传说并不具有严格的科学史料性。它是劳动人民用以反映自身革命斗争历史的重要文学手段。通过同时代的众多口述者的耳闻目睹和亲身感受,它们往往能够对起义运动及其领袖人物作出较公正的评价,并从不同生活侧面真实地反映当时的社会实质以及人民的苦难与期望等。

� 红军传说 。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关于红军的传说。它是革命老区人民的口头创作。广泛流传于湘、粤、桂、鄂、川、陕甘宁及晋冀鲁豫等老革命根据地。它以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壮阔的武装革命斗争为背景,表现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革命和斗争生活,热情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

红军传说,集中表现了红军的革命纪律、优良作风和新的军民关系,反映了红军在人民心目中的位置。内容可分两类:一类表现人民群众对红军的认识过程,寓蕴着人民的无限深情。如《奇怪的院子》等。另一类借助传说的想象手法,表现出老革命根据地的人民群众对红军的思念和对于革命的必胜信心。如《红星水壶》、《红军帽》等。红军传说具有明确的革命意识和浓厚的革命气氛,其基本主题,除歌颂红军外,还歌颂革命领袖和群众斗争。红军传说常常借助传统故事的表现手法,赋予红军的遗赠物以神奇的力量。创作者用这样的艺术想象,表现出人民群众和革命力量终归要战胜反革命力量的坚定信念,使革命的思想感情与传说故事的特有手法融而为一,呈现出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色。由于红军传说表现了人民群众对革命军队的深厚感情,在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也有流传,并发生很大影响。

牛郎织女是我国最有名的一个民间传说......

牛郎只有一头老牛、一张犁,他每天刚亮就下地耕田,回家后还要自己做饭洗衣,日子过得十分辛苦。谁料有一天,奇迹发生了!牛郎干完活回到家,一进家门,就看见屋子里被打扫得干干净净,衣服被洗得清清爽爽,桌子上还摆着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牛郎吃惊得瞪大了眼睛,心想:这是怎么回事?神仙下凡了吗?不管了,先吃饭吧。

此后,一连几天,天天如此,牛郎耐不住性子了,他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这天,牛郎象往常一样,一大早就出了门,其实,他走了几步就转身回来了,没进家门,而是找了个隐蔽的地方躲了起来,偷偷地观察着。果然,没过多久,来了一位美若天仙的姑娘,一进门就忙着收拾屋子、做饭,甭提多勤劳了!牛郎实在忍不住了,站了出来道:姑娘,请问你为什么要来帮我做家务呢?那姑娘吃了一惊,脸红了,小声说道:我叫织女,看你日子过得辛苦,就来帮帮你。牛郎听得心花怒放,赶忙接着说:那你就留下来吧,我们同甘共苦,一起用双手建设幸福的生活!织女红着脸点了点头,他们就此结为夫妻,男耕女织,生活得很美满。

过了几年,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过得开心极了。一天,突然间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雷电交加,织女不见了,两个孩子哭个不停,牛郎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正着急时,乌云又突然全散了,天气又变得风和日丽,织女也回到了家中,但她的脸上却满是愁云。只见她轻轻地拉住牛郎,又把两个孩子揽入怀中,说道:“其实我不是凡人,而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现在,天宫来人要把我接回去了,你们自己多多保重!说罢,泪如雨下,腾云而去。

牛郎搂着两个年幼的孩子,欲哭无泪,呆呆地站了半天。不行,我不能让妻子就这样离我而去,我不能让孩子就这样失去母亲,我要去找她,我一定要把织女找回来!这时,那头老牛突然开口了:“别难过!你把我杀了,把我的皮披上,再编两个箩筐装着两个孩子,就可以上天宫去找织女了。牛郎说什么也不愿意这样对待这个陪伴了自己数十年的伙伴,但拗不过它,又没有别的办法,只得忍着痛、含着泪照它的话去做了。 到了天宫,王母娘娘不愿认牛郎这个人间的外孙女婿,不让织女出来见他,而是找来七个蒙着面、高矮胖瘦一模一样的女子,对牛郎说:你认吧,认对了就让你们见面。牛郎一看傻了眼,怀中两个孩子却欢蹦乱跳地奔向自己的妈妈,原来,母子之间的血亲是什么也无法阻隔的!

王母娘娘没办法了,但她还是不甘心织女再回到人间,于是就下令把织女带走。牛郎急了,牵着两个孩子赶紧追上去。他们跑着跑着,累了也不肯停歇,跌倒了再爬起来,眼看着就快追上了,王母娘娘情急之下拔出头上的金簪一划,在他们中间划出了一道宽宽的银河。从此,牛郎和织女只能站在银河的两端,遥遥相望。而到了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回有成千上万的喜鹊飞来,在银河上架起一座长长的鹊桥,让牛郎织女一家再次团聚。

女娲补天

--------------------------------------------------------------------------------

我国古史神话传说中,有一位女神,她叫女娲。女娲是个什么样的呢?传说她是人首蛇身。女娲是一位善良的神,她为人类做过许多好事。比如说她曾教给人们婚姻,还给人类造了一种叫笙簧的乐器。而使人们最为感动的,是女娲补天的故事。

传说当人类繁衍起来后,忽然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起仗来,他们从天上一直打到地下,闹得到处不宁,结果祝融打胜了,但败了的共工不服,一怒之下,把头撞向不周山。不周山崩裂了,撑支天地之间的大柱断折了,天倒下了半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也陷成一道道大裂纹,山林烧起了大火,洪水从地底下喷涌出来,龙蛇猛兽也出来吞食人民。人类面临着空前大灾难。

女娲目睹人类遭到如此奇祸,感到无比痛苦,于是决心补天,以终止这场灾难。她选用各种各样的五色石子,架起火将它们熔化成浆,用这种石浆将残缺的天窟窿填好,随后又斩下一只大龟的四脚,当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边天支起来。女娲还擒杀了残害人民的黑龙,刹住了龙蛇的嚣张气焰。最后为了堵住洪水不再漫流,女娲还收集了大量芦草,把它们烧成灰,埋塞向四处铺开的洪流。

经过女娲一番辛劳整治,苍天总算补上了,地填平了,水止住了,龙蛇猛兽敛迹了,人民又重新过着安乐的生活。但是这场特大的灾祸毕竟留下了痕迹。从此天还是有些向西北倾斜,因此太阳、月亮和众星辰都很自然地归向西方,又因为地向东南倾斜,所以一切江河都往那里汇流。

盘古开天地

--------------------------------------------------------------------------------

古书记载,最初,天地混沌未开,像一个大鸡蛋,盘古就生在其中。

经过一万八千年,天和地分开了,阳清之物上升为天(民间至今有蛋清上升为天之说),阴浊之物下沉为地(民间至今有蛋黄为地之说)。盘古在天和地的中间,一日变九次(“九”是虚数,意思是多),神奇超过天,能力超过地。天每日增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盘古也一日长一丈。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已经很高了,地已经很厚了,盘古身材也很长了。等到盘古死的时候,他的头化为了四岳,眼睛化为了太阳、月亮。身上的血液脂膏变成了江与海,身上的汗毛和头发变成了草木。秦汉时,民间传说,盘古的头为东岳,他的腹部是中岳,左臂是南岳,右臂为北岳,脚为西岳。先辈说,盘古哭泣的眼泪变成了江河,呼出的气是风,发出的声音是雷,眼中的瞳孔变成了电。又说,他高兴的时候是睛天,发怒的时候是阴天。还有的说,他的牙齿和骨头变成了金属和石头,精髓变成了珍珠和玉石,流的汗是滋润大地的雨水。寄生在他身上的各种小虫子,因感受到风吹,都变成了大地上的人。

总之,宇宙即盘古,盘古即宇宙。盘古又是与天地同生长的巨人。原始人这种想象,今天的人看来会觉得很荒谬。如果细一琢磨,又有一定的道理。首先,原始人的整体观念很强,把宇宙万物神为一个巨大的整体。他们主观认为,这个大整体应该跟人一样,四肢齐全,五官灵活,有喜怒哀乐。他们把自然人化以后,又进一步想象,整个宇宙空间就是一位巨神——巨人。其次,原始人将此物比彼物,也不是乱比,一般都有某种近似之处。因此,明亮的眼睛才能化为日月,喜则晴,怒则阴。再次,像这种高深难解的问题,必须有相应发达的思想意识为基础,因此宇宙开辟神无论如何不可能是早期的。通常把盘古作为男性神,可见至少是父系社会的作品。

嫦娥奔月

--------------------------------------------------------------------------------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去。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鲜明的态度和绚丽的色彩歌颂、赞美了娥娥,与古文献有关嫦娥的记载相比较,可见人们对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饰,使娥娥的形象与月同美,使之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 与现代流传甚广的“嫦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辑《灵宪》则记载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窃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将往,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嫦娥变成癞蛤蟆后,在月宫中终日被罚捣不死药,过着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隐曾有诗感叹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苗族求雨

没时间写详细的了,自己查一查吧。

内容填充中
内容填充中

隆回特产推荐

民间传说(福泉土特产)
民间传说(福泉土特产)
价格:6-12元
热度:
查询详情
黄霄云为啥被称面包妹?
黄霄云为啥被称面包妹?
价格:6-12元
热度:
查询详情
大兴的好吃的
大兴的好吃的
价格:6-12元
热度:
查询详情
隆回特产排行榜
  • 1民间传说(福泉土特产)200
    民间传说(福泉土特产)
    价格:68元
    热度:
    查询详情>>
  • 2黄霄云为啥被称面包妹?200
    黄霄云为啥被称面包妹?
    价格:68元
    热度:
    查询详情>>
  • 3大兴的好吃的200
    大兴的好吃的
    价格:68元
    热度:
    查询详情>>
  • 4钦州特产有哪些呢?200
    钦州特产有哪些呢?
    价格:68元
    热度:
    查询详情>>
  • 5谁会说甄嬛体。猛戳这里200
    谁会说甄嬛体。猛戳这里
    价格:68元
    热度:
    查询详情>>
  • 6江西有哪些美食比较受欢迎?200
    江西有哪些美食比较受欢迎?
    价格:68元
    热度:
    查询详情>>
  • 7仡佬族油茶,务川独特的美食200
    仡佬族油茶,务川独特的美食
    价格:68元
    热度:
    查询详情>>
    • 特产动态
    • 特产问答
    • 特产百科
    首页 |网站简介|网站声明|正在咨询|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