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湖南特产网!

大气的土特产店铺 洋气的名字推荐?

大气的土特产店铺 洋气的名字推荐?

当自己离乡背井出去打工的时候,自己的内心对于家乡的土特产就是会很怀念,现如今的社会,想要吃到自己家乡的特产是比较简单的事情,很多人不想自己的父母快递,是比较麻烦的,因此会选择淘宝这个平台,上边直接买。因此一个大气的土特产店名字能够吸引更多人来进店消费。

土特产店铺取名办法

一、挑选吉利寓意的字为网店取名

大家都是想要自己赚钱的,而这些利益是消费者为我们提供的。因此挑选吉利寓意的字取名,一方面是象征着网店发展能一帆风顺,另一方面吉利的网店名能够让人顾客感觉到舒适和喜欢,让人觉得网店的商品能够使得自己顺心,促进网店的发展。

二、在网店名字中融入与市场定位相符的字

定位自己都是需要符合的,网店针对不同的服务人群自然有不一样的定位,例如高端大气的奢侈品品牌网店,自然在网店名字中要自然的结合“定制”、“大牌”等体现奢侈品牌特点的字,表现自己的网店定位;如走小众定位的网店,可以代入“平价”等字眼,突出自己的性价比家长,吸引同一类别的消费群体。

_撂夭昶倘∶擞米

鑫:企业起名宜用字,财源滚滚,事业繁荣昌盛之义;大展功成名就。

_:用这个字来取店铺名字一般指上升、提高,本义是指容器,意指学识技艺等方面有高深的造诣,能够对店铺有好的提升和发展。

灿:这字有着五彩斑斓的好寓意,是夺目的好颜色,光彩鲜艳夺目为灿。在用作在名字中象征光彩鲜艳,事业辉煌的好寓意。

洋气的名字推荐

——北京鸭梨大

是一个寓意特别好的名字,鸭梨大是一个网络用语,原本为“压力大”,“北京鸭梨大”这个店名十分幽默,仿佛在跟客人唠家常,形容北京工作的压力十分大,不如进店购买一点“北京鸭梨”,以吃东西来宣泄压力。这个店名适合出售北京鸭梨这种土特产的店铺起名,指店铺的鸭梨个头大,皮薄肉多,果肉细嫩清脆,甘甜可口,是性价比特别高的土特产。

——京绣小铺

这样类型的名字还是不错的,京绣小铺这个店名适合出售“京绣”这个土特产的店铺取名使用。京绣最早出现于唐代,配色鲜艳,精致华贵,豪华富丽,是四大名绣之一,其成品十分有观赏性,是北京的土特产之一,购买赠送给亲戚好友都是很有排面的。这个店名将店铺出售的商品名字直接放置在其中,简洁明了,可以让需要该商品的消费者在最短的时间内锁定店铺。

——玫瑰花花肠

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名字,“玫瑰花花肠”适合给出售“天津长城牌玫瑰肠”的土特产店起名。“花花”形容好看,将它放置在特产原名中,指代长城牌玫瑰肠模样精致好看,是走亲访友赠送的好礼品。玫瑰花花肠这个店名清新好听,十分好记,消费者可以通过店名判断出店内售卖的土特产种类,能够节省消费者购买指定特产的选择时间,推荐参考这个取名方式起店名。

大气的土特产店取名大全

咕咕鲜土特产店

名特百味土特产店

稻花香土特产店

富生土特产店

仙都土特产店

绿籽源土特产店

乡味源土特产店

玖玖炫土特产店

长松土特产店

西域圣果土特产店

您还可以点击底部客服咨询八字起名、周易起名、公司店铺起名,还有宝宝起名,我们会根据宝宝出生年月日和时间,为宝宝起一个带着好运的好名字!

麋鹿的资料

麋鹿(学名:Elaphurus davidianus)属于鹿科,又名大卫神父鹿,因为它头脸像马、角像鹿、颈像骆驼、尾像驴,因此又称四不像,原产于中国长江轮启中下游沼泽地带,以青草和水草为食物,有时到海中衔食海藻。体长达两米,重300千克。曾经广布于东亚地区。后来由于自然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在汉朝末年就近乎绝种。元朝时,为了以供游猎,残余的麋鹿被捕捉运到皇家猎苑内饲养。到19世纪时,只剩下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内一群。在西方发现后不久被八国联军捕捉并从此在中国消失。

中文学名: 麋鹿

拉丁学名: Elaphurus davidianus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哺乳纲

目: 偶蹄目

科: 鹿科

亚科: 鹿亚科

属: 麋鹿属

种: 麋鹿

分布区域: 原分布于长江中下游。目前在北京、湖北、江苏的自然保护区。

生态环境: 低洼湿地和沼泽

濒危等级: 濒危

国家保护级别: 一级

灭绝原因: 栖息地破坏,过度捕猎腊衡如

目录

简介

历史记载

古代研究

神话传说

外形特征

分布范围

习性特征

繁殖

保护级别

保护现状

受威胁因素1)自然因素

2)自身因素

3)人口增长和农业的发展

在中国的灭绝与复兴

种群现状

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简介

大丰麋鹿亮相世博园

麋鹿保护突出贡献者——丁玉华

石首麋鹿自然保护

南海子麋鹿苑

麋鹿博物馆

相关资料麋鹿的身世

失而复得的珍兽 麋鹿

麋鹿回家的故事

本土绝迹 沦落天涯

水土不服 绝处逢生

祖国富强 麋鹿回家

放养成功 回归自然

麋鹿之乡 大丰

南海子麋鹿传奇

网络用语简介

历史记载

古代研究

神话传说

外形特征

分布范围

习性特征

繁殖

保护级别保护现状受威胁因素

1)自然因素 2)自身因素 3)人口增长和农业的发展在中国的灭绝与复兴种群现状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

简介 大丰麋鹿亮相世博园 麋鹿保护突出贡献者——丁玉华石首麋鹿自然保护南海子麋鹿苑麋鹿博物馆相关资料

麋鹿的身世 失而复得的珍兽 麋鹿 麋鹿回家的故事 本土绝迹 沦落天涯 水土不服 绝处逢生 祖国富强 麋鹿回家 放养成功 回归自然 麋鹿之乡 大丰 南海子麋鹿传奇网络用语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生活在黄海湿地大丰保护区的麋鹿

[1] 麋鹿又名“四不象”,是中国特有的动物,也是世界珍稀动物。它善于游泳,再加上宽大的四蹄,非常适合在泥泞的树林沼泽地带寻觅青草、树叶和水生植物等,栖息活动范围在今天的长江流域一带。长江流域是人类繁衍之地,生息于此的麋鹿自然成了人们为获得食物而大肆猎取的对象,致使这一珍稀动物的数量急剧减少,其野生种群很快便不复存在了。 值得庆幸的是,英国的十一世贝福特公爵花重金收养了世界仅存的18头麋鹿,放养在他的乌邦寺庄园中。这是在中国大地上的人工环境中生活的最后一群麋鹿。根据大量化石和历史资料推断,野生麋鹿大概在150多年前就消失了。

编辑本段历史记载

麋鹿是中国特有的动物也是世界珍稀动物。它善于游泳,再加上宽大的四蹄,非常适合在泥泞的树林沼泽地带寻觅青草、树叶和水生植物等食物,栖息活动范围在现在的长江流域一带。黄河流域是人类繁衍之地,生息于此的麋鹿自然成了人们为获得食物而大肆猎取的对象,致使这一珍奇动物的数量急剧减少,其野生种群很快便不复存在了。值得庆幸的是,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时,麋鹿就被捕拦颤进皇家猎苑,在人工驯养状态下一代一代地繁衍下来,一直到清康熙、乾隆年间,在北京的南海子皇家猎苑内尚有二百多头。这是在中国大地上的人工环境中生活的最后一群麋鹿。根据大量化石和历史资料推断,野生麋鹿大概在清朝才濒临灭绝的境地。 1865年,法国传教士兼博物学家阿芒·戴维神甫在北京南部考察动植物时发现了这种奇特的动物,这是世人第一次从学术角度知道了麋鹿。此后的几十年间,不断有麋鹿的活体被运出中国,流向西方。 1894年,永定河水泛滥,冲破了南苑的围墙,逃散的麋鹿成了饥民们的果腹之物。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南苑里的麋鹿几乎被全部杀光。一部分被运往为欧洲各地。 不过,在2009年1月8日,一队科学考察团于洞庭湖发现27头糜鹿,是全球首位发现有野生麋鹿的足迹。 在世界动物保护组织的协调下,英国政府决定无偿向中国提供种群,使麋鹿回归家乡。 1985年提供22只,放养到原皇家猎苑,北京大兴区南海子,并成立北京南海子麋鹿苑。1986年又提供39只,在江苏省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放养。1987年又提供18只。 回归后的麋鹿繁殖相当快,1994年中国政府又在湖北省石首市天鹅洲成立第三个麋鹿保护区,从大丰迁来64只。目前在中国的麋鹿总数已经繁殖达1320头。但仍然是一个濒危物种。全世界也没有超过2000头。

编辑本段古代研究

在中国,麋鹿又叫做四不像,被认为是一种灵兽。最为著名的形象是古典小说《封神演义》里姜子牙的坐骑四不象。

编辑本段外形特征

麋鹿体护仔

长约2米。 雄性肩高0.8~0.85米, 雌性0.7~0.75米, 初生仔12千克左右。 一般成年雄麋鹿体重可达250千克,角较长,每年12月份脱角一次。雌麋鹿没有角,体型也较小。因在古代神话小说《封神榜》中是姜子牙的坐骑,使其更富有传奇色彩。麋鹿角倒置时能够三足鼎立,是在鹿科动物中独一无二的,颈和背比较粗壮,四肢粗大。主蹄宽大能分开,趾间有皮健膜,侧蹄发达,适宜在沼泽地中行走。夏毛红棕色,冬季脱毛后为棕黄色;初生幼仔毛色橘红,并有白斑。尾巴长用来驱赶蚊蝇以适应沼泽环境。 雄性小麋鹿在两岁时长角分叉,6岁叉角才发育完全。头大,吻部狭长,鼻端裸露部分宽大,眼小,眶下腺显著。 雌麋鹿的怀孕期比其他鹿类要长,一般超过九个半月,而且每胎只产一仔,尚无双胞胎或多胞胎的记载。

编辑本段分布范围

麋鹿群

麋鹿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以青草和水草为食物,有时到海中衔食海藻,在3000年以前相当繁盛。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中、东部,日本也有,东海、黄海及其附近海域也曾发现麋鹿的化石。后来由于自然气候变化和人类的猎杀,在汉朝末年就近乎绝种,元朝时,蒙古士兵将残余的麋鹿捕捉运到北方以供游猎,在自然界已经灭绝。1866年,被法国传教士大卫发现并寄回法国由法国动物学家米勒·爱德华确定拉丁种名,各国公使用贿赂、偷盗等手段,为自己国家动物园搞到几只。1894年永定河泛滥,冲毁皇家猎苑围墙,残存的麋鹿逃出,被饥民和后来的八国联军猎杀抢劫,从此在中国消失。 1898年英国11世贝福特公爵花重金将流散到巴黎、安特卫普、柏林和科隆的18头麋鹿全部购回,放养到乌邦寺庄园,到二战结束已经繁殖到255头,为了防止其灭绝,开始向各国动物园疏散。 麋鹿在世界动物保护组织的协调下,英国政府决定无偿向中国提供种群,使麋鹿回归家乡。1985年提供22只,放养到原皇家猎苑——北京大兴区南海子,并成立北京南海子麋鹿苑。1986年又提供39只,在江苏省大丰市原麋鹿产地放养,并成立自然保护区。 回归后的麋鹿繁殖相当快,1994年中国政府又在湖北省石首市天鹅洲成立第二个麋鹿保护区,从北京前后迁去九十多只。目前世界麋鹿总数已经繁殖达4000头。但仍然是一个濒危物种。

麋鹿是一种大型食草动物,体长170—217厘米,尾长60—75厘米,肩高达122—137厘米,体重120—180千克,雌性体形比雄性略小。 雌性头上无角,雄性角的形状特殊,没有眉杈,角干在角基上方分为前后两枝,前枝向上延伸,然后再分为前后两枝,每小枝上再长出一些小杈,后枝平直向后伸展,末端有时也长出一些小杈,最长的角可达80厘米。头大,吻部狭长,鼻端裸露部分宽大,眼小,眶下腺显著。四肢粗壮,主蹄宽大、多肉,有很发达的悬蹄,行走时代带有响亮的磕碰声。 尾特别长,有绒毛,呈灰黑色,腹面为黄白色,末端为黑褐色。夏季体毛为赤锈色,颈背上有一条黑色色的纵纹,腹部和臀部为棕白色。9月以后体毛被较长而厚的灰色冬毛所取代。麋鹿性好合群,善游泳,喜欢以嫩草和其他水生植物为食。

编辑本段繁殖

野生小麋鹿

麋鹿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曾经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规定的极危物种,但是随着近年来其种群数量的不断增加,已经退出了世界濒危动物名录“红皮书”。 麋鹿失而复得的中国保护野生动物的成就,它既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活的教材,也是向公众表达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之可能性与必要性的重要范例。

编辑本段保护现状

原始人类由于人口密度低、生产力水平低,不构成对麋鹿的威胁。而商周以后,由于自然变迁、麋鹿自身的原因和人为干扰等因素,造成了麋鹿的不断减少。

18盛世麋鹿

65年,法国传教士兼博物学家阿芒·大卫在北京南部考察动植物时发现了这种奇特的动物,这是世人第一次从学术角度知道了麋鹿。此后的几十年间,不断有麋鹿的活体被运出中国,流向西方。此时欧洲一些国家动物园内的麋鹿,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面临着灭绝的威胁。热爱动植物的英国贝德福特公爵十一世,出高价把饲养在巴黎、柏林、科隆、安特卫普等地动物园内的18头麋鹿全部买下,放养在他水草丰茂的乌邦寺庄园内。后经精心护理饲养,这18头麋鹿逐渐繁衍生息。 1894年,永定河水泛滥,冲破了南苑的围墙,逃散的麋鹿成了饥民们的果腹之物。到1900 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南苑里的麋鹿几乎被全部杀光。一部分被运往为欧洲各地。至此,中国特产动物麋鹿,在国内销声匿迹。而也成为了世界上仅有的麋鹿种群。 野生的麋鹿虽然灭绝了,但是通过放养,最终在中国重新建立了麋鹿的自然种群。1986年8月,英国伦敦动物园无偿提供了39头麋鹿,放养在大丰麋鹿保护区至今,生长良好,并且繁殖了后代。为此,中国重新把麋鹿列为一级保护动物。 中国麋鹿主要分布在三大保护区内,即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京南海子麋鹿苑、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根据2010年6月的资料,江苏大丰麋鹿保护区有1618头,约占世界麋鹿种群的40%。此外,在河南、江苏泰州等地也有一定规模的麋鹿繁殖基地。

编辑本段种群现状

麋鹿作为野生种群早已绝迹多年,1986年8月14日,在世界自然基金会和中国林业部的共同努力下,来自英国七家动物园的39头麋鹿返回故乡——江苏大丰,放养在大丰麋鹿保护区。面积达117万亩的江苏大丰麋鹿保护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处麋鹿保护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种群,已建立世界最大的麋鹿基因库。大丰麋鹿国家自然保护区林茂草丰,人迹罕至,是麋鹿野生放养的天然理想场所。适宜的生境加上保护区工作人员的精心管护,其野生种群数量,繁殖率和存活率均居世界首位。经过繁衍扩大,现已达到1618头。江苏大丰麋鹿保护区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野生麋鹿种群,野生种群数量达156头。在世界上首先建立了完全摆脱对人类依赖、可自我维持的麋鹿野生种群,结束了数百年来麋鹿无野生种群的历史。[1][2][3]

编辑本段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

简介

大丰麋鹿保护区 区徽

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苏省中部的黄海之滨,占地117万亩,核心区4万亩。区内分布着林地、草荒地、沼泽 地和自然水面。本世纪60年代,在大丰市新团、大龙、三圩、刘庄等地有麋鹿角和麋鹿骨(亚化石)出土,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充分证明大丰曾是麋鹿的故乡。1984年春国际野生基金会和我国林业部组织专家、学麋鹿刚回大丰的情景

者、技术人员来此调查考察,确认其适宜麋鹿生活,经国务院批准,林业部和江苏省在此联合建立麋鹿自然保护区,由林业部投资120万元,于1985年着手建设。1986年8月13日上午,从英国伦敦以8箱分装麋鹿39头(雄性13头,雌性26头)空运广州,换机飞上海,再用汽车转运大丰保护区放养,麋鹿群在这里生息繁衍,悠然自得。 经过两年的“引种扩群”和十年的“行为再塑”两个阶段后,保护区从1998年开始着手实施拯救工程的第三个阶段:“野生放归”。十年间四次放归53头麋鹿,经过十年艰辛探索,野生麋鹿逐年递增。经过多年时间的跟踪观察和监测,麋鹿的野生行为不断恢复,它们在野外具有较强的识别能力和自然保护意识,连续3年在完全自然的情况下成功产仔,并全部成活。麋鹿成功回归大自然,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和社会环境与生态环境平衡的建设目标,成为世界麋鹿保护过程中的一座里程碑。20多年来,其他国家麋鹿数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而大丰麋鹿种群已实现量的突越。为此,麋鹿就此从“红皮书”中退出,被列为珍稀物种。这是麋鹿保护过程中的又一座里程碑。 2008年,野生麋鹿在南黄海湿地顺利地完成了第二个繁衍周期,野生麋鹿种群中已出现了重孙辈。经过10年的探索和研究,野生麋鹿种群在大自然中的数量超过100头,基本脱离了种群发展的“危险期”。 2006年至2008年,麋鹿保护区在全国麋鹿分布相对集中和比较分散的地域对它们进行了深层次的观察,发现了麋鹿到山上的树林中栖息和一头雌麋鹿同时哺乳3头小仔鹿以及麋鹿大量采食大米草等活动行为。这三项重大发现,是中国近年来研究麋鹿工作的新突破,对推动中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发展,促进相关学科的研究,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丰保护区已经形成了林、草、水、鹿、鸟共生的生态模式和完整的麋鹿生态系统,曾经被认是外来生物有害物种的互花米草成为麋鹿喜爱的食品,纳入了保护区的生物循环链。

大丰麋鹿亮相世博园

石首糜鹿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石首市境内,地理座标为东经112°33',北纬29°49',总面积1567公顷。保护区于1991年经湖北省政府批准建立,主要保护对象为糜鹿及其生境。 本区地处长江天鹅洲故道边,属典型的近代河流相冲积,洪积的堆积形成的洲滩平原,地势低平,海拔在35米左右。区内土壤肥活,水质良好,牧草丰盛,分布有广阔的芦苇沼泽湿地。据初步调查,区内高等植物有64科、168属、238种,脊椎动物有100多种,其中大鸨、白鹤等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本区是为实现麋鹿回归自然而建立的自然保护区,1993年和1994年分两批从北京麋鹿苑引进 麋鹿64头,由于区内发自然环境非常适合麋鹿的生活和繁衍,加之麋鹿可食性植物多达119种,且生物产量高,因此在仅3-4年的时间内,麋鹿种群发展到134头,且麋鹿的野性恢复良好,实现了自然放养的目标。石首麋鹿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不仅对麋鹿回归自然作出巨大贡献,而且为世界大型动物回归自然以及种群的恢复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编辑本段南海子麋鹿苑

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不仅是保护麋鹿的研究场所,还是一个以开展自然、历史、文化生态环保为特色的教育基地,是对青少年进行自然教育、环保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不可多得的户外大课堂,被中国科协列为首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为提高人们对保护濒危动物的紧迫感,苑内设了一座“世界灭绝动物公墓”,一块块的石碑上铭记着一个世纪以来世界上已灭绝了的野生动物。这些石碑用多米诺骨牌的形式排列着。上百种动物相继倒下,最后一块上面写着:英国莱桑池蛙。 在北京麋鹿苑,人们会了解到麋鹿是一度在中国灭绝,又经中外保护人士共同努力得以拯救的野生动物,它们的失而复得,是人类“亡羊补牢”、“迷途知返”,生态保护意识觉醒的具体体现。要使后人知道,地球是我们惟一的家园,但她并不只属于人类,只有保护这个大千世界的物种多样性,才能使我们自身的繁荣、稳定、持续发展得到保障。

编辑本段相关资料

麋鹿是一种大型食草动物,体长170—217厘米,尾长60—75厘米,肩高达122—137厘米,体重120—180千克,雌性体形比雄性略小。雌性头上无角,雄性角的形状特殊,没有眉杈,角干在角基上方分为前后两枝,前枝向上延伸,然后再分为前后两枝,每小枝上再长出一些小杈,后枝平直向后伸展,末端有时也长出一些小杈,最长的角可达80厘米。头大,吻部狭长,鼻端裸露部分宽大,眼小,眶下腺显著。四肢粗壮,主蹄宽大、多肉,有很发达的悬蹄,行走时代带有响亮的磕碰声。尾特别长,有绒毛,呈灰黑色,腹面为黄白色,末端为黑褐色。夏季体毛为赤锈色,颈背上有一条黑色色的纵纹,腹部和臀部为棕白色。麋鹿回家的故事

麋鹿,是中国特产的珍稀动物,而100年前,它却在中国本土绝迹。今年,当中国麋鹿本土绝迹100周年的时候,适逢江苏大丰国家级麋鹿自然保护区“麋鹿野放”实验成功。从1000年前,人类大举捕杀麋鹿到新千年将麋鹿放归自然;从100年前中国麋鹿本土绝迹到世纪末麋鹿游子重返故土,扑朔迷离的麋鹿身世似乎在演绎着一个个传奇故事。 神奇物种 吉祥的象征 麋鹿由于“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而被俗称为“四不象”,曾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动物,种群规模曾以亿计。 麋鹿自古被称为吉祥之物,它具有300万年悠久的生命历史,却在长达近千年的时期内几度濒临灭绝。 古人把能够《封神榜》的姜太公的坐骑指为麋鹿,决非凭空想像,它象征着麋鹿与我中华民族的悠远情结。 麋鹿的形象和精神,自古溶人中国文化。从屈原、班固、杜甫、柳宗元、苏轼等文学大师,至沈括、李时珍等科学名人,直至周文王、乾隆等帝王,一部中国文化史,留下无数对麋鹿的记述和赞美的篇章。 在民间,麋鹿更是神奇之物,吉祥之物。它不仅是先民狩猎的对象,是崇拜的图腾和仪式中的重要祭品,还成为生命力旺盛(鹿角年年落而复生)的标志和升官发财的象征 (福“禄”喜寿) 。

本土绝迹 沦落天涯

中国是麋鹿的老家,随着祖国的强大、稳定,许多中国动物学家呼吁:让海外游子麋鹿还家。其实,这也是乌邦寺主人的心愿。 1985年8月24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22头麋鹿乘专机从英国乌邦寺回到故土北京,当晚运至南海子麋鹿苑,终于实现麋鹿百年回归的夙愿。后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伦敦举行的一个欢迎中国领导人访英的宴会上致辞,曾把麋鹿的重返家园与香港问题的解决同列为中英外交史上的大事。 1999年,当时的英国驻华大使高德年曾风趣地用中文这样说:“麋鹿曾因迷路到了欧洲,现在终于顺利还家了,祝愿它永远不会再迷路。” 作为麋鹿故乡的中国人,我们当记住爱尔温·大卫的名字,记住十一世、十二世贝福特公爵,记住他们保护麋鹿、挽救麋鹿的历史功绩。同时也不能忘记,100年前中国麋鹿在本土绝迹的那段刻骨铭心的耻辱的历史。 要复壮麋鹿种群,直至让麋鹿回归自然,需要更广阔的生存空间。中外科学家顺东部沿海对北至辽河、南达北海的麋鹿分布故地进行了艰苦的调查。 1985年春,麋鹿专家曹克清一行驱车在黄海滩涂考察。这里沟河港汊纵横,光滩舒展,芦荡遍布,草茂林深,上万公顷的海滨滩涂呈半原始生境。这里是太平洋西岸最大的一片湿地,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近年多次有麋鹿化石出土。 那一天,湿润的海风吹拂着绿树野草,成群的丹顶鹤和白鹭在沟边嬉戏。突然,一只牙獐从路边草丛中窜到路中央,歪着头好奇地看着考察的车辆。这一戏剧性的情节引起专家们的极大兴趣。牙獐与白鹭自古就是麋鹿的伴生物种,凡有麋鹿出没的地方,一般都会有牙獐伴行。那只精明的牙獐适时地亮相在考察组的眼前,不言而喻地传递着大自然神秘的信息。

放养成功 回归自然

1986年8月14日,在世界自然与自然保护联盟,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中国林业部的共同努力下,在江苏沿海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也是迄今最大麋鹿野生放养地——大丰麋鹿保护区。39头麋鹿返回故乡。这里的沿海滩涂广阔,气候温暖,森林茂密,水草丰盛 ,是麋鹿野生放养天然的理想场所。 回到故土的麋鹿如鱼得水,如鸟归林,与獐同戏,与鹤共舞。种群迅速恢复。全国现有麋鹿1 000余头。仅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就拥有819头,占全世界现有麋鹿总量的近三分之一,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种群。 1998年秋天,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一项划时代的科学实验。他们打开铁门,将经过选择的8头(公2、母4、幼2)麋鹿从鹿苑真正地放归自然。被圈禁数百年,一直处于圈养、半野生状态的麋鹿转眼间消失在黄海之滨一望无垠的草丛中。由此,中断数百年的野生麋鹿的生命链条在那一刻被重新连接。 通过无线电跟踪和野外观察,8头麋鹿在黄海滩涂湿地上已安全无恙地度过了第一个冬春。1999年3月18日,怀孕的母鹿在野外安全地产出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头全野生麋鹿幼仔,为恢复野生麋鹿种群迈出了可喜的一步。1998年和2002年,大丰先后2次将14头麋鹿野生放养并取得了成功。 2003年10月26日上午,在距大海1 000米的滩涂上,工作人员恋恋不舍地打开了栅栏大门,18头麋鹿在人们关注的目光中,从容地冲向大自然,开始了它们野生繁衍的旅程。 现在距离2003年的那次放养,已经2年过去了,放归野外的麋鹿生活得怎么样了呢?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野生的麋鹿比之网栏中的麋鹿,膘情更好。最显著的变化是野性增强了,自我保护的能力更强,更加机敏,活动的区域数倍增加。起居习惯更加变幻莫测。在保护区,现在野外存活的麋鹿已经达到52头了,相信这个数字还将进一步扩大。 大丰麋鹿国家级保护区负责人,同时也是从事麋鹿野放实验的国家级麋鹿专家丁玉华高级工程师介绍说,麋鹿在大丰保护区的数量在迅速增长,这是保护区20年来实行科学管理,采取对濒危动物拯救措施,促使麋鹿得到有效保护的结果。今后还要扩大野生种群,易地建立新的保护地。 让我们一起祝福麋鹿吧。

麋鹿之乡 大丰

大丰麋鹿国家级保护区在江苏省盐城市境内,是亚洲东方、太平洋西岸最大的湿地之一。这里湿地生态演替系列齐全,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 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丰富和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湿地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它既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它可以给人类提供水和食物。湿地与人类息息相关,是人类拥有的宝贵资源,因此湿地被称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 2006年6月16日,江苏大丰市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麋鹿之乡”称号。截至2006年6月12日,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繁殖期内的麋鹿产下幼仔188头,从而使该保护区种群数量达1007头,成为全球范围内首个突破千头大关的麋鹿自然保护区。

南海子麋鹿传奇

明清时期的南海子位于北京南郊,占地210平方公里,面积相当于老北京城区的3倍。南海子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度42米到25米。 南海子不仅风景优美,还有一种神奇的动物———麋鹿。它是中国特有的珍稀大型鹿科动物。古代麋鹿分布在辽宁省康平、南界浙江省余姚、西至山西省襄汾、东达东部沿海和岛屿这一广大的区域。由于古代先民的大量捕杀,以及人类的早期开发活动破坏了适应麋鹿生存的生态环境,野生麋鹿种群大量减少。大约从秦汉以后,中国野生麋鹿种群就逐渐在原野上绝迹了。明清时期,仅在皇家苑囿南海子里,还保存有数量不多的麋鹿。 麋鹿体长2米多,肩高1米多。毛色浅褐,背部较深,腹部较浅。雄麋鹿有形状美丽的双角。麋角表面有凹凸,内有黑色纹理,形状迷人。麋鹿的尾巴比其他鹿种都长,尾端生有丛毛,所以又称“大尾鹿”。它的鹿蹄宽大,而且能够分开,可以在沼泽地中奔走如飞。更奇特的是它的外表,角像鹿而又不是鹿,颈像驼而又不是驼,蹄像牛而又不是牛,尾像驴而又不是驴。因此,民间俗称麋鹿为“四不像”,把麋鹿看作一种“怪兽”。

还行吗?

简介 大丰麋鹿亮相世博园 麋鹿保护突出贡献者——丁玉华石首麋鹿自然保护南海子麋鹿苑麋鹿博物馆相关资料

麋鹿的身世 失而复得的珍兽 麋鹿 麋鹿回家的故事 本土绝迹 沦落天涯 水土不服 绝处逢生 祖国富强 麋鹿回家 放养成功 回归自然 麋鹿之乡 大丰 南海子麋鹿传奇网络用语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生活在黄海湿地大丰保护区的麋鹿

[1] 麋鹿又名“四不象”,是中国特有的动物,也是世界珍稀动物。它善于游泳,再加上宽大的四蹄,非常适合在泥泞的树林沼泽地带寻觅青草、树叶和水生植物等,栖息活动范围在今天的长江流域一带。长江流域是人类繁衍之地,生息于此的麋鹿自然成了人们为获得食物而大肆猎取的对象,致使这一珍稀动物的数量急剧减少,其野生种群很快便不复存在了。 值得庆幸的是,英国的十一世贝福特公爵花重金收养了世界仅存的18头麋鹿,放养在他的乌邦寺庄园中。这是在中国大地上的人工环境中生活的最后一群麋鹿。根据大量化石和历史资料推断,野生麋鹿大概在150多年前就消失了。

编辑本段历史记载

麋鹿是中国特有的动物也是世界珍稀动物。它善于游泳,再加上宽大的四蹄,非常适合在泥泞的树林沼泽地带寻觅青草、树叶和水生植物等食物,栖息活动范围在现在的长江流域一带。黄河流域是人类繁衍之地,生息于此的麋鹿自然成了人们为获得食物而大肆猎取的对象,致使这一珍奇动物的数量急剧减少,其野生种群很快便不复存在了。值得庆幸的是,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时,麋鹿就被捕进皇家猎苑,在人工驯养状态下一代一代地繁衍下来,一直到清康熙、乾隆年间,在北京的南海子皇家猎苑内尚有二百多头。这是在中国大地上的人工环境中生活的最后一群麋鹿。根据大量化石和历史资料推断,野生麋鹿大概在清朝才濒临灭绝的境地。 1865年,法国传教士兼博物学家阿芒·戴维神甫在北京南部考察动植物时发现了这种奇特的动物,这是世人第一次从学术角度知道了麋鹿。此后的几十年间,不断有麋鹿的活体被运出中国,流向西方。 1894年,永定河水泛滥,冲破了南苑的围墙,逃散的麋鹿成了饥民们的果腹之物。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南苑里的麋鹿几乎被全部杀光。一部分被运往为欧洲各地。 不过,在2009年1月8日,一队科学考察团于洞庭湖发现27头糜鹿,是全球首位发现有野生麋鹿的足迹。 在世界动物保护组织的协调下,英国政府决定无偿向中国提供种群,使麋鹿回归家乡。 1985年提供22只,放养到原皇家猎苑,北京大兴区南海子,并成立北京南海子麋鹿苑。1986年又提供39只,在江苏省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放养。1987年又提供18只。 回归后的颤袭握麋鹿繁殖相当快,1994年中国政府又在湖北省石首市天鹅洲成立第三个麋鹿保护区,从大丰迁来64只。目前在中国的麋鹿总数已经繁殖达1320头。但仍然是一个濒危物种。全世界也没有超过2000头。

编辑本段古代研究

在中国,麋鹿又叫做四不像,被认为是一种灵兽。最为著名的形象是古典小说《封神演义》里姜子牙的坐骑四不象。

编辑本段外形特征

麋鹿体护仔

长约2米。 雄性肩高0.8~0.85米, 雌性0.7~0.75米, 初生仔12千克左右。 一般成年雄麋鹿体重可达250千克,角较长,每年12月份脱角一次。雌麋鹿没有角,体型也较小。因在古代神话小说《封神榜》中是姜子牙的坐骑,使茄庆其更富有传奇色彩。麋鹿角倒置时能够三足鼎立,是在鹿科动物中独一无二的,颈和背比较粗壮,四肢粗大。主蹄宽大能分开,趾间有皮健膜,侧蹄发达,适宜在沼泽地中行走。夏毛红棕色,冬季脱毛后为棕黄色;初生幼仔毛色橘红,并有白斑。尾巴长用来驱赶蚊蝇以适应沼泽环境。 雄性小禅兆麋鹿在两岁时长角分叉,6岁叉角才发育完全。头大,吻部狭长,鼻端裸露部分宽大,眼小,眶下腺显著。 雌麋鹿的怀孕期比其他鹿类要长,一般超过九个半月,而且每胎只产一仔,尚无双胞胎或多胞胎的记载。

编辑本段分布范围

麋鹿群

麋鹿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以青草和水草为食物,有时到海中衔食海藻,在3000年以前相当繁盛。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中、东部,日本也有,东海、黄海及其附近海域也曾发现麋鹿的化石。后来由于自然气候变化和人类的猎杀,在汉朝末年就近乎绝种,元朝时,蒙古士兵将残余的麋鹿捕捉运到北方以供游猎,在自然界已经灭绝。1866年,被法国传教士大卫发现并寄回法国由法国动物学家米勒·爱德华确定拉丁种名,各国公使用贿赂、偷盗等手段,为自己国家动物园搞到几只。1894年永定河泛滥,冲毁皇家猎苑围墙,残存的麋鹿逃出,被饥民和后来的八国联军猎杀抢劫,从此在中国消失。 1898年英国11世贝福特公爵花重金将流散到巴黎、安特卫普、柏林和科隆的18头麋鹿全部购回,放养到乌邦寺庄园,到二战结束已经繁殖到255头,为了防止其灭绝,开始向各国动物园疏散。 麋鹿在世界动物保护组织的协调下,英国政府决定无偿向中国提供种群,使麋鹿回归家乡。1985年提供22只,放养到原皇家猎苑——北京大兴区南海子,并成立北京南海子麋鹿苑。1986年又提供39只,在江苏省大丰市原麋鹿产地放养,并成立自然保护区。 回归后的麋鹿繁殖相当快,1994年中国政府又在湖北省石首市天鹅洲成立第二个麋鹿保护区,从北京前后迁去九十多只。目前世界麋鹿总数已经繁殖达4000头。但仍然是一个濒危物种。

麋鹿是一种大型食草动物,体长170—217厘米,尾长60—75厘米,肩高达122—137厘米,体重120—180千克,雌性体形比雄性略小。 雌性头上无角,雄性角的形状特殊,没有眉杈,角干在角基上方分为前后两枝,前枝向上延伸,然后再分为前后两枝,每小枝上再长出一些小杈,后枝平直向后伸展,末端有时也长出一些小杈,最长的角可达80厘米。头大,吻部狭长,鼻端裸露部分宽大,眼小,眶下腺显著。四肢粗壮,主蹄宽大、多肉,有很发达的悬蹄,行走时代带有响亮的磕碰声。 尾特别长,有绒毛,呈灰黑色,腹面为黄白色,末端为黑褐色。夏季体毛为赤锈色,颈背上有一条黑色色的纵纹,腹部和臀部为棕白色。9月以后体毛被较长而厚的灰色冬毛所取代。麋鹿性好合群,善游泳,喜欢以嫩草和其他水生植物为食。

编辑本段繁殖

野生小麋鹿

麋鹿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曾经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规定的极危物种,但是随着近年来其种群数量的不断增加,已经退出了世界濒危动物名录“红皮书”。 麋鹿失而复得的中国保护野生动物的成就,它既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活的教材,也是向公众表达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之可能性与必要性的重要范例。

编辑本段保护现状

原始人类由于人口密度低、生产力水平低,不构成对麋鹿的威胁。而商周以后,由于自然变迁、麋鹿自身的原因和人为干扰等因素,造成了麋鹿的不断减少。

18盛世麋鹿

65年,法国传教士兼博物学家阿芒·大卫在北京南部考察动植物时发现了这种奇特的动物,这是世人第一次从学术角度知道了麋鹿。此后的几十年间,不断有麋鹿的活体被运出中国,流向西方。此时欧洲一些国家动物园内的麋鹿,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面临着灭绝的威胁。热爱动植物的英国贝德福特公爵十一世,出高价把饲养在巴黎、柏林、科隆、安特卫普等地动物园内的18头麋鹿全部买下,放养在他水草丰茂的乌邦寺庄园内。后经精心护理饲养,这18头麋鹿逐渐繁衍生息。 1894年,永定河水泛滥,冲破了南苑的围墙,逃散的麋鹿成了饥民们的果腹之物。到1900 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南苑里的麋鹿几乎被全部杀光。一部分被运往为欧洲各地。至此,中国特产动物麋鹿,在国内销声匿迹。而也成为了世界上仅有的麋鹿种群。 野生的麋鹿虽然灭绝了,但是通过放养,最终在中国重新建立了麋鹿的自然种群。1986年8月,英国伦敦动物园无偿提供了39头麋鹿,放养在大丰麋鹿保护区至今,生长良好,并且繁殖了后代。为此,中国重新把麋鹿列为一级保护动物。 中国麋鹿主要分布在三大保护区内,即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京南海子麋鹿苑、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根据2010年6月的资料,江苏大丰麋鹿保护区有1618头,约占世界麋鹿种群的40%。此外,在河南、江苏泰州等地也有一定规模的麋鹿繁殖基地。

编辑本段种群现状

麋鹿作为野生种群早已绝迹多年,1986年8月14日,在世界自然基金会和中国林业部的共同努力下,来自英国七家动物园的39头麋鹿返回故乡——江苏大丰,放养在大丰麋鹿保护区。面积达117万亩的江苏大丰麋鹿保护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处麋鹿保护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种群,已建立世界最大的麋鹿基因库。大丰麋鹿国家自然保护区林茂草丰,人迹罕至,是麋鹿野生放养的天然理想场所。适宜的生境加上保护区工作人员的精心管护,其野生种群数量,繁殖率和存活率均居世界首位。经过繁衍扩大,现已达到1618头。江苏大丰麋鹿保护区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野生麋鹿种群,野生种群数量达156头。在世界上首先建立了完全摆脱对人类依赖、可自我维持的麋鹿野生种群,结束了数百年来麋鹿无野生种群的历史。[1][2][3]

编辑本段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

简介

大丰麋鹿保护区 区徽

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苏省中部的黄海之滨,占地117万亩,核心区4万亩。区内分布着林地、草荒地、沼泽 地和自然水面。本世纪60年代,在大丰市新团、大龙、三圩、刘庄等地有麋鹿角和麋鹿骨(亚化石)出土,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充分证明大丰曾是麋鹿的故乡。1984年春国际野生基金会和我国林业部组织专家、学麋鹿刚回大丰的情景

者、技术人员来此调查考察,确认其适宜麋鹿生活,经国务院批准,林业部和江苏省在此联合建立麋鹿自然保护区,由林业部投资120万元,于1985年着手建设。1986年8月13日上午,从英国伦敦以8箱分装麋鹿39头(雄性13头,雌性26头)空运广州,换机飞上海,再用汽车转运大丰保护区放养,麋鹿群在这里生息繁衍,悠然自得。 经过两年的“引种扩群”和十年的“行为再塑”两个阶段后,保护区从1998年开始着手实施拯救工程的第三个阶段:“野生放归”。十年间四次放归53头麋鹿,经过十年艰辛探索,野生麋鹿逐年递增。经过多年时间的跟踪观察和监测,麋鹿的野生行为不断恢复,它们在野外具有较强的识别能力和自然保护意识,连续3年在完全自然的情况下成功产仔,并全部成活。麋鹿成功回归大自然,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和社会环境与生态环境平衡的建设目标,成为世界麋鹿保护过程中的一座里程碑。20多年来,其他国家麋鹿数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而大丰麋鹿种群已实现量的突越。为此,麋鹿就此从“红皮书”中退出,被列为珍稀物种。这是麋鹿保护过程中的又一座里程碑。 2008年,野生麋鹿在南黄海湿地顺利地完成了第二个繁衍周期,野生麋鹿种群中已出现了重孙辈。经过10年的探索和研究,野生麋鹿种群在大自然中的数量超过100头,基本脱离了种群发展的“危险期”。 2006年至2008年,麋鹿保护区在全国麋鹿分布相对集中和比较分散的地域对它们进行了深层次的观察,发现了麋鹿到山上的树林中栖息和一头雌麋鹿同时哺乳3头小仔鹿以及麋鹿大量采食大米草等活动行为。这三项重大发现,是中国近年来研究麋鹿工作的新突破,对推动中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发展,促进相关学科的研究,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丰保护区已经形成了林、草、水、鹿、鸟共生的生态模式和完整的麋鹿生态系统,曾经被认是外来生物有害物种的互花米草成为麋鹿喜爱的食品,纳入了保护区的生物循环链。

大丰麋鹿亮相世博园

石首糜鹿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石首市境内,地理座标为东经112°33',北纬29°49',总面积1567公顷。保护区于1991年经湖北省政府批准建立,主要保护对象为糜鹿及其生境。 本区地处长江天鹅洲故道边,属典型的近代河流相冲积,洪积的堆积形成的洲滩平原,地势低平,海拔在35米左右。区内土壤肥活,水质良好,牧草丰盛,分布有广阔的芦苇沼泽湿地。据初步调查,区内高等植物有64科、168属、238种,脊椎动物有100多种,其中大鸨、白鹤等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本区是为实现麋鹿回归自然而建立的自然保护区,1993年和1994年分两批从北京麋鹿苑引进 麋鹿64头,由于区内发自然环境非常适合麋鹿的生活和繁衍,加之麋鹿可食性植物多达119种,且生物产量高,因此在仅3-4年的时间内,麋鹿种群发展到134头,且麋鹿的野性恢复良好,实现了自然放养的目标。石首麋鹿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不仅对麋鹿回归自然作出巨大贡献,而且为世界大型动物回归自然以及种群的恢复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编辑本段南海子麋鹿苑

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不仅是保护麋鹿的研究场所,还是一个以开展自然、历史、文化生态环保为特色的教育基地,是对青少年进行自然教育、环保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不可多得的户外大课堂,被中国科协列为首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为提高人们对保护濒危动物的紧迫感,苑内设了一座“世界灭绝动物公墓”,一块块的石碑上铭记着一个世纪以来世界上已灭绝了的野生动物。这些石碑用多米诺骨牌的形式排列着。上百种动物相继倒下,最后一块上面写着:英国莱桑池蛙。 在北京麋鹿苑,人们会了解到麋鹿是一度在中国灭绝,又经中外保护人士共同努力得以拯救的野生动物,它们的失而复得,是人类“亡羊补牢”、“迷途知返”,生态保护意识觉醒的具体体现。要使后人知道,地球是我们惟一的家园,但她并不只属于人类,只有保护这个大千世界的物种多样性,才能使我们自身的繁荣、稳定、持续发展得到保障。

编辑本段相关资料

麋鹿是一种大型食草动物,体长170—217厘米,尾长60—75厘米,肩高达122—137厘米,体重120—180千克,雌性体形比雄性略小。雌性头上无角,雄性角的形状特殊,没有眉杈,角干在角基上方分为前后两枝,前枝向上延伸,然后再分为前后两枝,每小枝上再长出一些小杈,后枝平直向后伸展,末端有时也长出一些小杈,最长的角可达80厘米。头大,吻部狭长,鼻端裸露部分宽大,眼小,眶下腺显著。四肢粗壮,主蹄宽大、多肉,有很发达的悬蹄,行走时代带有响亮的磕碰声。尾特别长,有绒毛,呈灰黑色,腹面为黄白色,末端为黑褐色。夏季体毛为赤锈色,颈背上有一条黑色色的纵纹,腹部和臀部为棕白色。麋鹿回家的故事

麋鹿,是中国特产的珍稀动物,而100年前,它却在中国本土绝迹。今年,当中国麋鹿本土绝迹100周年的时候,适逢江苏大丰国家级麋鹿自然保护区“麋鹿野放”实验成功。从1000年前,人类大举捕杀麋鹿到新千年将麋鹿放归自然;从100年前中国麋鹿本土绝迹到世纪末麋鹿游子重返故土,扑朔迷离的麋鹿身世似乎在演绎着一个个传奇故事。 神奇物种 吉祥的象征 麋鹿由于“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而被俗称为“四不象”,曾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动物,种群规模曾以亿计。 麋鹿自古被称为吉祥之物,它具有300万年悠久的生命历史,却在长达近千年的时期内几度濒临灭绝。 古人把能够《封神榜》的姜太公的坐骑指为麋鹿,决非凭空想像,它象征着麋鹿与我中华民族的悠远情结。 麋鹿的形象和精神,自古溶人中国文化。从屈原、班固、杜甫、柳宗元、苏轼等文学大师,至沈括、李时珍等科学名人,直至周文王、乾隆等帝王,一部中国文化史,留下无数对麋鹿的记述和赞美的篇章。 在民间,麋鹿更是神奇之物,吉祥之物。它不仅是先民狩猎的对象,是崇拜的图腾和仪式中的重要祭品,还成为生命力旺盛(鹿角年年落而复生)的标志和升官发财的象征 (福“禄”喜寿) 。

本土绝迹 沦落天涯

中国是麋鹿的老家,随着祖国的强大、稳定,许多中国动物学家呼吁:让海外游子麋鹿还家。其实,这也是乌邦寺主人的心愿。 1985年8月24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22头麋鹿乘专机从英国乌邦寺回到故土北京,当晚运至南海子麋鹿苑,终于实现麋鹿百年回归的夙愿。后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伦敦举行的一个欢迎中国领导人访英的宴会上致辞,曾把麋鹿的重返家园与香港问题的解决同列为中英外交史上的大事。 1999年,当时的英国驻华大使高德年曾风趣地用中文这样说:“麋鹿曾因迷路到了欧洲,现在终于顺利还家了,祝愿它永远不会再迷路。” 作为麋鹿故乡的中国人,我们当记住爱尔温·大卫的名字,记住十一世、十二世贝福特公爵,记住他们保护麋鹿、挽救麋鹿的历史功绩。同时也不能忘记,100年前中国麋鹿在本土绝迹的那段刻骨铭心的耻辱的历史。 要复壮麋鹿种群,直至让麋鹿回归自然,需要更广阔的生存空间。中外科学家顺东部沿海对北至辽河、南达北海的麋鹿分布故地进行了艰苦的调查。 1985年春,麋鹿专家曹克清一行驱车在黄海滩涂考察。这里沟河港汊纵横,光滩舒展,芦荡遍布,草茂林深,上万公顷的海滨滩涂呈半原始生境。这里是太平洋西岸最大的一片湿地,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近年多次有麋鹿化石出土。 那一天,湿润的海风吹拂着绿树野草,成群的丹顶鹤和白鹭在沟边嬉戏。突然,一只牙獐从路边草丛中窜到路中央,歪着头好奇地看着考察的车辆。这一戏剧性的情节引起专家们的极大兴趣。牙獐与白鹭自古就是麋鹿的伴生物种,凡有麋鹿出没的地方,一般都会有牙獐伴行。那只精明的牙獐适时地亮相在考察组的眼前,不言而喻地传递着大自然神秘的信息。

放养成功 回归自然

1986年8月14日,在世界自然与自然保护联盟,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中国林业部的共同努力下,在江苏沿海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也是迄今最大麋鹿野生放养地——大丰麋鹿保护区。39头麋鹿返回故乡。这里的沿海滩涂广阔,气候温暖,森林茂密,水草丰盛 ,是麋鹿野生放养天然的理想场所。 回到故土的麋鹿如鱼得水,如鸟归林,与獐同戏,与鹤共舞。种群迅速恢复。全国现有麋鹿1 000余头。仅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就拥有819头,占全世界现有麋鹿总量的近三分之一,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种群。 1998年秋天,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一项划时代的科学实验。他们打开铁门,将经过选择的8头(公2、母4、幼2)麋鹿从鹿苑真正地放归自然。被圈禁数百年,一直处于圈养、半野生状态的麋鹿转眼间消失在黄海之滨一望无垠的草丛中。由此,中断数百年的野生麋鹿的生命链条在那一刻被重新连接。 通过无线电跟踪和野外观察,8头麋鹿在黄海滩涂湿地上已安全无恙地度过了第一个冬春。1999年3月18日,怀孕的母鹿在野外安全地产出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头全野生麋鹿幼仔,为恢复野生麋鹿种群迈出了可喜的一步。1998年和2002年,大丰先后2次将14头麋鹿野生放养并取得了成功。 2003年10月26日上午,在距大海1 000米的滩涂上,工作人员恋恋不舍地打开了栅栏大门,18头麋鹿在人们关注的目光中,从容地冲向大自然,开始了它们野生繁衍的旅程。 现在距离2003年的那次放养,已经2年过去了,放归野外的麋鹿生活得怎么样了呢?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野生的麋鹿比之网栏中的麋鹿,膘情更好。最显著的变化是野性增强了,自我保护的能力更强,更加机敏,活动的区域数倍增加。起居习惯更加变幻莫测。在保护区,现在野外存活的麋鹿已经达到52头了,相信这个数字还将进一步扩大。 大丰麋鹿国家级保护区负责人,同时也是从事麋鹿野放实验的国家级麋鹿专家丁玉华高级工程师介绍说,麋鹿在大丰保护区的数量在迅速增长,这是保护区20年来实行科学管理,采取对濒危动物拯救措施,促使麋鹿得到有效保护的结果。今后还要扩大野生种群,易地建立新的保护地。 让我们一起祝福麋鹿吧。

麋鹿之乡 大丰

大丰麋鹿国家级保护区在江苏省盐城市境内,是亚洲东方、太平洋西岸最大的湿地之一。这里湿地生态演替系列齐全,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 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丰富和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湿地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它既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它可以给人类提供水和食物。湿地与人类息息相关,是人类拥有的宝贵资源,因此湿地被称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 2006年6月16日,江苏大丰市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麋鹿之乡”称号。截至2006年6月12日,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繁殖期内的麋鹿产下幼仔188头,从而使该保护区种群数量达1007头,成为全球范围内首个突破千头大关的麋鹿自然保护区。

南海子麋鹿传奇

明清时期的南海子位于北京南郊,占地210平方公里,面积相当于老北京城区的3倍。南海子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度42米到25米。 南海子不仅风景优美,还有一种神奇的动物———麋鹿。它是中国特有的珍稀大型鹿科动物。古代麋鹿分布在辽宁省康平、南界浙江省余姚、西至山西省襄汾、东达东部沿海和岛屿这一广大的区域。由于古代先民的大量捕杀,以及人类的早期开发活动破坏了适应麋鹿生存的生态环境,野生麋鹿种群大量减少。大约从秦汉以后,中国野生麋鹿种群就逐渐在原野上绝迹了。明清时期,仅在皇家苑囿南海子里,还保存有数量不多的麋鹿。 麋鹿体长2米多,肩高1米多。毛色浅褐,背部较深,腹部较浅。雄麋鹿有形状美丽的双角。麋角表面有凹凸,内有黑色纹理,形状迷人。麋鹿的尾巴比其他鹿种都长,尾端生有丛毛,所以又称“大尾鹿”。它的鹿蹄宽大,而且能够分开,可以在沼泽地中奔走如飞。更奇特的是它的外表,角像鹿而又不是鹿,颈像驼而又不是驼,蹄像牛而又不是牛,尾像驴而又不是驴。因此,民间俗称麋鹿为“四不像”,把麋鹿看作一种“怪兽”。

基本资料

【中文名称】:麋鹿

【拉丁学名】:Elaphurus davidianus

【俗名】:四不象

【英文名】:Pere David's Deer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级别】:一级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

【特有种】:是

【濒危等级】:野生绝灭

【濒危动植亩斗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未列入

【生态环境】:低洼湿地和沼泽

【致危因素】:栖息地破坏,过度捕猎

【国内分布】:北京, 江苏 (人工引进)

【分类地位】: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 鹿科 Cervidae

亚科: 鹿亚科 Cervinae

属: 麋鹿属 Elaphurus,Milne-Edwards, 1866

种: 麋鹿 E. davidianus

历史发展

麋鹿是我国特有的世界珍稀动物。麋鹿过去曾经是野生动物。他善游泳,再加上宽大的四蹄,非常适合在泥泞的疏林沼泽地带寻觅青草、树叶和水生植物等食物,栖息活动范围在今天的黄河流域一带。黄河流域是人类繁衍之地,生息于此的麋鹿自然成了人们为获得食物而大肆猎取的对象,致使这一珍奇动物的数量急剧减少,其野生种群很快便不复存在了。值得庆幸的是,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时,麋鹿就被捕进皇家猎苑,在人工驯养状态下一代一代地繁衍下来,一直到清康熙、乾隆年间,在北京的南海子皇家猎苑内尚有二百多头。这是在中国大地上的人工环境中生活的最后一群麋鹿。根据大量化石和历史资料推断,野生麋鹿大概在清朝才濒临灭绝的境地。

1865年,法国传教士兼博物学家阿芒·戴维神甫在北京南部考察动植物时发现了这种奇特的动物,迅悉磨这是世人第一次从学术角度知道了麋鹿。此后的几十年间,不断有麋鹿的活体被运出中国,流向西方。此时欧洲一些国家动物园内的麋鹿,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面临着灭绝的威胁。热爱动植物的英国贝德福特公爵十一世,出高价把饲养在巴黎、柏林、科隆、安特卫普等地动物园内的18头麋鹿全部买下,放养在他水草丰茂的乌邦寺庄园内。后经精心护理放养,这18头麋鹿逐渐繁衍生息。

1894年,永定河水泛滥,冲破了南苑的围墙,逃散的麋鹿成了饥民们的果腹之物。到1900 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南苑里的麋鹿几乎被全部杀光。据说仅剩下一对,养在一处王府里,以后转送万牲园(现北京动物园),也死掉了。至此,中国特产动物麋鹿,在国内完全灭绝。而乌邦寺庄园内所饲养的麋鹿也成为了世界上仅有的麋鹿群。中国人想要看一眼本国的特产动物,不得不跑到国外去了。

野生的麋鹿虽然绝灭了,但是通过放养,最终在中国重新建立了麋陆饥鹿的自然种群。1985年8月从英国乌邦寺迎归了20头年轻的麋鹿,放养在清代曾豢养麋鹿的南海子,并建立了一个麋鹿生态研究中心及麋鹿苑;1986年8月,英国伦敦动物园又无偿提供了39头麋鹿,放养在大丰麋鹿保护区至今,这两处的麋鹿都生长良好,并且繁殖了后代。为此,我国重新把麋鹿列为一级保护动物。

外形特征

麋鹿体长约200厘米。 肩高:80—85厘米(雄) 70—75厘米(雌), 体 重:35—40公斤(雄) 24—28公斤(雌) 一般雄麋鹿体重可达250千克,角较长,每两年脱换次。雌麋鹿没有角,体型也较小。因其头似马、角似鹿、尾似驴、蹄似牛而俗称“四不像”。仅雄鹿有角,颈和背比较粗壮,四肢粗大。主蹄宽大能分开,趾间有皮健膜, 侧蹄发达,适宜在沼泽地行走。夏毛红棕色,冬毛灰棕色;初生幼仔毛色橘红,并有白斑。

雄性小鹿在两岁时长角分叉,6岁叉角才发育完全。头大,吻部狭长,鼻端裸露部分宽大,眼小,眶下腺显著。四肢粗壮,主蹄宽大、多肉,有很发达的悬蹄,行走时代带有响亮的磕碰声。尾特别长,有绒毛,呈灰黑色,腹面为黄白色,末端为黑褐色。夏季体毛为赤锈色,颈背上有一条黑色色的纵纹,腹部和臀部为棕白色。9月以后体毛被较长而厚的灰色冬毛所取代。因为麋鹿“蹄似牛非牛,头似马非马,尾似驴非驴,角似鹿非鹿”,所以俗称为“四不像”。

分布范围

麋鹿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以青草和水草为食物,有时到海中衔食海藻,体长达两米,重300千克,在10000年-3000年以前相当繁盛,以长江中下游为中心分布西从山西省北到黑龙江省,在朝鲜和日本也发现过麋鹿化石。后来由于自然气候变化和人类的猎杀,在汉朝末年就近乎绝种,元朝时,蒙古士兵将残余的麋鹿捕捉运到北方以供游猎。在自然界已经灭绝。到19世纪时,只剩下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内一群,约200-300头。1866年,被法国传教士大卫神甫发现并寄回法国由法国动物学家米勒·爱德华确定拉丁种名,各国公使用贿赂、偷盗等手段,为自己国家动物园搞到几只。1894年永定河泛滥,冲毁皇家猎苑围墙,残存的麋鹿逃出,被饥民和后来的八国联军猎杀抢劫,从此在中国消失。

1898年英国11世贝福特公爵花重金将流散到巴黎、安特卫普、柏林和科隆的18头麋鹿全部购回,放养到乌邦寺庄园,到1983年已经繁殖到255头,为了防止其灭绝,开始向各国动物园疏散。

麋鹿在世界动物保护组织的协调下,英国政府决定无偿向中国提供种群,使麋鹿回归家乡。1985年提供22只,放养到原皇家猎苑,北京大兴区南海子,并成立北京南海子麋鹿苑。1986年又提供39只,在江苏省沿海大丰市原麋鹿产地放养,并成立自然保护区。1987年又提供18只。

回归后的麋鹿繁殖相当快,1994年中国政府又在湖北省石首市天鹅洲成立第三个麋鹿保护区,从北京前后迁去九十多只。目前在中国的麋鹿总数已经繁殖达1320头。但仍然是一个濒危物种。全世界也没有超过2000头。

生活习性

麋鹿性好合群,善游泳,喜欢以嫩草和其他水生植物为食。求偶发情始于6月底,持续6周左右,7月中、下旬达到高潮。雄兽性情突然变得暴躁,不仅发生阵阵叫声,还以角挑地,射尿,翻滚,将从眶下腺分泌的液体涂抹在树干上。雄兽之间时常发生对峙、角斗的现象。雌兽的怀孕期为270天左右,是鹿类中怀孕期最长的,一般于翌年4—5月产仔。初生的幼仔体重大约为12千克,毛色桔红并有白斑,6—8周后白斑消失,出生3个月后,体重将达到70公斤。2岁时性成熟,寿命为20岁。

麋鹿又名“四不象”,是中国特有的动物,也是世界珍稀动物。它善于游泳,再加上宽大的四蹄,非常适合在泥泞的树林沼泽地带寻觅青草、树叶和水生植物等,栖息活动范围在今天的长江流域一带。长江流域是人类繁衍之地,生返谈息于此的麋鹿自然成了人们为获得食物而大肆猎取的对象,致使这一珍稀动物桥链的数量急剧减少,其野生种群很快便不复存在了。 值得庆幸的是,英国的十一世贝福特公爵花重金收养了世界仅存的18头麋鹿,放养在他的乌邦寺庄园中。这是在中国大地上的人工环境中生活的最后一群麋鹿。根据大量化石和历史资料推敏世孙断,野生麋鹿大概在150多年前就消失了。

麋鹿(学名:Elaphurus davidianus)属于鹿科,又名大卫神父鹿,因为它头脸像马、角像鹿、颈像骆驼、尾像驴,因此又称四不像,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以青草和水草为食物,有时到海中衔食海藻。体长达两米,重300千克。曾经广布于东亚地区。后来由于腔则自然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在汉朝末年就近乎绝种。元朝时,为了以供游猎,残余的麋鹿被捕捉运到皇家猎苑内饲养。到19世纪时,只剩下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内饥配一群。在西方发现后不久被八烂圆指国联军捕捉并从此在中国消失。

我要留言(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26 企业通过我们找到了合作项目

姓 名:

联系电话:

留言备注:

快捷留言

  1. 来自阳先生对湖南湘潭特产发出留言意向
  2. 来自欧女士对湖南株洲特产发出留言意向
  3. 来自李女士对湖南衡阳特产发出留言意向
  4. 来自王先生对湖南郴州特产发出留言意向
  5. 来自汪先生对湖南湘西特产发出留言意向
  • 特产动态
  • 特产问答
  • 特产百科
首页 |网站简介|网站声明|正在咨询|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