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湖南特产网!

影响大米价格的因素有哪些?越全越好,3Q!

影响大米价格的因素有哪些?越全越好,3Q!

影响大米价格变化的因素主要是季节与大米主产区的生产情况,如果遇到旱涝灾害导致粮食减产,则会使大米价格升高。

需要注意的是,有时一些空穴来风的负面消息也会导致某种商品价格上扬或下跌。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逐渐加强,大米价格不单单是由中国大米的产量等导致的,还与其他国家大米的种植与产量等有关,比如说泰国大米。

影响大米价格走势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是国内外市场供需基本平衡,后市价格难有大幅波动。

据统计,2011-2012年度全球大米产量预计达到创纪录的8639.6亿斤,比上年度增加50.2亿斤;全球大米期末库存预计为1607.2亿斤,比上年增长62亿斤。全国稻谷总产预计3746亿斤,近几年稻谷口粮消费呈下降趋势,如仍按2011年总需求3660亿斤测算,稻谷也将平衡有余。

二是惠农政策带来利好,稻米价格止跌趋稳。

国家已出台临时存储水稻收购政策,并确定东北三省收购水稻80亿斤,其中:安排黑龙江省收购48亿斤,收购价格为标准品每市斤0.92元。另据了解,去年实施的外运补贴政策和东北稻米入关补贴政策实践证明对解决东北稻米销路效果良好,后期将继续实施。

三是种植成本增加,农户惜售增强。

国内总体物价水平不断上涨,生产资料价格以及人工成本上涨导致稻谷生产成本增加,将抬高2012年稻米市场价格底部。加之2011年粳稻先抑后扬的市场走势,使农民期望值提高、惜售心理增强。

四是南方主产省粳稻价格将逐步止跌企稳。

随着稻谷水分的降低、利好政策的出台及国有粮食企业的入市收购,稻谷价格将止跌企稳。

五是国际稻米价格继续弱势运行,后期仍有下跌风险。

受全球供应提高,主要买家需求疲软影响,本周泰国指标大米价格较上周再跌4.5%,报每吨630美元。越南大米价格约为每吨420美元。越南工业贸易部已经正式要求财政部对大米出口征收零关税,旨在提高大米出口。

近日,国内稻米市场行情继续演绎稳中趋强的走势,而且在早稻强势效应及大米需求回暖的支撑下,关内大米价格继续稳中有升,市场购销活动也略有好转,东北产区加工企业开机生产率略有提高,市场竞争比较激烈,季节性效应表现明显。而持续高走的早稻价格涨势明显放缓,部分产区在国家政策指导价及大米价格偏低的影响下,开始小幅回落,市场收购主体减少,有价无市状况趋于突出,但整体行情依然保持强势。

影响中国国内大米价格走势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东北地区稻米市场价格全面上涨,市场购销清淡的局面有所改善,部分加工企业入市采购原粮加工大米比较积极。本次东北市场稻米价格全面提价,主要源于南方销区市场对东北米需求明显放大,随着新季籼米高价上市,处于低价位的东北米受到市场欢迎,出于比价的关系,商家及购销企业对东北米市场后期看涨,备货补库意愿大幅提高,进而带动东北产区大米出厂价格。

2,二月中旬以来,国内大米市场购销也日渐活跃,各地价格稳中有涨。由于新季籼米的高价上市,受比价效应的支撑,处于低价位的粳米价格开始全面快速上涨,市场需求量也逐步增多。当前贸易商普遍看好三月份大米行情,备货积极性继续提高,粳米采购量也稳步增加,后期随着中秋、国庆等消费旺季的到来,大米市场行情将有望稳中走强。

3,南方新产早稻在历时近一个月连续快速上涨后,二月中旬以来涨势有所放缓,当前产区大部分地区仍略有上涨,但市场火热的景象却难以延续,入市的购销双方都比较谨慎,看涨预期已逐渐减弱。同时,当前部分地区早稻价格开始缓慢回落,市场有价无市的状况比较明显,原因主要是大米加工企业及米厂经营困难,入市采购难以为继,虽然目前早稻市场仍保持强势,但由于大米需求不旺、米价偏低及油糠等副产品价格大幅滑落,使得企业经营十分艰难,基本面临无利或亏本,开机生产意愿较低,观望等待心态明显。

4,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预测今年全球大米产量为6.68亿吨,比2011年增长1.5%。大米产量预期转好使大米出口国纷纷取消出口限制,国际大米价格回落。世界最大的大米出口国泰国政府近日宣布将对外销售210万吨储备稻谷,以便腾出国家储备粮库,用补贴价收购农民120万吨大米。泰国政府的决定使国际市场大米价格开始回落到近期的每吨700美元左右,只相当于4月份国际粮价最高位时的三分之二。

预计国内大米价格将保持高位平稳。

近期吉林省水稻的收购价格

一元零五分

我要留言(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26 企业通过我们找到了合作项目

姓 名:

联系电话:

留言备注:

快捷留言

  1. 来自阳先生对湖南湘潭特产发出留言意向
  2. 来自欧女士对湖南株洲特产发出留言意向
  3. 来自李女士对湖南衡阳特产发出留言意向
  4. 来自王先生对湖南郴州特产发出留言意向
  5. 来自汪先生对湖南湘西特产发出留言意向
  • 特产动态
  • 特产问答
  • 特产百科
首页 |网站简介|网站声明|正在咨询|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