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从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出发,遵循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客观规律,针对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环节和关键点,确立了相关的基本制度,主要包括以下8项:(1)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分工制度。(2)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强制性实施制度。(3)农产品产地管理制度。(4)农产品包装与标识制度。(5)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制度。(6)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制度。(7)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和评估制度。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四十四条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伪造检测结果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其检测资格;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出具检测结果不实,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造成重大损害的,并撤销其检测资格。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管理责任
(一)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农产品质量安全实行属地管理责任制,各级政府对本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负总责,要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在规划制订、力量配备、条件保障等方面大力支持。要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各级人民政府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督查督办机制。
(二)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全省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质量安全监管,切实担负起农产品从种植养殖环节到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生产加工企业前的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建立以农业部门牵头,食药、卫生、公安、工商、质监、环保、工信等部门为成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沟通协调解决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大问题。
(三)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严格落实生产经营者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主体责任,督促指导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建立健全产地环境管理、生产过程管控、包装标识、准入准出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严把质量安全关口,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四)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建立权责一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大行政问责力度。对发现较大问题的,实行上级负责人对下级负责人的约谈制度和上级监管部门对地方政府的情况通报制度。对出现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不仅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还要倒查追究相关责任人的领导责任。
首先农产品的定义:农产品是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指植物性产品、动物性产品与食用菌产品及其加工制品等,整个生产过程与终端产品,经严格检验,各项技术指标与卫生指标符合国家或有关行业标准。
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有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产品感官质量的评价与专家意见综合 2、农产品质量链过程能力评价和关键点 3农产品安全风险评估 4、良好农业规范(GAP)的推广
其中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根据GAP标准要求,从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的角度,给出植物性农产品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主要包括1、种植地历史安全性2、潜在危害控制3、农药残留控制4、重金属的控制5、结构条件适宜性6、水源充足性7、水质适应性8、生态环境保护9、资源保护状况10、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状况。
农产品是经过农业生产活动所获得的产品,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能造成直接和长期的影响的危害因素主要包括:农业种养殖过程可能产生的危害,包括因投入品不合理使用造成的农药、兽药、渔药、添加剂等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污染,以及因产地环境造成的本底性污染和汞、砷、铅、铬、镉等重金属毒物和氟化物等非金属毒物;农产品包装储运过程可能产生的危害,包括贮存过程中使用的保鲜剂、催熟剂和包装材料中有害化学物等产品的污染,以及流通渠道中导致的二次污染;农产品自身的生长或发育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如农产品本身的天然毒素就是目前农产品所面临的危害之一;农业生产中新技术的应用产生的危害,主要是可能由于技术发展(转基因技术)或物种变异而带来新的危害。
姓 名:
联系电话:
留言备注:
我要留言(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26 企业通过我们找到了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