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黃公望(1269-1355)
本姓陸,名堅,平江常熟﹙今屬江蘇﹚人。因出繼平陽﹙今屬浙江﹚黃氏為義子,改姓黃。字子久,號一峰、大癡道人等。其山水畫多以虞山、富春山為對、象,強調要畫出山川樹木在一年四季中的不同風貌。在具體技法上,用筆簡潔,皴紋較少。繪畫對他而言,只是一種個人修行之餘的寄情筆墨,這樣的態度,使他的山水畫,用筆簡潔,特別開拓出了一條不刻意,不做作「平淡天真」的道路,創作回歸到人的本性的自在。是元代大師之中,影響後世山水最多的畫家。其代表作是「富春山居圖」。
在技巧上,繼承並且推展了宋代文人畫家的畫法,一種與正統山水風格異離的畫法。--用逐漸疊積的過程來築造他的山水。他喜用禿筆,先用淡墨,漸次加上較黑較乾的筆觸,再回視全畫再三修動某些形式,或加強某圈輪廓;或在山坡添加一些皴筆;河岸添加一些樹叢等等。筆觸也以同樣方式漸次累積而成:先以淡濕的筆畫底,再用乾筆籠罩一遍,達到了文人畫家所追尋的品質。在不炫燿技巧之下。現露著勁拔和個性。黃公望畫畫的時間很晚,現在看到的作品多在他六、七十歲以後,他愛畫恬淡平凡的景色,在不炫燿技巧之下現露著勁拔和個性,達到了文人畫家所追尋的品質。
二 王蒙(1301-1385)
字叔明,號香光居士,吳興﹙浙江湖州﹚人,趙孟頫外甥。是元四大家中最年輕的一位,和元代其他三家相比,王蒙比較關心空間、體積、和表面質地感。為了表現的目的,他或使用空間,或拒用空間;或塑造或扭曲形式。像其他元代畫家一樣,他宣稱自己出自北宋和北宋前山水畫家。從他繁滿的構圖畫風和茸苔的皴法上,可以看到董源的關聯,在蠕動的聳巖峻嶂中,找到了與郭熙的關聯。他的畫與冷寂簡逸的倪瓚正好相反,畫面十分繁複,構圖也很複雜,一層一層疊墨加之以細筆皴擦,並使用許多厚 重豐富的顏色,蒼茫渾厚。
王蒙的山水畫多以江南山川為對象,尤其喜歡表現江南山林所特有的氤氳濕潤的感覺。如《具區林屋圖》描寫的是太湖景緻,《太白山圖》是幅長卷畫,《夏山高隱園》、《夏日山居圖》等,都是描寫隱居和隱居活動的,筆墨技巧也比較接近,山石用所謂牛毛皴。
三 倪瓚(1301-1374)
元四家中,以倪瓚最為後來的文人畫家所稱讚。其字元鎮,出生於巨富之家,父親和曾祖父都是富商,他自己卻偏好求學問或追尋美的東西。元朝最後的幾年,他盡散家財,棄家出遊。當其他富有地主遭到災難時,倪瓚卻能因棄家而倖免於禍,安享比較寧靜的晚年。他汎舟漫行在江湖之間,從不和富人和俗人來往,對官員權貴者更是不屑。不過對高雅的文友,不但禮遇而且照顧。這種生活經歷,在文人畫家中非常典型。倪瓚的孤傲個性及幾近怪誕的潔癖,反映在他的創作上,便是用筆簡淨地傳達了他內心那種淒冷蒼涼之感。常常以很乾澀的筆,銳利如刀鋒的線條,勾勒出枯冷的小樹,潔淨的山坡,無人居住的房子,展現出一片有些荒涼靜寂的風景。他不喜歡上色或蓋印章(畫中印章多為後人所蓋),而且從來不畫人,頂多畫個涼亭。曾有人問他為什麼都不畫人,他回答說:「當今哪有什麼人物呢?」可見他有多麼心高氣傲。
倪瓚的創作興趣顯然不在物理世界的「萬象」,山水畫結構簡單,常常用「一河兩岸」的構圖方式-就是畫中有一大片空無一物河橫過畫面,上下再加入兩塊河岸及一些小山石,疏疊著幾棵枯木;一片河水流向遠方;遠方是低平的巒頭。下景和上景中的兩塊地面都很坦率,沒有不同的視覺觀點要求觀者去適應。最後成一幅幾乎分裂成兩半。深具他個人「平淡蕭疏」的特色,而這正是許多中國讀書人畫家所追求的境界。也因此,他的圖有一種獨特的靈性,對後來明清的畫家產生很大的影響。傳作品中較重要的有「容膝齋圖」、「梧竹秀石圖」、「六君子圖」等。
倪瓚雖自稱其畫乃「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耳」,但經由特意安排的簡單構圖,以及極其精緻的筆法用墨,卻呈現了一種屬於個人心靈的影像,每一線條都具有其純粹獨立的美感作用,每一物象都如符號般組合出畫家的詩情。這種創作的方式也正是元以降文人畫家最典型的繪畫觀。
四 吳鎮(1280-1374)
字仲圭,號梅花道人,浙江嘉興人,工詩畫,擅畫山水竹石。其出身貧寒,天性孤峭,先以賣卜為生,嘗隱居自適,少與文士縉紳往來,當時鮮有知者。他與當時著名的職業畫家盛懋為鄰,但是它的作品卻不似盛畫纖麗而合於俗,故到五十歲以後才漸享畫名。畫名漸廣以後,就以書畫贈友,以交換禮物的方式來維持生活。不過後世的畫評家卻將吳鎮的地位遠置於盛懋之上。吳鎮晚年居住在嘉興春波門附近,喜以居處一帶的水鄉即景入畫,畫風主要師法董源、巨然,長於帶濕點苔法,元四大家雖然都是董巨風格的追隨者,其中又以吳鎮的作品保存了最多的董巨遺法,諸如母題及皴點作法等。而另方面,吳鎮作畫喜用淡墨禿筆,使作品別具蒼勁古拙的氣韻。而這種水墨淋漓的畫法,正表現出吳鎮所獨有的山水風格。他的風格就像他的題材一樣,不裝腔作態,簡單的形式中有一種恬澹的風味。他的代表作有「漁父圖」、「墨竹圖譜」等。
吳鎮曾創作有多種形式的「漁父圖」,有手卷、立軸、斗方等,可見這是他最喜愛的表現題材。手卷筆法老健方硬,背景簡略,僅少許坡石、蘆葦、叢竹、房舍,主要是突出漁舟往來江心垂釣;立軸近岸或作蘆葦,或作樹石,對岸或作平遠山水,或雜樹遠峰,筆法圓潤厚重。吳鎮所畫的漁父,並非以捕魚為業的漁民,而是處江湖之遠的隱士,或者是他自己的寫照。吳鎮以隱逸自居傲世,對此種生活體驗最深。吳鎮同時善畫墨竹,筆致簡率蒼勁,文同之後,自創一體。」
五 元四家文人畫美學
元代四家對儒、釋、道三家的哲學涉獵很深,尤其受老莊、禪宗思想影響很深,對人生採取一種任運自然、超然物外的態度。這種人生態度,影響到他們的繪畫創作。他們的水墨山水畫儘管都依據真山真水,但總給人種孤冷、清淡、荒寒的感覺。整體觀之,元四家的畫風特色是:布局淺、技法簡樸、寓音幽玄、含融詩書。
1、形式:以樸素為原則 「樸素觀」可說是文人畫的美學基礎。大部分北宋山水畫家都不願使畫中各個構成部份分別具有本身的興味。南宋畫家却相反,把每個細節都畫得引人無比。這兩種畫法,元代畫家都沒有使用的衝動。元代四家在題材和風格上,認為「平淡」的外觀才是美德。而他們就是在這種平淡之中,細膩之中表現出一種動人的、令人興奮的個人品質-「平淡有致」。在中國人眼中,這才是理想文人氣質的完美體現。
2、題材:要取之於大自然;讚美大自然 自然是發洩胸中鬱氣的媒介,但文人畫筆下的自然山水與實際描寫的景物相去甚遠,山水實質上完全是畫家主觀感的形式化表現,是即所謂的「胸中丘壑」、「主觀山水」。所以元代文人畫家大都強調神似重於形似,不重視客觀寫實的創作態度。畫家所關心的不是山水的實物實景而是描寫心中的意境。如倪瓚也畫竹子,却不是為了表示他對這種植物有什麼偏好;有人指責他的竹子「以為麻;為蘆」,他卻回答說,他畫竹的唯一目的不過是「聊以寓胸中逸氣耳」。又說:「全不似處不容易到耳」。「僕之所謂畫,不過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耳。」這就是元代文人畫家的自然藝術觀。
3、創作態度:要發揮個性。形式上的技巧固然重要,但更要將力的技巧隱藏在更深的境界裏。元四家在技法上宗法董源、巨然,卻又主張超脫世俗。他們不僅要以自然為師,以古為師更要以心為師,發揮出畫家的自我個性。元朝的文人畫已不講求山水的寫實,他們畫山水,常常只是為了表達自己內心的嚮往,風景也正是他們的心事。如倪瓚性格孤傲,不與俗世來往,他的潔癖是有名的,喜歡乾淨,也不願趨附世俗,因而他的畫一片空靈,山水看起來一塵不染,有人問他為什麼在畫中不畫人物,他回答說:當代哪裏有人?這樣孤傲的個性,自然使他產生一種風格獨特的畫風。所反映出來的創作態度是;遊戲翰墨,於有意無意之間創出富有筆墨趣味的作品。由「有意」而「無意」;由「自然」而「道」,正是文人畫家標榜的修養路線。
要之,元四家喜歡描寫閑適、寧靜的意趣,突出筆情墨韻和抒發作者的主觀心緒,對後世傳統文人畫影響很大。
姓 名:
联系电话:
留言备注:
我要留言(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26 企业通过我们找到了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