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河县自然景观丰富,历史文化积淀丰厚,旅游资源品味较高,为了合理开发旅游资源,扩大对外开放、拟开发泗洲塔—文笔峰—普化寺—湖阳公主坟—冯友兰文化故里—朝阳沟—虎山水库风景区游览区二日游线路项目。 发山普化寺游览区:地处唐河县黑龙镇白玉山,山顶修筑有三层石寨,建有“佛祖殿”、“大雄宝殿”、“真诚祖师殿”、“三皇姑殿”、“普化寺后殿”等,每日接待游客千人次。 计划在山下建一大型游乐场,占地100亩。内设停车场、土特产市场、儿童乐园、老干休养所等;山腰建旅游亭4座等工程,该项目投资需3100万元。 “湖阳公主”游览区:湖阳是东汉光武帝刘秀建立霸业的基地,刘秀称帝后将其姊刘璜封邑于此,使湖阳成为“帝封之地”名扬天下。项目区开发湖阳公主墓、烈士陵园、新店千眼井、白马堰、中原军区司令部、桐柏军区司令部、中原野战军司令部、紫玉山景区十余处,项目区建设投资需1500万元。 友兰故里游览区:祁仪是豫西南文化名乡,冯友兰、李季故里。境内有唐河县最高峰石柱山,有丑河、清水河两大河流和山头水库等中小型水库7座,拥有许河新石器时期遗址、明坎、暗坎石窟、钟鼓楼等古迹。山川秀美,古迹众多。拟在山头库区建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疗养为一体的游览区,项目投资2800万元。
中国′丶河南′丶南阳′丶唐河! 风光秀丽′丶
欢迎大家来唐河旅游参观,下面我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唐河。
唐河县在豫西南南阳盆地东部,东西长74.3公里,南北宽63公里,总土地面积2512.4平方公里,下设13镇7乡, 人口127.7万。
一九四七年秋唐河县解放后,分为唐南县(政府在祁仪);唐西县(政府在白秋);唐北县(政府在县城)。属中原解放区桐柏军区,一九四九年三月又并三县为唐河县。属南阳专区。 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政治、军事地位,形成了全县众多的文物胜迹。唐河县城内的泗洲塔、文笔峰和文庙大成殿、桐河乡的棘阳关遗址、上屯乡的马武城遗址、湖阳镇的公主墓、白马堰、源潭镇的山陕会馆以及80年代在唐河城东修建的张星江烈士陵园等,展示了唐河的文化风貌和劳动人民的创造精神。境内还有仰韶、屈家岭等多处文化遗存。城郊寨茨岗和湖阳影坑新石器时期遗址出土的石器、陶器表明,唐河一带具有黄河流域仰韶文化与江汉平原屈家岭文化互相融合的明显特征。 唐河县是古代京都长安、洛阳通向江汉平原的隘道要冲,物阜民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公元前301年,齐、韩、魏三家联军在今唐河大败楚军;公元前208年,刘邦率兵攻湖阳,据南阳,入武关,进军咸阳。刘秀起兵新野,攻占湖阳;黄巢起义军与官兵鏖战唐州;岳飞在唐州大败金兵。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贺龙,徐向前等革命先烈都曾转战于唐河。李先念曾率领中原军区司令部驻湖阳南新店村。陈(赓)谢(富治)兵团解放唐河县城。1 唐河这块古老的土地孕育出一代代的杰出人物。汉光武帝刘秀的大将马武、光禄大夫樊宏皆生于湖阳。唐河历史上的文韬武略还有曲端、李坚、曹应琦等。近代和现代更是人才辈出,灿苦群星,诸如革命烈士张星江、周邦彩,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地质学家冯景兰、文学家冯沅君、诗人李季、考古学家徐旭生、园艺学家郭须静、植物生态学家曲仲湘、飞机机械师钟越、医学家杨慈云以及著名教授冯宗璞等。 来唐河旅游,可以分为几条个玩法,第一种:南阳——唐河——祁仪乡——旅游景点,南阳--唐河--唐河双河--马振抚--虎山风景区---石柱山
唐半夏的基本介绍
唐半夏,河南省唐河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唐河县生长的半夏为阔叶型旱半夏。由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野生半夏遍地皆有。这里的人们自古就有采挖“药狗蛋”加工成药材出售,以补贴家用的传统习惯。唐河农村流传着一句俗语:“吃盐靠三蛋,鸡蛋鸭蛋药狗蛋”,足见半夏在群众经济生活中的传统地位和历史渊源。由于所产半夏个大质优,药效显著,被历代知名中医、中药师、中药商称誉为“唐半夏”。
唐半夏适生于海拔2500米以下的阴湿环境,以疏松的壤质土或沙壤土为最好,土壤pH值要求在6—7范围内;需要最多的营养元素是氮、磷、钾,尤以钾为最,缺钾时块茎、珠芽膨大缓慢,个小呈长柱状;喜欢潮湿环境,不耐干旱;喜温,喜弱光,怕强光,块茎珠芽膨大期地温以18℃—20℃最为适宜。通常在农历3月上旬气温高于13℃时开始出苗,6月上旬气温超过30℃时开始倒苗,7、8月份气候稍转凉时重新出苗,9、10月份气温低于15℃时再次倒苗;15℃—26℃是唐半夏茎叶生长、块根膨大速度最快时期。适宜生长环境可归纳为:土地荫蔽,土壤湿润、肥沃,含水量20%—30%,pH值6—7,以沙壤土和黄棕壤土为最佳。
生产情况
据1957年—1983年南阳半夏购销统计数字显示,南阳最高年份可收购半夏10万千克,平均年收购量为61049.5千克,销售量为28688千克,野生蕴藏量为632518千克。
1964年,唐半夏的收购量已达42100千克.为该年度南阳各县半夏收购量的最高水平,而且历年来都是半夏生产供给的主要来源,并担负着出口任务。
唐半夏资源曾遭受过严重破坏。1983年,唐半夏收购量只有310千克,而同年销售量为1030千克,相差720千克,其主要原因,一是由于机耕面积的扩大,破坏了半夏珠芽繁殖.使其再生能力大大降低;二是由于精耕细作,野生资源枯竭。
南阳市非常重视唐半夏的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实施了“张仲景医药创新工程”,2005年,唐河县已建起了唐半夏育种基地200亩,生产基地2000亩.划定野生抚育采收基地2万亩,年产唐半夏药材400多吨。
2013年,唐半夏育种基地300亩,亩产500千克左右,生产基地2000亩,划定野生抚育采收基地2万亩,年产唐半夏药材400多吨。
质量技术要求
(一)种名
半夏。
(二)栽培技术
1.生长环境:野生或半野生环境状态,海拔80米至200米,砂姜黑土和黄棕壤土,土层深厚,土质肥沃,Ph值6.5至7.5,土壤有机质含量0.69%至1.49%。
2.种子采集:唐半夏栽培种必须采自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野生种和良种繁育基地生产的良种,不引进其它品种。6月、10月采挖块茎、珠芽,去净土杂,晾去水分备用。或采收浆果种子,晒干贮存备用。
3.选种与播种:
珠芽种:直径0.3厘米至1厘米,每亩播量20千克至35千克。株行距3×15厘米,播深3厘米。二年收获。
块茎种:直径0.7厘米至2厘米,每亩播量40千克至65千克。株行距3×20厘米,播深4厘米至5厘米。一年收获。
珠芽种和块茎种播前浸种催芽。将种子浸泡1小时,捞出放在温床(22℃至24℃)上,每平方米摆放40厘米至50厘米,覆草保湿,待芽鞘发白时播种。
浆果种:将种子用20℃温水浸泡1小时,放于温床(15℃至25℃)上催芽至种子露白时播种。阳畦播种,畦宽1.35米。行距15厘米,亩播种量0.5厘米。三年收获。
(三)采收与加工
1.采收:6月中下旬和10月中下旬是唐半夏成熟收获时期。采收方法:用铁锹顺种植垄平铲翻挖,翻土深10厘米。捡出直径1厘米以上的块茎用于加工药材,小块茎及珠芽可以检出存作种用,也可以留在采挖沟内,避免下季再种。
2.加工:将采收的块茎放入容器中,加水洗去泥土,装入编织袋中,放在石板上沾水用力推搓,当90%以上脱皮至洁白时,拣出未脱皮的,漂去皮渣,放在席上曝晒或火炕烘干。
(四)质量特色
1.感观特征:外观呈圆球形或半圆形,直径0.8厘米至2厘米,表面白色,上面中心有茎痕凹窝,周围密布须根痕凹点,下面钝圆而光滑。质地坚实,致密,纵切面肾形,洁白,粉沫嗅之呛鼻,味辛辣,嚼之发粘,麻舌而刺喉。个大、皮净、色白、质坚、粉性足。
2.理化指标:水份含量≤14%,农药残留低于国家中药材GAP规定的标准。
地域保护范围
唐半夏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河南省唐河县人民政府《关于界定唐半夏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唐政66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河南省唐河县现辖行政区域。
唐半夏有什么营养价值?
唐半夏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等功效,主要治疗湿痰、寒痰、呕吐及胸痹、结胸、梅核气等证。用唐半夏配的中医药方达150多个,其中,仲景方43个,时珍方54个,其它古方50多个。唐半夏还是止咳露、半夏露、半夏片、二陈丸、清宁丸等中成药生产的主要配料,市场需求量很大。
唐半夏的产品特点有哪些?
唐半夏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15—30厘米,块茎类球形或扁平球形,直径0.8—1.8厘米,下部生多数须根。叶基生,1年生者为单叶,卵状心形;2—3年生者为3小叶的复叶,小叶椭圆形,稀有披针形,中间一片较大,长3—10厘米,宽2—4厘米,全缘;叶柄长6—23厘米,下部内侧生一白色珠芽,有时叶端也有一枚。花单性雌雄同株,肉穗花序,花序下部为雌花,贴生于佛焰苞,中部不育,上部为雄花,花序先端延伸呈鼠尾状附属物,伸出佛焰苞外。浆果卵圆形,成熟时红色。花期于5—7月,果期于8—9月,种子13—60粒。唐半夏的花在气温13℃—32℃都能开放,在气温过低或过高、土壤水分缺乏时,不能开花结果。
唐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呈类球形或半圆形,有的稍偏斜,直径约0.8厘米—1.8厘米;表面色纯白,少有浅黄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质坚实,纵切面肾形,断面洁白,富粉性。粉末嗅之呛鼻,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唐半夏的历史是怎么由来的?
唐河有传统的生产历史,有历代医药名家的记述、研究和广泛应用。
半夏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医籍初见于《伤寒杂病论》。据汉魏时期的《名医别录》记载:半夏“生槐里川谷。五月、八月采根,曝干。”《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释曰:“槐里,南朝宋置……当在今河南旧南阳府境。”
《中国道地药材》一书认为“半夏历史上以齐州、湖北所产为地道,近代以河南、山东所产为地道。”可见,近代是把河南所产半夏确定为道地药材,而南阳作为河南半夏的主产区已有悠久历史。《唐河县志》载:半夏,俗称药狗蛋,以其个大、色白、粉性足而闻名省内外,素有“唐半夏”之称。
20世纪50年代开始,唐河成立唐半夏研究所,开始研究变野生为家种,取得成功,从此种植唐半夏的传统从未间断,产量不断提高。
据《图经本草》、《植物名实图考》、《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的记述,江苏、山东、山西所产半夏多为竹叶半夏,江南各地和河南禹州所产为虎掌半夏。而唐河生长的阔叶半夏,叶柄着生珠芽,繁殖系数成倍增加(其它有些品种则不生珠芽)。从现代中医药专家学者收集的半夏植物标本观察分析,今山西侯马一带、湖北襄樊一带、安徽亳州一带、河南各地人工种植的阔叶半夏均系20世纪70年代以来陆续从原产地唐河县引入的种子,但经医药专家和老中医鉴定评价,其麻舌感不大,药效大打折扣。
1976年,国家卫生部领导亲临唐河考察半夏生产,对唐半夏药材的质量和道地性给予了充分肯定。
1985年,国家第4次对南阳中药材资源进行普查时,经医、药、农、林等有关部门专家考察和鉴定,认为唐半夏既属于历代本草记载的正品药材,又符合当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半夏基原,为名优道地药材。
2004年,唐半夏生产技术规范DB 411325/T 015—2004编制完成。
姓 名:
联系电话:
留言备注:
我要留言(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26 企业通过我们找到了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