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方言
长沙方言属新湘语长沙话,主要以长沙城区和长沙县、望城区为代表。长沙也有一些与其他地方不同的忌讳,比如以前因为有虎出没而忌说“虎(fu音)”,把“腐乳”读作“猫乳”、“府正街”读作“猫正街”。
2、地方戏
长沙湘剧是湖南地方大戏中的一个主要剧种,其腔调最初以江西弋阳腔与长沙等地的民间宗教音乐结合而形成,旧称“人戏”、“大戏”。由高腔、低牌子、昆腔、弹腔4种声腔构成,用长沙方言演唱。其风格或粗犷、奔放,或委婉。当今湘剧缺乏青少年群众为主的市场,逐渐走向没落。
长沙花鼓戏是长沙地区流传最广的一个剧种,唱遍大江南北,风靡海内外的花鼓戏名剧《刘海砍樵》其脍炙人口的“比古调”唱段,深受全国各地的人民群众所喜爱。
长沙弹词是长沙城市曲艺的一种,它源于道情,因用长沙方言说唱,也称长沙道情,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民俗
长沙过汉族的所有节日,其中一些节日有地方特色,也在一些日子有很多特有的民俗,陶公庙庙会为赶集的一大特色。农历三月三时,长沙人都有地菜煮鸡蛋的习俗。立夏时有吃立夏粳之习。惊蛰时农家于暗处点灯,用石灰撤房屋四周及潮湿暗角。小孩点燃一个个爆竹,丢向屋角墙下,边丢边喊:“凉蛰惊蛰,炸得虫蚁笔直”。
4、美食
长沙境内主要以湘菜为主,湘菜源远流长,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其著名诗篇《招魂》中,就记载了湖南的许多菜肴。西汉时期,湖南的菜肴品种就达109个,烹调方法也有九大类。六朝以后,湖南的饮食文化丰富与活跃。
明、清两代,是湘菜发展的黄金时期,湘菜的独特风格基本定局。清朝末叶,在长沙先后出现了轩帮和堂帮两种湘菜馆。民国初年,出现了著名的戴(杨明)派、盛(善斋)派、肖(麓松)派和祖庵派等多种流派,奠定了湘菜的历史地位。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得到更好发展。
5、宗教
长沙的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伊斯兰教五大宗教俱全,有宗教教职人员近300人,受洗和皈依的信徒几万人,信众10万人以上。
冬瓜糖 -望城特产-长沙特产-正文冬瓜糖:冬瓜蜜饯早在明代以前就已出现,李时珍《本草纲目》即载冬瓜“可蜜为果” 。明末清初长沙街头售卖的冬瓜糖多为附近农村以馅糖煮制,也有蜜渍而成的。因其清香嫩脆,风味独特,民间常作为祭祀和馈赠珍品。后随着市场需求量的扩大和人们对品味要求的提高,蜜饯作坊多改为用白砂糖渍,逐渐成为蜜饯制品中的拳头产品,畅销于城乡市场。制作经过刨皮、切条、硬化、漂洗、沸煮、糖渍、糖煮等多道工序。成品呈四方长条形。色泽洁白,晶莹透明、质地细嫩润脆,具有冬瓜的独特清香,清凉甘甜,爽口宜人。又具有止渴利尿、解毒益气之功效,为理想的保健食品。
来用新鲜的冬瓜,要求形态较整齐,单个重10~15公斤为宜。具体做法。
1.去皮切分 用水清洗冬瓜后去皮,将绿色部分全部削去,只留白肉部分,除去中心内瓤,切成长8~9厘米、宽和厚各1~1.5厘米的冬瓜条。
2.硬化处理 用生石灰配成约 0.6%的石灰乳溶液,将切好的冬瓜条浸一夜,使冬瓜质地变得比较坚实,取出后用清水漂洗,除尽残附的石灰溶液。
3.烫煮 将硬化的冬瓜条置于沸水中烫20分钟,取出沥干,冷却备用。
4.糖煮 每50公斤鲜冬瓜约用清水10公斤,先将水烧开,加入白糖7.5公斤浇沸,然后放入冬瓜条煎煮,时间可稍长些,每隔30分钟加糖7.5公斤煎煮,共加3次,煎至糖已浓缩将干,瓜条转硬变韧时,即可离火捞出,放在竹箩上拌糖粉,再晒半天即可包装
江西特产啊 呵呵! 江西生产农作物冬瓜很多的!
广东潮汕
冬瓜糖不是东莞生产的吗
长沙是一座有2000余年悠久文化历史的古城,早在春秋时期,就是楚国雄踞南方的战略要地之一。汉朝的刘邦立国之后,于公元前206年改临江为长沙,并设立汉朝的属国――长沙国,自此之后,长沙开始筑建城墙,并逐渐成为兵家必争之地。长沙因为据有险峻的地理环境,所辖地区又尽为富庶之地,经济与交通均较为发达,故历代以来,都是名人、文士辈出的地方,其文化艺术极为繁盛,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占有极高的地位。
长沙,位于湖南省中部,湘江下游。辖长沙、望城、浏阳、宁乡4县和东、南、西、北、郊5个区,境内的主要河流有湘江与浏阳河。总面积12500平方公里,总人口550万,其中城区面积352平方公里,人口110万。年平均气温为17摄氏度上下。
去长沙步行街啦,还有火宫殿,坡子街。都是很多好吃的。 有空就星期六去橘子洲头看放烟花,最好是和喜欢的人去,很有意境感的。岳麓山,开福寺……
我也想吃!
姓 名:
联系电话:
留言备注:
我要留言(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26 企业通过我们找到了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