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乡石锅鱼简介神奇“石锅” 形状
传说清朝乾隆年间,长沙湘江河畔有一家小店,擅长做石锅鱼,风味独特。乾隆皇帝微服私访时在这家小店尝了这道菜,店家向乾隆皇帝讲了石锅鱼的来历。
传说: 清朝初期云南一李姓汉子入川拉纤,多年不归,其母思儿西去,其妻入川寻夫,见其面肌廋,其妻为治夫病上山求仙。大山下偶得锅状石背回家中,将家中食物 鱼,虾。野山菇,辣椒等 放入锅中煮之食用,半年有余,李姓汉子精神焕发,此事传开,当地百姓竞相效仿,逐称之为神奇“石锅”
后人云:石锅妙用川江两岸,锅内食物神奇可言。
入口菜肴鲜香爽绵,回味之中绝口称赞。乾隆皇帝听过典故,用完膳后龙颜大悦道:“好鱼,好典故。”欣然提笔将这道“石锅鱼”赋名为“金福鱼”。
千年石锅民间制作,历尽岁月沧桑,几近失传,然而如此神奇的“石锅”又怎能被时空阻隔,本石锅为天然石制作,含丰富的微量元素,常吃锅内食物又利于身体健康。
一件10kg,一件20袋,一袋50包,一包10g。另外也有一种一件40袋,一袋25包,一包10g。
东江鱼丸的制作材料:
主料:鲮鱼500克
辅料:淀粉(蚕豆)10克,鸡蛋清30克
调料:味精6克,盐10克,花生油50克,碱1克
东江鱼丸的做法:
1. 将鲮鱼宰杀片取鱼脊肉500克用洁布包着压干水分;
2. 用碗盛清水65毫升加入干淀粉10克调成粉浆;
3. 将鱼肉放入盆内,下鸡蛋清30克拌挞至略有胶质,加入精盐6克、味精5克、食用碱1克及1/2 的粉浆,拌挞约3 分钟;
4. 再加入余下粉浆,继续拌挞至起胶便成鱼青;
5. 将鱼青放入清水中,用手轻轻揉松,洗去鱼腥,去水;
6. 再放在砧板上轻剁,要求力量均匀,不要剁出木屑,以求干净;
7. 剁至表层有光泽,即刮出上面一层,再剁,依此法直至剁完为止;
8. 将鱼青剁好后,放在盆里,加清水200毫升拌匀,加精盐、味精搅拌至起胶;
9. 再加花生油拌匀,然后挤成鱼丸(每个约重10克);
10. 做好的鱼丸放入清水中,以下水后全部浮起为好;
11. 挤毕,连水倒入锅内,以小火煮至微沸,刚熟则取。
东江鱼丸的制作要诀:
1. 此菜中的鱼青也可选用鳙鱼、鲢鱼制作,制作方法同鲮鱼;
2. 此菜的剁法叫做慢刀轻剁,分层细剁。其好处是剁得匀滑细腻;
3. 切忌沸动过大和煮的时间过久,以防鱼丸会老化、通心、失味。
“石锅鱼”也叫“金福鱼”。关于“石锅鱼”的名气来历,还有一段典故。说的是清初康熙年间,长沙湘江河畔,有一家小店擅长做一道“石锅鱼”,风味独特。康熙皇帝微服下江南时,在这间小店尝了这道菜,感觉味道鲜美无比,龙颜大悦,故欣然提笔将这道菜赋名为“金福鱼”。此后,“石锅鱼”也就变成“金福鱼”了,而这家小店也因此得名为“金福林”。皇帝在“金福林”用过膳,名气当然也就不同了,从此“金福林”也就名满天下。如今,这道湘江名菜“石锅鱼”传到广州来了,自然是要非尝不可了。
“石锅鱼”果然名不虚传。湘菜的最大特色之一就是以“辣”为主,“石锅鱼”也不例外。石锅内,煎得焦黄喷香的鱼在引导你的唾液急剧分泌,那红彤彤的辣椒,还有其它的富于营养的佐料,就这样引发你旺盛的食欲,令人有“欲罢不能”之感。连那煎得酸酸的鱼头骨也不放过。这酒家很有经营思想,虽说菜是以“辣”为主,但会根据食客的需求,菜式上有“浓辣”、“浅辣”或“不辣”的口味,供食客挑选。
石锅鱼也叫“金福鱼”,是湘菜中的一道名菜,制作方法独特,用一块大的花岗岩岩石凿成有双耳的石锅,将鱼放在石锅内烹煎,然后,再加上以辣椒为主的各式佐料,又再加上一些滋补药材制成。清初康熙年间,长沙湘江河畔,有一家小店擅长做一道“石锅鱼”,风味独特。康熙皇帝微服下江南时,在这间小店尝了这道菜,感觉味道鲜美无比,龙颜大悦,故欣然提笔将这道菜赋名为“金福鱼”。此后,“石锅鱼”也就变成“金福鱼”,而这家小店也因此得名为“金福林”。石锅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铁离子元素,具有防癌、防老祛皱、美食美器、润肤等作用。用石锅炖出的鱼具有明目、养颜、健脑的作用。
长江的肥鱼 肥鱼,又称回鱼,鲜嫩肥美,并且无刺,吃肥鱼就像吃肥肉一样的,入口即化。它同样也是宜昌的特色鱼,据说,在浩浩荡荡的长江里唯有宜昌这一带才有真正的.地地道道的肥鱼。
姓 名:
联系电话:
留言备注:
我要留言(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26 企业通过我们找到了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