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对于某一个地方,我们认识它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当地特色的小吃,让众多的食客垂涎欲滴;或者是当地的某一个网红景点,让各地游客趋之若鹜;也会有某一个 历史 典故或者名人事迹,让后人无比敬仰等等。每一个地方都有它独特的地方,和吸引人的地方,也正是这些独特的地方,我们会很快速地记住它的名字,然后深入的了解关于它的一些故事。在安徽有一个县城,可以说是相当尴尬的,它不仅是楚文化的故乡,而且在众多国内知名的纪录片中出现过,但是很多外地人却分不清楚它到底属于哪里,这是哪个地方,又究竟是为何会让外地分不清它属于哪里呢?
说到楚文化,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湖北省。是的,湖北省作为楚文化的发源地,也是我们深入了解楚文化最佳目的地,在其境内发掘出大量,不过在当时的楚国势力发展范围可不止是在湖北省境内,在楚国鼎盛时期,其疆域包括今天的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以及河南、山东的一部分。在这里安徽省淮南市境内的寿县,这座有着4000多年的 历史 的国家 历史 文化名城,是当时楚国的一个重要的都城,在其境内更是发现众多的楚国时期的遗迹和遗址,素有“一城人文典故,千年魅力楚都”之美誉,寿县也是作为楚文化的发源地出现在众多的关于楚文化的纪录片里,从而被世人所熟知。
寿县,因地处襟江扼淮的重要位置,千百年来,在 历史 上更是4次为都,10次为郡,可见其地位不一般。因为地理位的重要性,千百年来,这里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金戈飞扬之处,所以寿县在 历史 上的存在,多数都是以战乱的,从秦灭楚到抗日战争,在寿县就发生了17次规模较大的战事。其中,我们最为熟悉的 历史 上为数不多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淝水之战古战场便是在寿县境内,在纪录片《改变中国 历史 命运的十大战争》中第五集详细讲解了这一场战役。寿县境内始建于宋朝,至今保存依然完好的古城墙,更是寿县历代战争史上的 历史 见证。
寿县,在最近几年最火的一把还是要数在国内大型 美食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在这一季中,详细纪录了当年淮南王刘安在寿县境内八公山麓问道修仙时,无意间发明出豆腐,也因此淮南王刘安被誉为“豆腐鼻祖”,寿县也成为了中国豆腐发源地。这一道在中国人的餐桌上最常出现的家常菜豆腐,也成为了我们了解和认识寿县的一个重要的窗口。
当然,关于寿县的纪录片以及一个新闻报道,早已经屡见不鲜了。但是却一直有一个问题困扰着很多人,很多外地人会分不清楚它到底属于哪里。是的,在很多2015年12月30日之前,寿县是隶属于安徽省六安市管辖,所以在之前的众多纪录片,包括《舌尖上的中国》都介绍为六安市寿县。不过从2016年寿县划分给淮南之后,由于在之前的纪录片中留下的深刻印象,会让很多人一下无法反应过来,毕竟寿县从六安市划分给淮南市不过才短短五年的时间,很多外地人一时间无法分清楚,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徽菜作为八大菜系之一,特色 美食 毫无疑问是有许多的,舌尖上的安徽。这十道安徽名吃,你吃过几道?
一:包公鱼:原名“红酥包河鲫鱼”。包河所产鲫鱼背乌,人称“包公鱼”。1958年毛泽东主席视察安徽时,名厨梁玉刚为毛主席做了红酥包河鲫鱼这道菜,深得赞赏。这道菜是冷菜,鱼经醋等调味和小火长时间烧焖,骨酥肉嫩,回味无穷。
二:巢湖银鱼:巢湖是我国著名的五大淡水湖之一,其水质清澈,十分适宜一种鱼类的生长。这鱼就是对水质要求极高的银鱼。这玩意细长如银、透明似水。口感相当的不错!
三:淮南牛肉汤,是皖北山东江苏一带家喻户晓的名小吃,选用了几十种滋补药材及卤料按一定的比例经传统工艺炮制,久经熬制而成。味道醇厚,鲜香爽辣,营养美味,再配上一个大烧饼,堪称完美。
四:黄山烧饼:安徽徽州汉族传统名吃。以上等精面粉、净肥膘肉、梅干莱、芝麻、精盐、菜油等手工分别制作皮、馅。其烧饼层多而薄,外形厚、口味香、甜、辣、酥、脆。是小时候当零食吃的一种没事。
五:格拉条:也叫格拉面,是安徽省阜阳地区特色传统小吃。堪称阜阳人的意大利面。相传与苏东坡有关,是阜阳特有的一种食物,颇受当地人的喜爱,在大街小巷都能吃到,它的名字来源大概是以下原因:在阜阳“搅拌”的方言是“搁拉”(gé le) ,而这种类似面条的食物需要将各种作料均匀搅拌所以就被称为“格拉条”,而因其颜色金黄、面形粗壮,也叫“金条面”。
六:五城茶干:是安徽徽州独有的传统 美食 ,因为制作这 美食 的工序十分繁琐,所以在其他地方都很少见。精选黄豆制作,加上特有的甘草,色泽均匀,整体呈现红棕色,吃下去口感绵密,却十分有嚼劲,加上用了多种天然材料,香气在口中回荡,让人忍不住一吃再吃,欲罢不能。
七:徽州臭鳜鱼,徽州水产类传统名菜。俗名臭鳜鱼,制法独特,食而得异香。相传在200多年前,沿江一带的贵池、铜陵、大通等地鱼贩每年入冬时将长江名贵水产--鳜鱼用木桶装运至徽州山区出售(当时有桶鱼之称),途中为防止鲜鱼变质,采用一层鱼洒一层淡盐水的办法,经常上下翻动。如此七八天抵达屯溪等地时,鱼鳃仍是红色,鳞不脱,质未变,只是表皮散发出一种似臭非臭的特殊气味,但是洗净后经热油稍煎,细火烹调后,非但无臭味,反而鲜香无比,成为脍炙人口的佳肴延续下来,至今盛誉不衰。如今烹制此菜不再使用桶鱼。而是用新鲜的徽州自产桃花鳜(每年桃花盛开、春讯发水之时,此鱼长得最为肥嫩,故名)用盐或浓鲜的肉卤腌制,再用传统的烹调方法烧制,故称腌鲜鳜。2018年9月,被评为中国菜之安徽十大经典名菜。
八:曹操鸡:也称为逍遥鸡,始创于三国时期,为安徽省合肥市地方传统名菜。三国时期,曹操屯兵庐州逍遥津时,因军政事务繁忙,操劳过度,卧床不起。治疗过程中,厨师按医生嘱咐在鸡内添加中药,烹制成药膳鸡。曹操食后病情日趋好转,后常要吃这种药膳鸡。这道菜流传开来,被人们称为曹操鸡。曹操鸡系经宰杀整型、涂蜜油炸后,经配料卤煮入味,直焖至酥烂,肉骨脱离而成。出锅成品,色泽红润,香气浓郁,皮脆油亮,造型美观。吃时抖腿掉肉,骨酥肉烂,食后余香满口。
九:李鸿章杂烩也称为李鸿章大杂烩,是一道传统名菜,属合肥菜,始创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相传与晚清名臣李鸿章有关。李鸿章杂烩选用鸡肉为主料,佐以水发海参、油发鱼肚、水发鱿鱼等辅料烹制而成。此菜是将多种原料合配烧烩而成,故有多味,具醇香不腻,咸鲜可口的特点。 2018年9月,被评为中国菜之安徽十大经典名菜
十:八公山豆腐”又名“四季豆腐”,因四季可做,故名。此菜实为素菜之珍品,更为寿县传统名肴。豆腐起源于安徽的寿县地区,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 历史 。豆腐中质量最好的数寿县八公山一带,叫做“八公山豆腐”。这种豆腐采用纯黄豆作原料,加八公山的泉水精制而成。当地农民制作豆腐的技艺世代相传,很多人都掌握了一套好手艺,做出的豆腐细、白、鲜、嫩,深受群众欢迎.
以上就是我个人整理的安徽十大经典名吃,如意见不同请多指教。
姓 名:
联系电话:
留言备注:
我要留言(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26 企业通过我们找到了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