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海置县始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澄海县明、清隶属于潮州府,民国时期隶属于潮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解放后,隶属于潮梅人民行政委员会、潮汕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潮汕区专员公署、粤东行署、汕头专员公署、汕头专区革命委员会、汕头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12月起,澄海成为汕头市市辖县。1994年4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澄海市由汕头市代管。200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汕头行政区划调整,澄海撤市设区,成为汕头市辖区。
特色产业 玩具礼品业是澄海最具有特色的行业,也是澄海工业经济的第一支柱产业,它的形成和聚集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正确引导。澄海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拓展外经贸发展空间,对规模较大企业实行用电、用水优惠,着力为企业经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使玩具礼品做强做大,涌现出奥迪、骅威等产值超亿元企业和10多家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从而带动了产业链上一批中小企业的专业生产。政府还转变职能,帮助企业组建了玩具协会、工艺美术协会,行业间规范管理,促进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目前,全区从事玩具礼品生产的企业达2800多家,从业人员超10万人,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四成,连同带动的产业增加值,已是全区国内总产值的“半壁江山”。 澄海是“中国抽纱”两大发源地之一,纺织服装工业源远流长。改革开放以来,澄海充分利用侨乡优势,通过“三来一补”,兴起“三资”企业,发展民营经济,使纺织服装工业步入发展快车道。在毛织服装业招商引资方面,注重“项目带动”,采用内外联手的方式,实行遵循市场法则的产业链招商,通过合作经营,使毛织服装业能够更加敏捷地捕捉国际市场的变化和商要,从而进一步提升澄海毛织服装业的产业档次,增强产业竞争力。涌现出“金奇洋服”、“鸿泰毛衫”、“万沣毛衫”、“天辉毛衫”、“雄业毛衫”、“群发毛衫”等一批产品上规模、上档次的龙头企业。成为仅次于玩具礼品行业的第二支柱行业。 澄海区位于广东省东部。总面积345.23平方千米。总人口75万人(2008年)。 区人民政府驻澄华街道文冠路,邮编:515800。代码:440515。区号:0754。拼音:Chenghai Qu
基本概况
澄海区地处广东省东南部潮汕平原的韩江下游三角洲,东南临南海,西南紧邻汕头特区,西北接潮州市,东北接饶平,南与南澳隔海相望,总面积402.5平方公里。 澄海区地处亚热带,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宜人,酷热期短,无霜期长,四季不甚分明。 澄海,人杰地灵,素有“海滨邹鲁”之称。区境位于粤东韩江下游出海口,水网密布,海河堤线长,历史上春旱、夏涝、秋潮、冬涸,自然灾害较多。全市总面积402.5平方公里。总人口 69.79万(2000年末户籍人口),人稠地狭,人口密度居全国各建制县(改区前)之冠。旅居海外华侨众多,是个著名侨乡。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特别是全面实行改革开放、调整结构之后,澄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建国后,澄海历任党政领导及农林水部门,十分注意农田基本建设,实施治水改土,修建“六桥二堤”,从根本上改善水利条件,提高抗灾能力,1991年被评为全国水利建设先进县。澄海通国精耕细作,科学种田,增加农业投入,终于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先后获得全国第一个“粮食千斤县”和全国第一个“吨谷县”的光荣称号。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澄海工业生产(含乡镇工业企业)有了长足发展,产值倍增,“三大产业”比例发生了较大变化。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57.6:29.6:12.8,到2000年成为18.4:48.4:33.2。因此,澄海置县后国民经济长期经历“耕三渔七”、“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格局,已成为历史时代的轨迹。工业、电力、交通运输、邮电通信,飞快发展。包括收入、消费、居住、储蓄等方面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全区恩格尔系数逐年降低,由1995年的48.2%降到2000年的44.85%。商业贸易呈现购销两旺;外经贸进出口总额、合同及实际利用外资款额不段增长。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卫生、体育及旅游事业日新月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果。
自然地理
位于东经116.80°北纬23.48° 全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素有“一山一水八分地”之称。全区总面积345.23平方公里,其中平原322平方公里,约占80%;丘陵坡地42平方公里,约占10%;水域面积占9.6%。 澄海的土壤分布于赤红壤地带,耕地土壤肥力属中等,但地势平坦连片方格化,水稻土占八成,成熟化程度高,而且排灌十分方便,可以水旱轮作,生产潜力大。
人口状况
澄海区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县(区)份。全区总人口75万人,总面积345.23平方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约2056人。 澄海文化基础较好。自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累计为各类大中专院校输送15243名学生。现全区拥有大中专毕业生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3.51万名。 澄海区15-64岁的人口为56万多人,占总人口66%。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年龄人口的年龄构成年轻,文化素质较好,因而劳动力素质较好。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不断发展,澄海外来流动人口逐年增加。现在,常年外来人口保持在10万人以上。 澄海是广东省著名侨乡,有旅外侨胞约75万人。 澄海人杰地灵,文教昌明,俊才辈出。在这片土地上先后哺育出潮州前八贤中的卢侗、张夔,潮州后七贤中的唐伯元,明经济概况
工业 改革开放以来,澄海工业经济发展快速。特别是近几年来,采取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措施,如降低地价、电价、规费等,以及优化服务等方面,多方吸引国内外客户到澄海投资兴办实业。同时,鼓励国营、集体、三资、股份制、私营个体等多种所有制性质的经济一齐上,促进了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 全区初步形成以轻型加工业为主体,塑料玩具、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工艺美术、建筑材料等支柱行业相互配套的工业新格局。全区工业企业5600多家,其中宜华集团公司等产值亿元以上企业13家。44种工业产品填补国内空白,55种产品荣获部优、省优称号,塑料、工艺、玩具、南金等产品畅销欧美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塑料行业,共拥有塑料生产企业近千家(注册),从业人员近十万人,仅自动、半自动注塑机达1万台(套),生产塑料玩具、塑料工艺、塑料日用品、塑料配件、塑料建材五大类产品,年创值20多亿元,被国内外称为塑料城。 专业镇—— 东里镇(广东省五金工具专业镇) 汕头市澄海区东里镇位于潮、澄、饶三市交界处,水、陆、空交通十分便利,区位优势突出。东里镇是汕头市澄海区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潮汕地区的著名侨乡,镇内的道路、水、电、通讯、环保等各项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投资环境十分优良,是全国500个城镇示范点之一。 东里镇现有大大小小的工业企业近1000家,并己逐步形成五金制品作业、针织服装漂染行业、工艺玩具行业、橡塑行业、印刷包装行业等五大重点行业,其中较有特色的是五金制品行业。2005年被省科技厅确定为省五金制品专业镇。 莲下镇(广东省日用化工专业镇) 莲下镇位于汕头市澄海中心城区北侧,南靠韩江支流莲阳河,东临南海,西倚凤鸣山,是澄海工业重镇。素有“侨乡”之称,人杰地灵,人文蔚盛,商贾云集。国、省道横贯两翼,不出半小时可直达汕头国际机场、汕头港、澄海莱芜码头、汕头火车站,区位优势尤为突出。现辖30个行政村,人口10.61万人。区域面积56.09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9.31平方公里,被列为广东省中心镇。2006年被省科技厅定为省日用化工专业镇。连年来先后被国家省部委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广东省“先进乡镇党委”、“文明村镇”、“文明示范镇”、“乡镇企业百强镇”等荣誉称号。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莲下镇委镇政府本着“科技兴镇,工业强镇”发展思路,致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近几年,一批基础设施相继建成投入使用,投资环境日臻完善,园区规划和建设、特式产业的培植和发展彰显了工业重镇的位置。2006年实现工业产值65.6亿元;税出1.42亿元。业已呈现以外向型经济为主体,日用化工、木制品、工艺玩具、造纸印刷包装、毛织服装、食品加工等几大支柱产业共同发展的工业格局。 日用化工是近几年异军突起发展迅速的行业,现在大小企业80多家。广东名臣化妆品有限公司是其中的姣姣者,其“蒂花之秀”化妆品、日用洗涤品系列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是“国家免检产品”。企业正发挥着龙头带动的社会效应。发展中的莲下日用化工工业呈现出如下鲜明的特色:产品种类繁多、科技含量附加值高、硬件配套上档次、己形成生产社会化产业链:整个行业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莲下现在打造特色专业镇的同时,正描绘着科技创新三年发展规划,致力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凤翔街道(广东省玩具专业镇) 澄华街道(广东省毛衫专业镇) 盐鸿镇(汕头市包装材料专业镇) 农业 澄海农业素以精耕细作著称,有“种田如绣花”美誉,是著名的农业高产地区。新中国成立后,澄海各级党政高度重视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大搞平整改土,兴修水利。先后建成了五大联围防洪防潮大堤和6个灌区的灌溉排水系统,兴建四座桥闸,保水调节水位,实现排灌自流化。 韩江堤围全面达到二十年一遇的设防标准,部分达到五十年一遇的设防标准;海堤具备抗击十一级台风加暴潮的能力。早在1957年,澄海就成为全国第一个双季水稻亩产千斤县,荣获“粮食亩产量甲全国”的称号。改革开放以来,在继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同时,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并突破了以粮为纲的单一模式,发展多种经营,全面活跃了农村经济。 粮食再创高产,1989年稻谷年平均亩产1075公斤,成为全国第一个双季水稻高产超吨谷的县份,1991年获国务院授予的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的称号。此后经努力,连续十二年保持亩产“吨谷市(县)”的殊荣。年蔬菜种植面积24.73万亩,总产量72.35万吨;水果种植面积4万多亩,总产量4.98万吨;“三鸟”饲养量2295.18万只,生猪饲养量23.88万头;水产养殖面积4.64万亩,水产品总产量6.09万吨。全区水产、水果、禽畜、蔬菜“四大基地”总收入26.4亿元。樟林林檎、新澄西瓜、莱芜紫菜、白沙狮头鹅等澄海农特产品驰名海内外。 外引内联 改革开放以来,澄海区充分利用侨乡的优势,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外引内联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全区共引进香港、泰国、新加坡、日本、美国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到澄海落户。兴办三资企业475家,来料加工企业312家,累计实际利用外资6.02亿美元。投资项目涉及服装、工艺、毛织、化工、塑胶、食品及餐旅业、房产开发等20多个行业。在引进的项目中,工业项目占80%以上。 建成了泛海木业有限公司、华翔塑胶有限公司等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骨干龙头企业。在做好外资引进的同时,积极加强与内地大中城市、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技术交流与经济协作。目前,澄海已同12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 商贸旅游 澄海区按照“大市场、大商品、大流通”的思路,以建设专业市场和多功综合市场为重点,先后新建扩建了一批规模较大的专业性综合性集贸市场。全区共拥有水产、塑料、服装、蔬菜、水果、粮食等专业综合市场50个,经营总面积47.75万平方米。这些市场连结全区村镇,面向全国,既较好地服务了当地群众生活,又增强了当地工业产品和农副产品的辐射功能。 澄海塑料专业市场,经营几百个系列近万个品种的塑料产品,远销全国多个省市,2000年成交额17.25亿元,比1980年增长13.5倍;集市贸易成交额达到11亿元,比1980年增长31倍。与此同时,澄海区利用毗邻特区、靠近港澳的有利条件,积极拓宽对外贸易渠道,大力组织产品出口。至2004年,全区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4.96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4.37亿美元,分别比1980年增长873倍和10.4倍。 澄海区旅游业蓬勃发展,全区共有宾馆、招待所、旅社60家,其中已评为二星级的2家,相当于二星级的4家,三星级的1家,四星级的1家;客房约1712间,床位3036张。此外,还有营业性歌舞厅67家。 目前澄海旅游资源已经初步开发利用,较有规模的景区共有5处。即:莱芜旅游区、陈慈黉故居、郑王衣冠墓、塔山风景区和冠山风景区。2004年澄海区共接待来澄旅游人数98.8万人次,各旅行社组团外出旅游4.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6亿元。目前,共有旅游企业8家,各旅行社已开办国内旅游线路68条。
澄海向来崇文重教,古称“海滨邹鲁”,今享全国民族民间艺术(版画)之乡 、民族民间艺术(灯谜)之乡 、全国文化先进市 、全国广播电视先进市、全国体育先进市等美誉,文化基础厚实。1983年基本普及小学教育;1994年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1997年成为全国“两基”先进市;2001年再次荣获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四个);1999年被列为全国农村艺术教育实验县(市),2002年被定为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 全区现有中小学校152所,其中小学123所(公办122所,民办1所),中学29所(初级中学15所,完全中学10所,高级中学4所);省一级学校7所(其中小学2所,初级中学1所,高级中学4所),市一级学校4所,区一级学校31所,达标学校21所;幼儿园194所。职业技术学校1所(加挂职业教育中心、广播电视大学牌子);特殊教育学校1所。 全区中小学在校学生137056人(小学生75371人,初中生41902人,高中生19783人);职业技术学校学生1485人;3—6岁幼儿适龄儿童入园22475人。教职工总数6943人,其中专任教师5610人(高中教师995人, 初中教师1994人,小学教师2621人)。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69.65%,初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7.39%,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8.4%。 2006年全区3—6岁幼儿适龄儿童入园率为83.8%,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98%,小学毕业生升初中率97.6%,“三残”儿童入学率达90.91%;小学生年辍学率0.07%,初中生年辍学率1.76%,各项指标均符合省义务教育阶段的要求。2006年全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73.7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62.73%。目前,全区基础教育事业发展态势良好。 ——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逐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新体制。教师工资由区财政按时统一足额发放;撤销各镇(街道)教育办,设立教育指导组,配置符合任职资格的教育事业编制的教育专干。全区中小学教师的招聘录用、调动及交流,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考核奖惩以及学校干部的选拔、任用、培训、考核、交流已归口区教育、人事部门管理。全区中学教职工的工资、住房、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和政策性补贴由区财政统一发放。中小学收费资金由区、镇财政直接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中小学收费全面执行“一费制”。 ——调整中小学结构布局,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根据实际,把中小学布局调整和薄弱学校改造以及规范化学校的建设结合起来,积极推进校舍建设和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2003年至2006年全区新增校舍建设面积达到164972平方米;撤销了一批规模小、办学条件和效益差的中小学,促进了全区学校的均衡发展,提高了全区中小学的整体办学水平和效益。 ——加快普通高中教育,取得突破性发展。区直四所高中发展较快。澄海中学顺利通过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初期督导验收,苏北中学、华侨中学、实验高中被评为省一级学校,实验高中通过国家级绿色学校的评估,全区高中教育形成了以澄海中学领头、三所省一级学校并驾齐驱的良好局面,全区高中优质学位占了一半。 ——整合资源,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着重抓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工作,启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工程的建设。2006年秋季澄海职业技术学校招生940多人,开学各项工作进展正常,有效地整合了该区中等职业教育资源。 ——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一是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是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方式、方法和模式,特别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2006年高考全区上线总人数3744人,占考生总数的72.7%,省线上线2373人,其中本科上线(2B以上)1635人,占考生总数的31.8%,比去年增加145人。上层生、尖子生增幅较大,全区总分800分以上的考生2人;700分以上107人,比去年增加36人;全区个人单科800分以上27人,比去年增加20人。三是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第四,开展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活动,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全区中小学生犯罪率为0,违法率0.007%,违法率比去年减少0.004%, ——大力实施“科研促教”工程,提高教育改革发展的科研“含金量”。加强科研机构、队伍、制度和基地建设;做好教育科研规划、管理、指导与研究工作,积极组织开展教育课题科学研究,奖励并推广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产生一批科研成果。我区作为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积极稳妥地开展新课程实验工作,形成区、镇、学校三级教育科研网络,一批课题获得市、省、国家的教育部门的立项确认,其中国家级和省级课题各1项,市级课题18项。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了从校级到全国级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些有影响的研究成果:教研室主持的“中小学语文多读、精讲、精练教学实验”和实验学校主持的“小学语文考试改革”分获广东省第一届和第四届普教教育教学科研成果二等奖;澄海中学的“精致教学模式研究”和教研室主持的“小学数学活动课实验”等课题获广东省教育创新成果三等奖。 ——加强艺术教育。我区1999年12月被教育部定为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市)。积极开展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工作,确定了华侨中学、莱芜中学、实验学校等13所学校作为区艺术教育工作农村学校、实验点学校。采取措施,建立潮汕文化艺术资源库,拓宽教学渠道,形成鲜明的教学特色,建立展示活动运行机制,培养了一支初具规模、业务精良的师资队伍。2005年10月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点学校圆满完成课题结题,总结出了一批有价值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0—2005年全区共有1608名考生考上高等艺术院校,其中本科558人;五年来共有369人次获国家级奖励、77人次获省级奖励、385人次获市级奖励。在全国首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澄海中学学生林楠获全国一等奖;华侨小学李佳伶老师获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市)教学设计一等奖。2006年10月我区承担教育部的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市)课题获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二级课题研究成果特等奖(全国仅3个)。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教育人事管理,优化师资结构。实施《澄海区中小学2004至2005学年度聘任工作方案》,新聘期中小学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均有明显改善。对新聘期部分中小学校行政领导进行考察调研,有效地强化了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提高学校领导班子的行政能力,促进了中小学校行政干部队伍的规范化管理。二是实施继续教育工程,提高师资水平。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业务培训,对学历尚未达标的教师,进一步采取措施,鼓励他们参加对口专业的函授,或选派到高等院校脱产进修学习。对我区初中、小学小部分原来所学的专业与现从事任教学科不对口的教师进行转岗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和教学能力。全区参加培训3000多人次,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校长的管理水平。三是制订政策,吸纳教育优秀人才。近几年招聘了一批国家、省重点师范院校优秀本科毕业生及经考试录用的澄海生源本科毕业生,有效地缓解了我区高中教师紧缺的局面。目前全区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69.65%。 ——加强教育督导,提高管理水平。一是落实“依法治教”,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形成了政府宏观调控,学校依法自主办学,促使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创设重视教育的良好氛围;继续推行校务公开,全面形成依法治教的良好局面。二是加大督导力度,高质量、高水平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制订了依法治校的规范化要求,组织实施新课标等专项督查,及时纠正办学过程的违规行为,提高了学校行政领导依法办事、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教师的依法施教的水平,推动我区中小学的规范化建设。三是积极开展普法工作,促进依法治教。总结“四五”普法的经验,做好“五五”普法宣传动员和规划,在教育决策、教育行政评估、收费、招生、学校安全等方面提出了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有效规范了管理行为。 ——抓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实施“属地管理”安全自查、隐患自改、责任自负的学校安全工作机制,强化责任意识,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推动安全工作责任制的落实。开展“澄海区学校安全教育活动月”等系列活动,积极开展学校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改活动,突出重点,防消结合,组织开展应急疏散演练等活动,切实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实际技能及应急逃生自救能力。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协作机制,协同有关部门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学生接送车整治、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学校食堂食品卫生检查等活动,营造了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社会氛围。全区没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一是加强教育行政机关效能建设,强化股室职能,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师生,为民办好事实事。二是认真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加强制度建设,落实责任制,抓好领导班子廉洁自律,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收费。
科学方面
科技事业蓬勃发展 。先后有57个科研项目获国家、省科研成果奖,21个项目列入国家、省星火计划,共有2个科技产品居国际领先水平,16个居国内领先水平。 上市公司 境内名企宜华集团属下的宜华木业(600978)、宜华地产(000150)、东方锆业(002167)、奥飞动漫(002292)以及星辉车模(300043)都是是澄海地区目前的上市公司。 名人 泰国名企正大集团属下的卜蜂莲花(原名:易初莲花,正大万客隆)创始人之一兼泰国首富谢国民先生(其父亲谢易初)祖籍系澄海区人。 旅游 1、科隆千树园位于澄海区广益街道官湖村。 2、陈慈黉故居-迄今保存完好的名人故居,陈慈黉先生早年靠卖米为生,战乱年代举家前往泰国发展。 3、澄海温泉度假村 4、澄海莲华盛安古楼 5、南澳岛 6、莱芜 7、上华冠山书院
明朝嘉靖末年,澄海苏湾都活跃着一支王伯宣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伯宣死后,由部将朱良宝继任首领,在莲阳河至东陇溪一带,继续高举起义旗,抗租抗税,劫富济贫,当地农民纷纷加入义军。义军大本营扎在南峙山麓埔营(现涂城乡地界),又在溪南下岱美脚桶山上设立嘹望哨,一时声势大振。
首府得知消息,大为震怒,急派官军,乘船溯莲阳河北上,于程洋岗乡登陆,企图一举全歼义军,朱良宝一面凭借地势居高临下,严加防守;一面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派一部分义军绕过程洋岗寨,包抄官军后路,两头夹攻。良宝手下石锋、铁锋二员大将骁勇异常,义军人人同仇敌忾,杀得官军落荒而逃,死伤三百余人。其后官军屡次进攻也均告失败。
初战告捷,朱良宝感到昏昏然,他不思扩军备粮,乘胜追击,反而自封为王,并命当乡人以涂筑城,设东西南北四门。又在城内南面修建王宫,一心想过皇家富贵生活。朱良宝建宫称王之事,虽遭到石、铁二部将及大战士的反对,但他一意孤行,后来终于终于称孤道寡起来。
官军数次强攻不下,心生一计,改派奸细,以场卖卜为掩护潜入涂城,想方高潮取得朱良宝的信任, 当了他手下一个小头目。那奸细四处造谣惑众,说石、铁二将私通官兵,阴谋作内应献城。良宝果然信以为真,他假意设宴款待二将,把他们灌醉后用牛筋湿茶油紧缚双手,拔剑杀之。
官军探得消息后,知心腹大患已除,便再次进攻。先用稻草挂在城基周围的刺钩竹上,用豆油浇芒箭,射进丛中,引燃是,使涂城顿时变成一座火城。官军再乘势强攻,加上奸细在城内造谣,军心散乱,士无斗志。朱良宝状大惊,知大势已去,涂城难守,匆忙从南门突围,终被乱箭射死于大狗陇,义军也尽遭惨杀。
官军对朱良宝的造反恨之入骨,放火烧了王宫还不解恨,又在该处挖了九十九口厕池,图使朱良宝遗臭万年。事后乡民把义军尸首埋于垄东埔,称为“万人墓”。朱良宝率领的农民军虽遭惨败,但乡人没有忘记他,至今仍把他的乡村称为涂城乡。现在南峙山南麓,还保存朱良宝义军遗址--皇帽石中军帐哨位。
反蒋武装暴动
澄海农军反蒋武装暴动是潮汕地区第一个反蒋武装暴动:1927年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潮汕相继发生“四·一五”反革命政变,中共汕头地委迅速掀起反蒋武装暴动。4月15日夜,中共澄海县部委成立了由中共汕头地委委员、组织部长陈国威和中共澄海县部委代理书记黄琪以及何丹成、邹克英等组成的起义总指挥部,打响了广东反蒋武装暴动第一枪。全县分东西两大战场,参加暴动的农军达5000多人。暴动期间,各区农军先后拘捕反动分子100余人游街示众,处决其中罪大恶极分子几十人,国民党潮梅警备司令部调兵力进攻农军。为保存实力,中共澄海县部委将参加暴动的党团员及200多名农军撤往饶平钱东青岚山。
中国共产党在潮汕地区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政权———“潮汕七日红”1927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决定举行南昌起义,成立了由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组成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周恩来任书记。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党所掌握和影响的国民革命军两万余人,发动了南昌起义。8月3日起义军开始撤离南昌,南下广东。
南昌起义军于9月19日进抵大埔县三河坝,9月23日下午,起义军主力进占潮州。24日,潮安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当天在西湖举行欢迎起义军大会。24日晨,起义军一部进入汕头市区,与工农武装并肩作战攻下警察总局,解除敌人全部武装。24日下午,周恩来等前委及革命委员会成员和贺龙、叶挺等抵汕,设总指挥部于大埔会馆。即日宣告成立汕头市革命委员会。25日,汕头市上万群众在牛屠地隆重集会欢迎起义军。
起义军按作战部署,于26日从潮州开赴揭阳。当天,揭阳党组织调集民船,在马牙渡架设浮桥,迎接起义军主力进城。9月26日,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南方局成员、新任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从香港秘密来汕头,于当天和28日两次在大埔会馆主持召开南方局会议。
乘起义军进占潮州、汕头的声威,潮汕各县进一步扩展武装暴动。从南昌起义军进占潮汕至一批工农革命政权的建立,这段日子被群众称为“潮汕七日红”。
澄海起义
1927年4月15日,广东澄海县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反击国民党右派的反共屠杀举行了起义。
1926年春,共产党员刘锡三等到广东澄海县同早已在该县开展工作的共产党人一起,深入各区乡发动与组织农民、整顿农会,积极开展抗捐抗税斗争。该县农会会员在很短的时间发展到2000多人。1927年2月21日,第7区右派势力逮捕了该区农会特派员;三四月间,又纠集一批人举行武装示威,无故殴打东里平民学校学生;更有甚者还纠集200多各种武装人员突袭县农会,杀害农军教练彭丕,后来又逮捕了中共澄海县县委秘书、农会委员、农军及师生20多人。4月12日蒋介石背叛革命后,反共形势更加严重。
为反击国民党右派的反共屠杀,中共党组织于4月15日领导澄海农民举行起义,参加人数数千人,分东西两路攻打樟东和冠陇两个据点。计划攻破据点后,再联合攻打澄海县城。起义武装将上述据点围困近一个月。5月中旬,由于国民党右派从汕头派来援兵,形势对起义农民极端不利,遂停止围攻据点,及由刘锡三等率领100多名武装,转移到青岚山地区坚持斗争。到11月,澄海县中共党员发展到170多人,建立了24个农村党的支部,农会会员也有很大发展,为后来的革命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日军三日屠城
1939年农历五月三十日至六月初二,日寇在澄城连续屠城3日,惨无人道。
“屠城”之前,日军在澄城曾有过一次袭击未遂。当时全城百姓人心惶惶,预料日寇定不甘休,于是从当天下午起,全城家家户户携老扶幼,相继弃家逃难,投奔乡下或外地亲友。两三天过去了,没见动静。农历二十九日,便有一批人陆续回城。农历五月三十日上午,日军开始屠城。驻汕头日军饭岛部队三百余人围攻澄城及附近各乡,先用大炮向城里猛轰,继而用密集火力———轻、重机枪和步枪射击,守城部队抵抗不住,向东里撤退,中午遂被攻陷。
当时,敌纠集大队三百余人,用橡皮艇分载两队来攻,一由外砂登陆,一由上窖渡头上岸,分数路冲杀,一队先至龙田乡,占蔡明臣高楼天台,架炮轰击城内,见无回击,然后分路攻入,一队由峰下经埔美新乡循堤顶,再分两路,一路经东湖入东门,一路经埔美入北门,其由外砂溪登陆者,即从三脚堤崖前五卅马路入南门,其从上窖渡头上岸者,又分一队循南堤入南桥西门,各乡镇自卫队无法抵抗,遂被攻陷。
日寇进城后乃肆意屠杀焚烧,不分男女老幼,死生凭其喜怒,刀下血流成河。时值夏雨滂沱,雨下了3天,日寇屠杀了3天,阴风惨雨,倍增凄凉。澄城及附近各乡人民,经历了一场空前大浩劫,这次被屠杀有姓名可记者达700余人,无法查考者尚有许多。屠杀现场,惨绝人寰。如日寇抓了28人囚于便生医院(现中医院)内,一齐拉出来院前蜈蚣桥上砍头劈身,把尸首推下玉带河,鲜血染红了河水,尸体塞满了河道。
屠杀最残忍者,则是在六月初二日,日寇撤离澄城时,抓了挑夫40余人,为其部队挑行李至外砂渡船头落橡皮艇,全加残杀,无一幸免。而处死方法不一,或斩首,或断其手足,或拦腰横截,或穿胸,或剖腹,或周身乱刺,或用机枪扫射,种种惨状,目不忍睹,而敌军极尽残酷之能事,引为痛快。澄海各乡镇民众,逃走一空。六月初二日午,敌寇由澄退往庵埠时,还在城内张贴通告,威胁恫吓众百姓,限澄城5天内,成立维持会,否则再派大军前来屠杀。
日军撤离澄城时,在城内外纵火焚烧。被烧毁的计有原衙门之棂槎楼(现澄中体育场门址),历劫3日夜,余烬久久未熄,还有蜈蚣桥边面条铺,八角楼下1户人家,南门头济仁堂药材等几间商店,打铁街头与盐场街一带的商店、作坊20多间,以及东门外伯公山顶望海楼等处,都被烧毁。
南桥战役
1940年2月27日中午,日军富田大队进抵外砂河西岸,当即炮击东岸中国军队阵地,因其从外砂渡口过河的阴谋无法得逞,便改将南桥作为主攻方向,妄想由此进攻澄城。敌人炮声一响,驻南桥的第三中队中队长王细月扔下鸦片烟枪连鞋都顾不得穿就要溜,政训员张震上前劝阻,王细月将队伍推给张震指挥,以“去调兵”为借口临阵脱逃。而第四中队中队长陈雄则早在进城之前就借口腿疮未愈回家去了,队伍是由政训员郑剑夫带领参战的。此时,第四中队调援南桥,统一由张震指挥、郑剑夫协助。由于此前张震、郑剑夫等共产党员和青抗会员团结了各自中队的队员并经常对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因此当他们在这个严峻关头挺身而出时,两个中队的100多名队员均表示服从指挥,坚决与敌人血战到底。28日,日军集中百余精锐兵力企图一举攻占南桥,张震与郑剑夫带领自卫队员沉着应战,从上午9时至下午4时,连续击退敌人5次冲锋。
在前线将士浴血奋战的同时,后方的澄海青抗会战工队冒着敌人炮火深入前沿阵地进行救护、慰问和战地鼓动工作;澄城的老百姓则纷纷送来食物、茶水劳军,涌现了军民并肩抗击敌人的壮烈场面。
在中国军民用血肉筑成的长城面前,日军碰得头破血流。29日,日军增援大批骑兵、炮兵,三面包围澄城(另一面是莲阳河)。3月1日,敌再增兵,总兵力达1000余人,分6路攻城。至傍晚,中国军队才撤离澄城。此时已连续战斗了5昼夜,给日、伪军以重大打击。张震部队以其抗敌战绩受到当局传令嘉奖赏大洋一百,各报均称誉张震为“南桥张将军”。澄海县长李少如还亲临莲阳河边欢迎撤回的自卫队,并宣布提升张震为第三中队副中队长兼第一小队队长。中共潮澄饶中心县委也在党内通报表彰了张震等的英勇事迹。
1943年澄海出现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
1942年冬至1943年春,澄海境内一连4个月没下过雨,至3月21日始雨,4月又亢旱。县内土地龟裂,咸潮上涌(西溪直达外砂沈洲,东溪涌至上华龟山地界)。全县因苦旱断水,能播种的庄稼也大部枯死,为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
是时潮汕论陷,米珠薪桂,饿。载道,“水肿大脚”,触目皆是。全县人口饿死者近三分之一,逃荒者不计其数。加上当年霍乱疫病流行,街头路边,遗尸者众,农村市井,到处呈现一片悲惨凄凉的景象。
远古时代,澄海大部分地方还处于大海之中,是一个“海气昏昏水拍天”的海湾,后来才逐渐冲积浮聚成陆。现澄海地域在夏、商、周时属百越之地,秦汉时属南海郡揭阳县地,晋时属东官郡海阳县。隋、唐时属潮州辖下的义安县(海阳县),宋元丰五年(1082年)澄地分属海阳、揭阳两县。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后,现澄地分属于潮州府辖下的海阳、揭阳和饶平3县。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划海阳县的上外莆、中外莆、下外莆等三都,揭阳县的蓬州、鮀江、鳄浦等三都,饶平县的苏湾都,共7个都置澄海县。县名取“澄靖海氛”之意,隶属潮州府。治所设于下外莆都之辟望村(今澄海市区)。
清康熙三年(1664年),因施行靖边海禁政策,撤销澄海县建制,全县人民全部内迁。至康熙八年,恢复澄海县建制,仍属潮洲府管辖。
1949年10月24日澄海解放,成立澄海县人民政府。
1959年1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澄海县建制,县地并入汕头市郊。同年11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又恢复澄海县建制。
1994年4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澄海县,设立澄海市(县级),由汕头市代管。
200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汕头行政区划调整,澄海撤市设区,成为汕头市辖区。
澄海区共分为8个镇和市区三个街道,辖180个居委会(村委会)。另有莱芫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系区人民政府派出机构。
澄海县明、清隶属于潮州府,民国时期隶属于潮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解放后,隶属于潮梅人民行政委员会、潮汕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潮汕区专员公署、粤东行署、汕头专员公署、汕头专区革命委员会、汕头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12月起,澄海成为汕头市市辖县。1994年4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澄海市由汕头市代管。200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汕头行政区划调整,澄海撤市设区,成为汕头市辖区。
姓 名:
联系电话:
留言备注:
我要留言(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26 企业通过我们找到了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