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面擀细,放入油中八个小时进行醒面。
醒面以后,用筷子将面拉细、拉长,然后放入油锅中炸制即可。如果不知道油锅的温度是否合适,可以先放入一小段,听到油炸的声音,就可以全部放进去进行炸制。馓子炸制完成以后,如果一次吃不完,需要放在通风的地方,不要套袋,防止馓子变软不脆。
馓子,作为一款比较方便的食品,没有时间做饭的时。取一些馓子放在碗里面泡一下就能吃,既能管饱,也富有营养。馓子还可以和丝瓜搭配制作丝瓜馓子汤,也是一道名小吃。另外做馓子的技巧并不难,只要大家按照上面的步骤进行操作,自己就可以制作出比较美味的馓子。
精粉5000克,食油3000克,黑芝麻100克,精盐150克。
1.将面粉放入盆内,每千克面粉用水1400克左右,同时放芝麻和精盐拌匀和成面团,反复揉3次,饧30分钟左右。
2.先将面团搓成桂圆粗的条盘入盆内,停1小时后,再搓成手指粗的条盘入盆内,最后搓成笔杆粗的条。每盘一层,洒一次食油,每道工序后,停1小时再做下一道工序。
3.炸时将面条绕在手上约6O圈,先用两手拉开约25厘米,再用炸馓子的筷子抻开约35厘米长,随即下锅炸,用筷子摆动,待馓子呈黄色捞出即成。
馓子的制作要领:
1.和面用水夏凉冬温,以利于饧面;
2.盘面条时不要忘了刷油。
馓子是用油水面搓条炸制而成,主要营养成分是脂肪及碳水化合物,属高热量、高油脂类食物,不宜多食。
编辑春秋战国时期,寒食节禁火时食用的“寒具”即为馓子。那时候,为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名臣义士介子推,寒食节(清明节前一二日)要禁火三天,于是人们便提前炸好一些环状面食,作为寒食节期间的快餐,既是为寒食节所具,就被叫做“寒具”。[3]
2000多年前,我国著名爱国诗人屈原的《楚辞・招魂》篇中,就有“s蜜饵,有\c兮”的句子。著名宋代词人、美食家林洪考证:“s乃蜜面而少润者”“\c乃寒具食,无可疑也”。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详细记载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寒具的制作方法。
宋代苏东坡曾写过一首名为《寒具》的诗:“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褊佳人缠臂金。”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谷部》记载:“寒具即食馓也,以糯粉和面,入少盐,牵索纽捻成环钏形……入口即碎脆如凌雪。”
新中国成立后,寒食节逐步与清明节融合在一天,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也早已遗失,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喜爱,时至今日,仍然是老少皆宜的时令食品[2] 。
编辑
滕州馓子,起源于19世纪末,当地主要以韩、赵、胡、薛几家馓子为主,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馓子作为走亲访友、看望长辈、逢年过节的必备食品。皇娘沟一个800余人的村庄,在馓子这门传统食品手艺最繁荣的时候,经营馓子的家庭作坊一度达到一百多户,滕州谚语“喝粥泡馓子”便来源于此。
姓 名:
联系电话:
留言备注:
我要留言(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26 企业通过我们找到了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