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阳油茶
2004年12月,祁阳县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油茶之乡”殊荣。2004年,该县产茶油1497吨,创产值3290万元,林农人平增收181元。祁阳县历来以盛产优质茶油闻名全国,素有湘南“天然油库”之美称;是湖南省茶油主产区之一,全县现有油茶林面积42.77万亩。 祁阳草席祁阳草席有着悠久的历史。据专家考证,大约在公元1400年前后,祁阳就出产草席。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1694年的《永州府志》,距今已有300年的历史了。 祁阳草席做工十分精细,席面平整光滑,图案美观大方;色泽光亮,柔软耐磨。夏天睡在这种草席上,汗不粘身,舒适滑爽。特别是席草的自然芳香,能让人感觉到山野的清新。祁阳草席久负盛名,产品畅销全国各地,远销世界七八个国家和地区。
祁阳乌梅
祁阳乌梅,已有四百年的历史,种植在睦关头、云盘甸、太白山、赤塘等乡之低矮丘陵山地上。五月中旬果实未成熟时,将青梅采摘回家,用杉木炭灰拌匀后,炭火烤干即成乌梅。它有止渴、解热、镇吐、止咳、生津、驱虫等功能。故将乌梅列入珍贵稀有药物一类。经济价值很高,每百市斤价达180元。 祁阳乌梅有青梅和红梅两大类:青梅类分桃梅和药梅,果实未成熟时幸免为青色,完全成熟时仍为青黄色。红梅类分鸭蛋梅和李梅。
祁阳笔鱼
历史:祁阳笔鱼,产于湖南祁阳地区的浯溪一带,形似毛笔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有“席上珍品”之称。据说这与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有关。苏东坡有次途经祁阳,被当地山水奇景所吸引
湖南永州祁阳文明铺镇有一道传统小吃,叫凉粑,祁阳话当地话读作“朗粑”,湖南永州祁阳凉粑,这种小吃,是糯米制成的小糍粑,口感香甜沁凉。但由于制作工艺复杂,又卖不出价钱,兜售凉粑的小贩日见稀少,正宗凉粑制作方法面临失传,在90后已有很多人没吃过,凉粑快晋升为传说级的小吃,濒临灭绝。与其他小吃不同,现在制作凉粑的人越来越少了,但是在镇上的祖传工艺制作继承人文湘夫妇,制作凉粑几十年了,不管是春夏秋冬,他们拿着凉粑穿行在文明铺古镇的大街小巷。
”卖朗粑、卖朗粑, 朗粑来了......”只要听到文明铺古镇上这吆喝叫卖声,从一岁多的小孩到七八十岁的老人大多会停下赶集的脚步,都会购买这道当地独有的传统小吃,带回家里和家人一起分享这道舌尖上的美味小吃。
文明铺古镇,车水马龙,是祁阳县最早设立的三镇之一。相传明朝时一文姓老人在此地文明经商,待人和善,后与他结邻的人增多,逐渐发展为市镇而得名“文明铺镇”。40多岁的祖传工艺凉粑制作继承人文湘夫妇,每天的早上到中午,都会准时出现在这条古老的街上。一框凉粑加上不断的动听吆喝叫卖声,形成一道古镇独特风景。
“凉粑”在文明铺镇当地话说成“朗粑”,是糯米制成的小糍粑,加上花生芝麻薄荷油口感香甜沁凉,是祁阳县最具地域特色的小吃。
朗粑小吃历史悠久,价格低廉,深入人心,在祁阳,祖、父、子三辈都能深情回忆起小时候有了几毛钱买一份凉粑吃的那种美妙滋味。作者也是在文明铺镇长大,在深圳工作八年时间里,每次回家都不忘买些朗粑带回深圳,因为小时候经常吃这道朗粑小吃。在外工作时心里面总惦记朗粑的味道,总想着要回到老家去买些,所以每次回到老家都要多带些家乡的味道“朗粑”过深圳。
因为“朗粑”的制作工艺复杂,又卖不出价钱,现在很少有人传承“朗粑”制作的传统工艺,但文湘夫妇却坚持了20多年,说来他们的手艺,还是跟他老公公那学到的,文湘夫妇说:“这种特产小吃现只有文明铺镇在做,“朗粑”也是从本镇而闻名全国,但其它地方没人会制作,制作手艺快要失传了”。
文湘夫妇坚持用传统手法来制作每一道工序,从糯米的泡发到朗粑的成型需要经历八道工序,花费十多个小时。首道工序就是精选带韧性的糯米,用井水浸泡十二小时。为了能在镇上赶集时间能出售,晚上二点多就起床用石磨出糯米浆,经过沙布袋过滤沉淀,去掉多余的水分,上蒸笼蒸一个半小时,这时的秘诀在于火候,火候太大,糯米粉就会过硬,火候不够,糯米粉又太软,只有软硬适中,制作的朗粑才有弹性,又不会软塌。蒸好的糯米粉,文湘夫妇趁热冲锤,石臼杵舂,这道原始的工艺十分费力气,文湘夫妇却固执地坚持不愿用机器替代,他认为原始舂出来的糍粑,比机器打出来的糍粑要好吃得多,文湘夫妇俩相互交替的舂,一锅糯米浆也得舂上半个小时。
文湘夫妇:“我觉得他的粘度,舂的时间越长会越好”。磨浆煮浆舂浆,做完这些已经凌晨5点马上天亮,来不及休息,还得准备捣成糍粑团和酿夹心馅料。老文和老伴一次做500个朗粑,捣成糍粑团、挤压,馅料、摸黄油,两个人得从五点多一直忙到八点多,才能制作好朗粑并拿到集市沿街叫卖。文湘夫妇的朗粑做的实在,人也实在,三个二块钱,从不还价。
凉粑--现做新鲜最好吃
朗粑最佳口感时间就是制作出来的12小时内,运输保存不放便,同时凉粑手艺得真传者较少,若能一尝文湘夫妇凉粑,实为幸事!
姓 名:
联系电话:
留言备注:
我要留言(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26 企业通过我们找到了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