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张家界这几样特产美食,你品尝过几种?
张家界是湖南省辖地级市,原名大庸市,辖2个市辖区(永定区、武陵源区)、2个县(慈利县、桑植县)。位于湖南西北部,澧水中上游,属武陵山区腹地。
张家界因 旅游 建市,是我国最重要的 旅游 城市之一,是湘鄂渝黔革命根据地的发源地和中心区域。
有贺龙、廖汉生、贺锦斋等诸多爱国名人。
这里更是盛产风靡海内外的多种特产和 美食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以下四种 美食 ,希望友友们喜欢。
一:葛根粉炒肉
葛根粉是张家界三宝之一,葛根粉炒肉以此为原料的一大特色菜。将有清凉去火、美容、养胃之功效的葛根粉,和张家界土家腊肉一起炒,风味独特。要将葛根粉调成糊状,冷却后再切成片和腊肉一起爆炒,葛根片将腊肉的油吸去,附上了腊肉的香味,确实会让人留下深刻印象。
二:草帽面
草帽面是人气很高的张家界当地小吃,有一些神奇的色彩。名字的由来是因为老板常年戴着草帽在 汽车 站口百货大楼东门对面的巷子口卖面。草帽面臊子非常香,面是全手工加工的。之前只有星期1、3、5的晚上9点才有卖,想吃草帽面最好提前打电话预约了才不会扑空。
三:酸鱼肉
土家饮食加工花样颇多,吃法讲究,菜肴讲究酸、辣、香。
夏天,天气炎热,不宜吃荤腥,鱼、猪肉又易腐,拌上糯米粉子,腌制成酸鱼肉,既不油腻,又防腐、爽口,是招待宾客的佳品。
四:张家界三下锅
张家界三下锅,又名土家三下锅,是张家界的招牌菜。多为肥肠、猪肚、牛肚、羊肚、猪蹄或猪头肉等选其中二、三样或多样经本地土厨师特殊加工成一锅煮。三下锅的吃法也分干锅与汤锅之分,干锅无汤,麻辣味重,不能吃辣的人最好别点。此菜虽好吃,但在张家界的酒店里面一般是见不到这道菜,只有在当地人出入的一些小餐馆里才有得吃。
张家界旅游的特色小吃有几个特点离不开辣,腊,酸,麻四味的,去张家界旅游小吃有以下几个推荐――
1、靠山吃山,张家界这个以山为主的小城市山上的野味特别多:野猪,野兔,麂子,竹鸡,刺猪and so on…
2、野菜有:野葱,木耳,鸭脚菜,山笋,蕨菜,松菇,香椿……
3、张家界最著名的还是三下锅,三下锅也就是不放汤的干火锅,一般由三种主料组成,可随便选用你喜欢的任何几样搭配,本人建议选用干煸核桃肉,干煸肠子,土家腊肉一起炖,十分的好吃。
4、本地人通常喝的酒有:米酒,玉米酒,高粱酒,葛根酒,果酒,蛇酒等。
5、本地土家人加工的一些坛子菜如:酸萝卜丁,洋姜,酸白菜,酸玉米粉,酸辣椒……
这些你要是都吃到了的话,也算不枉此行了,要是还想了解更多
凉伴小吃
材料
主材:,黄瓜1条,切块,蒜蓉1汤匙
汁料:份量仅供参考,水120毫升,镇江黑醋4汤匙,糖1汤匙,麻油2茶匙,生抽3汤匙,味淋1/2汤匙
做法
1、汁料搅匀,先尝尝味;
2、再加入黄瓜拌匀即可享用
去一个叫银满斗的地方吃酸菜牛肉,好吃得不行,大概在35元一个火锅,够吃三人。地点在航校下来的那个巷子里面,紧挨着步行街。实在找不到的话,去三角坪名气很大的胡师傅三下锅吃顿张家界特色菜--干煸肠子和核桃肉火锅, 15元一份,可能是游客多了缘故,分量少了,口味也差些了,有点名不副实,不过名气依然很大。
喜欢吃鱼?打的5块到大庸桥片片鱼店,最底消费15元人,鱼和其他的小吃准你肚皮撑翻!
张家界市区有一家正宗的湘菜馆―湘里人家,主要料理正宗的湘菜;还有九斗梁,是正宗的土家菜馆,在吊脚楼里一边吃地道的土家菜,一边听阿妹唱山歌,韵味很不错哦!
张家界靠山吃山,最著名的就是野味了,到林野酒楼尝尝什么什么(对了,好像不能说出来哦)等等别的地方没有的野味,也不枉来一次张家界了。
还有一个地方非常不错,就是黑竹沟,是吃山珍的地方,各种你从来没有尝过的蘑菇真的非常让你享受,价格也不贵。当然最著名的还是胡家下三锅,希望可以帮到你。
风俗:
一、张家界土家婚俗“三奇”
送猪尾巴信:男方想结婚,当年给女方拜年时,必备一只带猪尾巴的腊猪后腿,暗示男方请求成亲的信息。女方父母见了这份特殊的礼物,也不当面回答。若不同意女儿第二年办婚事,只需将那猪尾巴割下,用红纸包好,放于赠送给男方的布鞋内,男方一看便知其意,只好来年拜年再求之。若女方同意,则将猪尾巴留下来,表示这门亲事要结尾,并在回赠的布鞋内放一枚红鸡蛋或一个小红包。
找“莫毕”:男方迎亲队伍头天夜里赶到女方家。女方的陪嫁姑娘们乘迎亲队伍中的小伙子不注意,就用事先涂在手上的锅烟子,抹小伙子的脸,看谁找到“莫毕”(土家语意为迎亲总管)。此俗有两个意思,一是把莫毕的脸抹黑,以此戏弄男方;二是青年男女指“莫毕”的时候,暗结意中人,有原始“抢婚”遗迹,也是自由恋爱之意。
娶哑巴亲:新娘到了男方家,被引亲娘搀扶出轿,男方在迎接送亲客人时,是不能说话的,说话就会走漏成亲的消息。因为,过去的土司王,只要一听到山寨有结婚的响动,就要残暴的索取新娘的“初夜权”。为了尽量减少这种悲剧,过去土家姑娘出嫁,大都悄悄入寨进屋。约定俗成,现在部份地方仍沿袭这种风俗。
二,张家界土家族哭嫁歌集锦
《哭家人》:我的婶娘我的叔,我今搭了露水帕,人家老少都敢骂,我今天穿了露水衣,人家老少都敢欺,我的哥哥呀我的妹,往日兄妹情义深,今朝多了我一人,送给人家当贱人,难舍哥妹离别情。哥呀妹呀兄弟呀,往日喊我喊得甜,挨到哥哥十八年,竹笋跟着竹子长,哥哥疼妹十八年,如今竹子已砍断,哥哥不再有负担,牵着手儿不觉得,如今你亮手亮脚走,丢下我一人好凄惨。我的爹呀我的娘,可惜我生就女儿身,养老送终不沾边,我今是您下贱女,盘儿的恩情几时还,我今喝了离爹酒,我今吃了离娘饭,如今父女娘儿要分散,我的爹呀我的娘,我今是您贱女儿,您再打伞伞不圆,儿今进了苦竹林,换了衣服改了姓,再想回家万不能,我今出了娘家门,二回回门再团圆。
《母女哭》:我的妈呀我的娘,您为儿女办嫁妆,十天赶三场,一月赴九场,大路走成槽,小路跑起毛,鸡子刚开口,娘在路边走,麻雀进林子,娘在路上行,喜鹊落了窝,娘在路上摸,红红绿绿几大宗,凑凑合合办得多,我的妈呀我的娘,韭菜开花九片叶,我娘怀我十个月,十月怀胎苦难多,十月一满临盆降,我娘分娩在一旁,牙齿咬得铁钉断,双脚踩得地皮穿,醒来一看女儿身,是女非男娘伤心,娘的好处千千万,十天半月数不完,您今逼我出娘门,活人送进死人坑!等等。。。
三,张家界土家族禁忌大全
1、春节禁忌:
正月头七日忌:(因古人以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正月一日不杀鸡,二日不杀狗,三日不杀猪,四日不杀羊,五日不杀牛,六日不杀马,七日不用刑。正月初一至十五为“过年”,忌耕作,以为此时耕作冲犯神灵,一年百事不顺。忌言“死”、“鬼”、“杀”等不吉利字眼。必言时则择吉字易换。若有犯,是年将大不吉。年初一至初三忌泼水、倒垃圾于门外。以为水土出门如财气出门,而年为岁首,故又以为一年财气不佳。污物虽多必积至初四方可送出户外。初一至初三忌乞火他人,以为于主客两方均有害。正月初五为“破五”,亦称“五忙日”,忌耕作,否则以为年内遇事必破败。
2、 除夕禁忌
乡民以为是日上界诸神下降,要处处秉诚恭敬。不许打碎碗碟,忌恶声谩语,忌随地小便及泼污水、灯油于地等。忌推磨舂碓,相传它们已劳累一年,除夕需要休息。忌借贷,人们认为一年的最后一天(包括大年初一),财气不外泄。亦忌扫地,相传若除夕扫地,会把一年的财气扫掉。同时还忌吃汤泡饭,否则来年会下大雨,冲毁稻田,淹没庄稼。土家人认为,饭为“五谷神”所管,汤属水,由龙王所管,五谷仙子与龙王有旧恨,故若汤泡饭,则会使龙王乘机兴风作浪。除夕日不准吃糍粑,相传远祖的太婆是在除夕吃糍粑后哽死的,故而忌之。除夕日的菜不准放辣椒,否则来年会吃一年的“辣子亏”。亦不准到水井挑水,否则会惊动龙王,来年会发生水旱灾害。同时还不准杀伤生灵畜禽,否则会遭到它们灵魂的报复。 还有。。。
四,张家界土家族农耕生产
水旱石碾
粮油加工设施。把山泉聚起来,在岩壁坡脚开一沟渠,或架一木枧,泉水沿渠枧冲刺而来;迎水口安装一圆形水鼓,用片片木板隔成一个个水囊,靠水的冲力启动水鼓;水鼓中轴又带动一木齿轮,齿轮的立轴再带动上面的“犁辕弓”,长弓成抛物线拴住石轮在石糟飞转,“咕嘎.....咕嘎.....”像唱一支古老的民歌。水碾,可碾米磨粉、碾菜子、茶子(茶油)。其式样不一,区别在水鼓,立式为“鼓”,座式称“伞”,由水位条件选定。少水山寨则用旱碾,前后两个扁轮子,用畜力拉,咿咿呀呀地唱,从早到晚,为山寨增添一曲谙熟绵长的田园歌。碾成的米面比机械加工的味美。现不通电的山寨仍沿袭石碾加工习俗。
背篓代担
山区运载习俗。“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桑植大山区,道路崎岖狭窄多险,挑担不方便,人们便与背篓结下不解之缘。姑娘出嫁要织“洗衣背篓”(又称丽背篓)作陪嫁。洗衣背篓小巧玲珑,篾丝细腻,图案别致,花纹精妙,是新娘子巧手勤劳的招牌;女儿生孩子,娘家要送―个“儿背篓”,作为“祝米酒”的礼行(品)。儿背篓成长筒形,腰小口大,专用来背孩子;砍柴、扯猪草则用“柴背篓”,它篾粗肚大,经得住摔打,摘苞谷、小谷则用“扎背篓”,它腰细,口呈喇叭形,底部成方形,高过头顶,像倒立葫芦,背得多。另有一种木制背篓,几根木棒,作成一能置物体的空架,用篾丝系着,是背原木,送肥猪的好工具。有的为歇息时不释肩,用一“丁”字棒将篓底撑住,叫“打杵”,用来“歇肩”。此物方便适用,至今仍然盛行,故有“篓不离背,杵不离篓”之谚。
薅草歌
张家界境内山多田少,居住在山区的人民,习惯在荒山野岭上开荒栽桐、茶,种包谷。在开垦大片荒山时,亲友和邻舍的人都相约带着挖锄帮工开垦,主人家只招待酒、饭,不付工资,叫做“打白工”。为了减轻人们在劳动中的疲困,提高工效,主人家还请唱歌师傅二人,在工地上一人敲锣,一人打鼓唱薅草歌。清早上工时,歌师傅唱请“土地神”的歌。吃过早饭后上工,歌师傅便唱一些男女情爱的歌;有时见景生情唱一些工地上劳动场面的歌,表扬肯卖力的人。吃过午餐后上工,唱《水浒》、《三国演义》、《封神》、《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故事。唱词多是四字句,句尾的字同韵。歌师一人唱上句,另一人接唱下句。唱完两句后便打一阵锣鼓。到了日近西山快要收工时,歌师傅唱送“土地神”的歌,歌唱完后,在一阵欢乐的锣鼓声中大家扛着锄头各自回家。山区人民锄包谷草,稻田薅草时,都相互打白工,请歌师傅唱薅草歌。这种习俗流传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因歌师傅受到“造反派”不同程度的批判斗争,以后歌师傅相继去世,薅草歌便唱的少了,而打白工的习俗仍然存在。
糊仓
每年插秧时,农民请亲戚朋友帮忙插秧,秧插完后插秧的人便给主人家身上糊稀泥巴,主人家也不生气。传说泥巴糊得越多,秋收时谷子就收得多。此俗称为“糊仓”。
插秧包
主人用鸡、鸭、鱼、肉、蛋款待插秧人,俗称“插秧包。”在盛猪肉碗面上放一块盖面肉,这块肉只有插秧身手艺高的人才能吃,吃了这块肉的人,下田就要插头佾,如果插二佾、三佾的人进度超过插头佾的人,下次吃饭时的盖面肉就要让给超过头佾的人吃。
开秧门
流行于张家界全市各地。农家对插秧十分重视。首次下田扯秧称“开秧门”,要焚香烧纸放鞭炮,表示感谢田神和向人报喜。开秧门时,还唱(开秧门歌),主家以酒食犒劳插秧者。诸人乘兴下田,各显技能。
守夜
流行于张家界市桑植县的大山区。庄稼成熟时,山中猴子、野猪、猪獾、黄羊(黄鹿),夜晚常成群结队糟蹋,山民们便搭棚看守。入夜,他们烧旺篝火,不时鸣锣、击鼓、放铳、敲梆,惊走野兽,保护庄稼。清代《溪州竹枝词》曰:“溪州之地黄羊多,三十五十藏岩窝;春种秋种都窃食,只怕土人鸣大锣。”此种驱兽方式,至今仍有人采用。
采茶
流行张家界全市各地。据清同治版(桑植县志)记载:“岗茶四季皆产,县属独多,叶颇厚,谷雨前摘取细者,亦名抢旗”。桑植县境西莲乡五京村唐家湾产“三合国茶”,又名“玉京贡茶”,具清香、汁甘、味道鲜美之特点,久负盛名。相传明崇祯十二年(1639)为皇宫贡品。
五、张家界土家族建筑
土家吊脚楼:
吊脚楼多为木质结构,―般为横排四扇三间,三柱六骑或五柱六骑,中间为堂屋,供历代祖先神龛,是家族祭祀的核心。 根据地形,楼分半截吊、半边吊、双手推车两翼吊、吊钥匙头、曲尺吊、临水吊、跨峡过涧吊,富足人家雕梁画栋,檐角高翘,石级盘绕,大有空中楼阁的诗画之意境。土家吊脚楼窗花雕刻艺术是衡量建筑工艺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有浮雕、镂空雕等多种雕刻工艺,雕刻手法细腻,内涵丰富多彩。有的象征地位、有的祈求吉祥、有的表现农耕、有的反映生活、有的教育子孙、有的记录风情。飞禽走兽、花鸟虫鱼、歌舞竞技、神话传说,栩栩如生,蓄意深刻。
修屋上梁抛粑粑:
土家的新修房屋,在上梁时,兴抛粑粑,以表示庆贺之意。内容与形式是这样的:立屋上梁的这一天,亲族好友送匾额送红布,敲锣打鼓放鞭炮。正式上梁时,还请两名“歌师”手端茶盘,提着酒壶,搭着木梯,沿中柱一步一步往屋梁上攀登。要上一步梯极,讲几句赞词。当快要到达屋梁时,就讲一通赞颂之词,然后拿出两个大粑粑,问主人家是要富还是要贵,主人说富贵都要,歌师说赐你“富贵双全”,将两个大粑粑抛下。主人家接过粑粑以后,又抛一些小粑粑,算是招待看热闹的人。这种形式就叫做“上梁抛粑粑”。等粑粑抢过以后,歌师一步一步走下梯子,又讲一些赞词,这样上梁才宣告结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包括图片、视频、附件等)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用户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转载作品务请注明出处,机构云平台、个人云空间的建设权、管理权、所有权均归实名机构和实名师生所有,与世界大学城无关。
张家界城记写的张家界挺好,很深入,可以了解。三下锅、腊肉经典,十月份开始就烤火了!!!
姓 名:
联系电话:
留言备注:
我要留言(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26 企业通过我们找到了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