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湖南特产网!

中华名小吃做法有什么

中华名小吃做法有什么

著称天下兰州清汤牛肉拉面是兰州的风味小吃。就像绵延万里的古丝绸之路一样,兰州牛肉拉面也有悠久的历史, 兰州牛肉拉面传说起源于唐代,但已因历史久远已无法考证。真正的兰州清汤牛肉拉面是河南省怀庆府(今河南博爱县)清化小车牛肉老汤面演变而成的,煮牛肉时放凉已经成了肉冻的胶体状物,也就是老汤,是小车牛肉里最入味儿的,鲜美无比,此汤乃是做牛肉面的上品。兰州的牛肉面始于清朝嘉庆年间(1799年),系东乡族马六七从河南省怀庆府清化陈维精处学成带入兰州的,后经后人陈和声、马宝仔等人以“一清(汤)二白(箩卜)三绿(香菜蒜苗)四红(辣子) 五黄(面条黄亮)”统一了兰州牛肉面的标准。在其后二百多年的漫长岁月里,以一碗面而享誉天下,以肉烂汤鲜、面质精细而蜚声中外,打入了全国各地,赢得了国内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食客的好评和荣誉,1999年被国家确定为中式三大快餐试点推广品种之一,被誉为中华第一面,成为餐饮业的一束奇葩。这其间凝聚着陈马及后来无数专营清汤牛肉面厨师的智慧与心血。今天,清汤牛肉面因为味美可口,经济实惠,不仅在兰州比比皆是,而且在全国各省乃至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了兰州牛肉面馆,兰州不愧为是世界牛肉面之乡。

兰州清汤牛肉面是快餐,也保持了中餐的特点,这也是兰州文化的一部分。这种传统的牛肉面的基本风格还在,但内容却已不断地在添减。红红的辣子油已经漂满了整个碗,有的人还要再添,是找的一种烈性感觉。有的人使劲地要蒜苗香菜,好象是着意亲近绿色,崇尚着自然。不少面馆出现了“加肉”佐以小菜的配套等系列新品种。兰州清汤牛肉拉面既继承了传统牛肉面的精华,保持了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原汁原味,又将其按照现代快餐理念进行了发展,使这一民族小吃得以发展。

牛肉面的制作,需要面粉、牛肉以及几十种香料。据测算,一个40多平方米的小店每天大约消耗牛肉50公斤,消耗面粉8袋;而那些大店日消耗面粉往往都在十几袋以上。再加上萝卜、香菜、蒜苗以及各种调料,兰州的牛肉面馆每年带动的原料消费都在5.2亿元以上。正是有了牛肉面的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兰州东部黄土高原的养牛产业和西部河西走廊的面粉加工产业。此外,围绕牛肉面原料的运销,还形成了一支贩运大军。

兰州牛肉拉面在兰州俗称牛肉面,是兰州最具特色的大众化经济小吃。兰州人做牛肉面做出了名堂,让人吃上了瘾。后辈们再代代推陈出新,硬是将这种面食文化发挥到了极致,打得个名扬天下。兰州拉面是汤面,而且还是“清汤面”,它的精彩之处就是汤清。首先是煮好面条后分离净煮面的浑面水,其次是加入的牛肉汤是清的,不加入酱油等有色物。兰州清汤牛肉拉面继承了传统牛肉拉面的技艺,选择上等面粉,添加不含任何有害物质的和面剂,按照传统方法和面,揉面,打面,醒面,和揪面剂子,再经拉面师用手抻拉,观看其拉面过程如同观看表演一般。一团面在拉面师傅手中可拉出大宽、宽、韭叶、二柱子、二细、细、毛细、一窝丝、荞麦棱子等十余中不同形状的面条,如此新鲜的面条,自然比各种机制面条、干面条更美味可口了,熟练的拉面师每分钟可拉出6~7碗面条。 中餐讲究色香味形俱全,清爽鲜亮丰富的色彩刺激人的食欲,使人胃口大开。一般来说,兰州清汤牛肉拉面的汤采用牛肉、牛肝、牛骨、牛油及十多种天然香料熬制而成,香味扑鼻、天然香料中的助消化成分更使人食欲大增,尤其是“马家大爷牛肉面”其调料配方独特,汤汁清爽、诸味和谐、牛肉软中带筋、滋味绵长、萝卜白净、辣油红艳、香菜翠绿、面条柔韧、滑利爽口、香味扑鼻,更是美味无比。堪称兰州牛肉面中的极品。

我常观看马家兄弟牛肉面拉面师马尕三拉面,面和得不软不硬,拉起来像皮筋似的,两胳膊若没有一把子力气怎行?面可以拉得很细,他的拉面真是一绝。越夸奖他,他越抖神,眉飞色舞,如同表演魔术。拉得比挂面还细,而吃在嘴里利利落落。各种形状的面条满足了不同消费者不同偏好。男孩子吃“二细”(稍粗),女孩子吃“细”的,中老年人又偏好“韭叶子”和“毛细”(更细的);文化人知识分子爱吃“细”的和“韭叶子”, 下苦力的工人农民、军人和猛汉却偏爱“宽”的甚至“大宽”(二指宽、宽裤带)……而且兰州人吃牛肉面要哪一种已印入潜意识,少有改变。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人造就了牛肉面的种种面型,而多样的面型又塑造着兰州人的涵养和性情。“毛细”是温柔,“头细”是随和,“二细”是阳刚,可以粗到像小孩的小姆指头,筷子夹起来卜楞卜楞的像是鲤鱼打挺。本来拉面的妙处就是在于那一口咬劲儿,多少有些韧性,不像机器面那样的糟,其原因是拉得久,把面的韧性给拉出来了。“韭叶子”给你平静,“宽的”给你豪放,“大宽”让人威猛……如若女孩、老人改吃“大宽”,男孩、莽汉改吃“毛细”,准会阴错阳差。所以兰州牛肉面是感性的,人性化的,十分地融通而随和。一个人要什么,性情好恶毕见 ,这就是兰州人眼里大众化的牛肉面。

中国的小吃的做法

福建小吃--花生汤

材料生花生米100g,芋头100g,牛奶200ml,椰浆150ml,白砂糖30g。

做法生花生清水浸泡3小时。去皮。

高压锅内注入550ml清水,放入去好皮的花生,煮开之后小火压煮45分钟至花生软烂。

芋头去皮洗净,入蒸锅蒸制40分钟取出。切成小丁。

奶锅内注入200ml牛奶、150ml椰浆、30g白砂糖,小火煮制糖融,拌入煮好的花生和芋头丁,小火煮制牛奶微沸即可。

台湾夜市小吃『地瓜球』

材料預備食材

地瓜 1斤

太白粉 1斤

水 半斤

沙拉油 1大匙

泡打粉 1大匙

調味料

糖 半斤

做法1. 地瓜洗淨,削皮切薄片→將地瓜薄片放入電鍋中,蒸15到20分鐘至軟爛,電鍋跳起後,再燜至四到五分鐘取出搗成泥狀,加入糖拌勻,續入太白粉、水、泡打粉揉至光滑後,放置約30分鐘備用

2. 將地瓜糰整形後搓成長條狀,均分成小地瓜糰→搓成圓狀

3. 鍋內熱油,約攝氏100度,將材料放入油鍋內慢慢炸至浮起後,用漏杓往下壓炸至金黃色,撈起瀝油即成。(邊炸邊滾動讓地瓜球平均受熱)

4. 油炸好→濾油→完成→品嚐

【武汉小吃】 之豆皮

材料里脊肉,香菇,香干,香葱,榨菜丝一包,糯米。

做法1.糯米(提前一天泡一下,然后煮熟,少放水)。

2.把里脊肉,香菇,香干,香葱,榨菜丝都切成丁

3.炒锅放油少许,依次放肉丁,香菇丁,榨菜丁,香葱香干丁,放盐,胡椒粉,生抽老抽,糖少许,炒熟(生抽稍微多放点,留点汁水)

4.绿豆粉,鸡蛋一只混合,用平底不沾锅摊一个蛋皮

5.铺上煮好的糯米饭

6.再铺上刚才做的肉馅儿

7.用一个大盘子盖住,翻过来(别甩地上去了:D),再切成小块就好了

怀旧港式小吃——煎薯仔饼

材料猪肉 约 100 g

马铃薯 约 250 g (净重)

洋葱 半粒 (切粒)

青葱 2 条 (切粒)

鸡蛋 1粒

黍粉

面包糠

芫荽叶 15 片 (只取叶,切碎)

马蹄 2 粒 (切粒)

【腌肉料】:

绍兴酒 1 大匙

生抽 半茶匙

糖 1/4 茶匙

水 1 茶匙半

黍粉 半茶匙

【煮薯仔料】:盐半茶匙

【压烂薯仔调味料】:盐半茶匙,胡椒粉

做法1、猪肉剁碎,加入腌肉料,放进冰箱腌 30 分钟。

2、马铃薯屑皮,切半。准备一锅水,放入马铃薯 (水要盖过),加入盐,盖锅大火煮滚转中小火煮约 20 分钟或至熟。

3、把水分倒掉,再小火焖 5 分钟,然后熄火再焗 5 分钟。

4、把马铃薯压烂,加入盐和胡椒粉拌匀。

5、烧热少许油,爆香洋葱,然后推上边,倒入腌好的肉碎略炒,炒匀熟透即可熄火,待冷。

6、鸡蛋打匀,倒入少许鸡蛋进马铃薯泥 (半粒或少),加入芫荽叶和青葱粒,拌匀,放入一大匙黍粉拌匀,最后加入肉碎拌匀。

7、手沾少许水,把马铃薯泥搓圆分 7 份,静待 30 分钟。

8、准备好黍粉、剩余的鸡蛋和面包糠,把薯泥团次序的裹上黍粉、鸡蛋和面包糠,稍微压扁,平底锅中热少许油,把薯仔饼两面煎至金黄色即可享用。

柳州小吃----露水汤圆

材料大头菜(北方买不到,俺用的是梅菜干),粉丝,香菇,木耳,黄花菜。,这些配菜的比例都是1:1。格外喜欢什么料的话,可以适当增加,五花肉1两,肉多肉少依照个人口味。肉少的清淡些。,粘米粉适量(粘米粉,即大米粉,不是糯米粉!),姜一片,蒜一瓣,香油1/2汤匙,五香粉1克,白糖1/2汤匙,生抽1汤匙,盐。

做法1、五花肉切小细丁,略剁,肉稍微比肉末粗一点即可。梅干菜剁碎丁。香菇,木耳,粉丝,黄花菜,分别在热水里焯煮2分后,过凉水,然后去水分,剁成碎末。剁一片姜,一瓣蒜,成姜蒜末。

2、锅里2汤匙油,8成热,倒入姜末,蒜末,五花肉末煸炒熟,盛出

3、底油,小火,炒梅干菜,加1/2汤匙白糖,1汤匙生抽,出香味后倒入香菇,木耳,黄花菜,五花肉末混合,加适量盐,盛出。加入粉丝,1/2汤匙香油,一小喷五香粉(1克),搅拌均匀,调成馅。

4、北方买不到粘米粉,所以我DIY了,大米2两用冷水泡2小时,然后用勺子盛出米放搅拌机里打成米浆。

打米浆时,水应该刚刚没过大米!

5、用勺子把米浆的沉淀搅散,中火慢慢搅拌烧开,一定不停搅拌,这样米浆也逐渐变成了透明的粘糊。最后趁热,用勺子把米浆糊使劲的压揉成团

6、手上滴一滴油,搓开,粉团揪成小剂子,在手里捏成扁碗状,放入馅,收口,在手里搓成圆形。

7、把露水汤圆放在蒸锅里,大火煮开用中火继续蒸15分。

8、吃的时候加些骨头汤底,撒上些香葱碎,香菜碎,加点炸酥的黄豆跟酸菜丝。就是美味好吃的露水汤圆了

  • 特产动态
  • 特产问答
  • 特产百科
首页 |网站简介|网站声明|正在咨询|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