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篇:味中味,期盼福州美味
“味中味”是福州东街口与南门兜之间的一家餐馆,曾经风光一时,尤以元宵丸子等美食让我记忆犹新。如今寻去,早已没了踪影。若是搬迁,倒也无妨,千辛万苦也定能将它逮个正着。倒闭了!当头一棒的结果就是傻了,四顾茫茫,不知这顿期待已久的美餐何去何从。 向右转,有闽菜之翘楚“佛跳墙”的诞生店聚春园,一小盅二百元的“佛跳墙”不能常吃,否则就会变成“我跳墙”。向左转,有福州小吃的荟萃地,叫安泰楼,这楼名听起来像卖药的,正可安慰我此刻的失落症状。
安泰楼畔有桥,是唐代遗存。桥下奔流的安泰河,曾是福州的护城河,河岸上繁荣过好一阵子。有人以“舟楫云排,两岸酒市歌楼,箫管从柳荫榕叶中出”形容安泰河,想来当年它也不比秦淮河逊色多少。只是灯红酒绿中没有诞生过名妓,这河上风情就少了入书入戏的亮丽。如今,河畔仅有安泰楼和对面的一排木楼尚有点古香古色,宋代诗人曾巩所描绘的“人在画楼犹未睡,满堤明月五更潮”的景象,恐怕连福州西郊也难觅其影了。
好在我来安泰楼不为赏景,只是冲着它流传百年的市井小吃而来,所以也没什么幽情可以感怀。上楼点了一大碗鼎边糊,每次吃这东西,都有一种依依惜别的意味。在我的潜意识里,这种古韵犹存的小吃迟早是要失传的。从“一言九鼎”的王宫大鼎变成凹形铁锅,鼎边糊自然也成了锅边糊,再新潮的锅就没法做这种小吃了。
以蚬子汁为汤,将大铁锅烧热了,再把磨好的米浆沿着锅边一圈浇过去,待米浆在锅边烫成乳白色后,用锅铲刮到汤里,加入香菇、虾皮、葱等佐料,锅边糊就成了。凡是看过这种古朴做法的人,都会觉得像欣赏一种戏法表演。我觉得,想戒烟的人宜常食锅边糊,因为碗里鲜美的糊片卷曲得太像一根根香烟,可解烟瘾。
就像豆浆配油条一样,锅边糊总是配虾酥。虾酥的做法也有趣,将含有葱末菜泥、调好味的米浆舀到铁瓢内,用铁勺将中心摊开,让米浆变成环状,点缀几只小虾在上头,然后放入油锅中氽,直到两面焦黄。锅边糊配虾酥,长期以来都是有福的福州人最经典的早餐。
此时,我也觉得自己有福。花不到十元钱,就可以在一家百年老店吃得满嘴留香。这种感觉很爽。当然,如果你有钱,亦可在安泰楼点鸡汤汆海蚌之类的名贵闽菜,只要别饱了口福,疼了心就行。
饭后,沿着安泰楼旁的小巷走去,拐入南后街,就是福州著名的明清建筑群——三坊七巷,据说这里是福州古城最具文化气息的地方,林则徐、林觉民、冰心、严复……这些让人肃然起敬的名字,仿佛都隐约于灰泥高墙、青色小巷、木楼斜晖中。悠闲地走着,让肚子中古老的美食,在古老的街巷中慢慢消化。这味中味,自然染上了些许文化气息。
友情提示:
想品尝福建美食,最值得去的两家老店就是聚春园和安泰楼。聚春园是福州市现存年代最为悠久的历史名店,以经营正宗福州菜为特色,曾为官府承办伙食及宴会。辛亥革命后又成为省府各局及巨商名流宴宾之所。1996年被国内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集山珍海味之大全的传统闽菜——佛跳墙就发源于此。如是亲友聚会,最好事先预定佛跳墙,大盅的佛跳墙要比小盅的更为美味。聚春园位于福州市东街口。
安泰楼坚持走平民路线,上百种风味小吃,弄成半自助餐的形式,倒像是福州特色的午晚茶,价格不贵,适宜随意小酌。
相关美食:
【鸡汤氽海蚌】
原料:鲜海蚌尖400克,绍酒25克,老母鸡1只,白酱油25克,鲜牛肉750克,精盐1.5克,猪里脊肉750克,味精5克。
制作:1.先将母鸡宰杀洗净,割下鸡脯肉待用。其余鸡肉切四块,牛肉、猪里脊切块同装一盆中,加清水1500克,上笼屉用旺火蒸3小时取出,去肉取汤。鸡脯肉剁成茸,加适量清水与精盐抓匀,捏成几个小圆球,与鸡汤下锅煮5分钟,捞出鸡茸球,鸡汤用净纱布过滤成精美鸡汤,取900克待用。2.海蚌尖每只切成两片,洗净后盛入漏勺内,放入沸水锅中氽至六成熟取出,剔净蚌膜,装在碗中,加绍酒抓匀腌渍后沥干酒汁,盛入汤碗,加入鸡汤150克稍浸,再将汤汁沥净。3.将鸡汤下锅煮开,加入白酱油、味精调匀,浇到汤碗中的蚌肉上即成。
材料:
大米、虾糠、畅干、丁香鱼、香菇、葱、蒜、虾油。
做法:
1、磨米浆:将大米用清水浸泡2小时,洗净捞起,加清水磨成浓浆。
2、制虾场:将虾糠装进小纱布袋内、封口,放锅内,加水用中火熬成虾汤。
3、制辅料:泡发畅干,洗净;丁香鱼干除去杂质;泡发香菇,洗净,切条;葱、蒜洗净切段,起油锅编熟。制糊。大锅内加清水1000克,用大火烧至七成热时,在锅的内边抹匀一圈花生油后,舀米浆一碗(约800克)由左向右沿锅边浇一圈,将锅盖严,闷片刻后揭盖,见锅边的米浆烙熟起卷时,用锅铲将米浆铲火锅内。此时锅内再加水500克,依此法分数次将米浆绕浇完毕。锅内放入虾糠、虾油、和其他辅料一起煮熟,调准口味,装碗即成。
成品色白,质鲜嫩,有浓郁的闽南渔家风味。
姓 名:
联系电话:
留言备注:
我要留言(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26 企业通过我们找到了合作项目